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31098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家港市朝东圩港河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1812号20XX7月 / 1 工程简介根据省家港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开发研究报告,朝东圩港是北2片防洪分区太子圩港与二干河之间区域,含舍镇部分区域及整个大新镇的主要排灌通道,承担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和改善市区水质等多重任务,通过朝东圩港枢纽和一干河枢纽从长江引水,将清水经过朝东圩港环城河、一干河及周边水系引入城区,最终通过二干河排入长江,形成水系循环,改善市区水环境;同时通过本工程和家港市其他防洪工程的逐步实施,可使家港市的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当日涝水当日排除不受涝。目前朝东圩港规模底宽615m,

2、底高程0.5m吴淞高程,下同,开口宽46m已远远不能适应规划要求。因此,家港市委市政府将朝东圩港河道工程的建设列为家港市近几年的重要工程之一,通过该工程和其他相关工程的建设,改善家港市区水环境,解决市域水质型缺水问题,提高城乡防灾抗洪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朝东圩港河道工程围为朝东圩港老闸至东横河地理位置如图1-1,将新开和拓浚河道11.617km,拆除、新建、重建和改建16座跨河桥梁,建主河道节制闸2座南横套节制闸和环城河枢纽,支河圩口闸涵55座,工程永久占地永久占地69.92hm2,临时占地149.95hm2,拆迁居民445户,企业59家,工程总投资11.08亿元,

3、工程总工期3年。图1-1 地理位置图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1水环境质量现状朝东圩水质总体介于-劣类之间,特别是南侧水质基本为劣类,不能达到功能区类水质标准,附近东横河和南横套水域水质基本为劣类,也未达到功能区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指标为NH3-N、BOD5和DO,有机污染严重;工程附近长江家港段水质一般能达到类水以上,达到该区域江段水功能区标准。河道底质营养盐含量均较高,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底质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最高容许含量,说明本工程河道开挖产生的弃土均可农用。2.2声环境质量现状本工程东岸沿线为西二环路、新公路、三八路等交通道路,南侧有东横河级航道,

4、且沿路有多条东西向交通干道,受其影响,东岸声环境相对较差,但基本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类标准。西岸离噪声源相对较远,声环境基本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类标准。2.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家港市20XX空气环境略优于20XX,可吸入颗粒物是家港市城区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为0.083mg/m3,二氧化硫年均浓度0.041mg/m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0.030mg/m3,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景观生态体系河流生态体系由于受到排污、建闸等人为活动的干扰,此区域水生植物以芦苇等挺水及湿生类常见种为主,鱼类省常见鱼类为主,底栖动物以耐污型

5、的寡毛类及轮虫类为主。农田生态系统是本区域主要的组成部分,区域农业生产力较高,一般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油菜、麦等,此区域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2生物多样性工程河段周边植被分为城镇绿化植被、城镇次生植被、农作物、防护林等4种主要类型;城镇绿化主要包括城镇绿化乔木、灌木及草本,一般以常见的绿化树种为主,主要优势种有侧柏、圆柏、夹竹桃、黄等,主要优势草本为结缕草、早熟禾等;城镇次生植被一般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或绿化树种和果树野逸而来,主要有洋槐、榆、臭椿,草本主要以加拿大蓬等;重要农作物为油菜、水稻、大元麦;防护林主要以河道两侧的绿化防护林为主,主要乔木为水杉和香樟,草

6、本植物以车前及狗牙根等为主。工程河段陆生动物有兽类8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6种主要以鼠类、娃类和蛇类为主。河段有高等水生植物34种,其中,沉水植物3种,浮叶植物3种,挺水植物28种。优势种有蚕茧草,稗草,苦草,空心莲子草和芦苇,种类较丰富,生长良好。浮游植物56种,优势种为广缘小环藻,以绿藻门、硅藻门及蓝藻门为主,表明水体呈现中富营养化特征。浮游动物12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工程河段底栖环境较差,底栖动物种类较少,以耐污的霍甫水丝蚓为主,底栖环境已遭受一定污染。另外,有鱼类41种,优势种为鲫鱼、鲤鱼、草鱼、青鱼等常见鱼类。无保护级鱼类。2.5环境敏感点根据工程及周边现场踏勘调查和工程拆迁情

7、况,本工程的环境敏感点主要类别为水环境敏感点、大气环境敏感点和声环境敏感点。水环境敏感点主要为朝东圩港入江口下游5.5km近一干河口的家港水厂的取水口,取水口位于长江家港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功能区,根据20XX家港市水功能区监测资料,取水口水质年度综合评价为类水,达到该功能区20XX类水水质目标。大气和声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工程沿线两岸大新和舍镇的居民区,由于朝东圩港东岸沿线有新公路、西二环路等城市干道,东岸大部分居民区噪声和大气环境均受其影响,因此朝东圩港周围大气和声环境敏感点大部分为西岸居民区。3工程分析3.1规划相容性朝东圩是北2片防洪分区的主要排灌通道,承担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和改善市区水质等

8、多重任务,朝东圩港河道工程的建设与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省家港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开发研究报告和家港市环境保护规划报告相协调,符合家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规划要求。3.2施工期主要污染源3.2.1水污染源本工程施工废水主要钻孔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废水,共产生1.49万m3,SS含量约10000mg/l。混凝土工程产生的泥浆废水、施工场地和机械设备的清洗废水等,总量约0.93万m3,主要污染物质是SS和少量石油类。另外,生活污水高峰期每日约排放生活污水70.2m3,主要污染物质是CODCr、BOD5、NH3-N和SS等。3.2.2空气污染源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

9、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的燃油废气和施工扬尘。建材堆场、混凝土搅拌作业和运输卡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是本工程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TSP和PM10,工程高峰期扬尘产生量约200400kg/d。3.2.3噪声污染源噪声主要由施工过程中的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钻机、卷扬机、翻斗车、插入式振捣器、压路机、铺摊机、泥浆泵、蛙夯和自卸汽车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所产生。施工机械设备10m处噪声值一般在7390dB之间。4固体废弃物产生源本工程产生工程弃渣总量约为351万m3。高峰期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约0.65t。3.3运行期主要污染源本工程运行期间枢纽、圩口闸及涵闸的管理工作人员将产生生

10、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约2.5m3/d,生活垃圾约25kg/d,各枢纽、圩口闸及涵闸运作时,闸门启闭将产生噪声,噪声源10m处强度约8085dB。此外,管理区还将产生食堂油烟废气和变配电设备的电磁辐射。4施工期环境影响4.1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若直接排放河道,将使附近局部水域悬浮物含量和有机污染物浓度增加,对附近农田和水域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需进行针对性收集处理后排放。本工程河道拓浚采用干挖施工,对河底沉积物的扰动扩散程度和扰动围相对较小,一般在500m以外区域水质即可达到本底浓度,水厂取水口至本工程水流距离6.55km,SS输移扩散距离较长,且长江水体的污染

11、物扩散条件较好,工程施工对家港四个水厂取水口水质不会有显著影响。4.2施工噪声、大气对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和大气的影响在300m以,本工程施工期声环境敏感点主要为河道两侧的居民区,由于各环境敏感点距离施工场界较近,施工期噪声和大气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较大,可能造成各敏感目标声环境和大气不同程度超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噪和降尘措施。4.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弃土在弃土场只是暂时弃置,最终将利用于锡公路建设,弃土场最终复耕还田后,对环境无明显影响。本工程施工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大,若随意倾倒,占压毁坏农田,在雨水冲刷下也会造成附近水体混浊度增加,生活垃圾虽然产生量较小,但随意处置也会造成工程

12、区域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因此,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集中收集,专门处理。4.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4.1植被工程建设期间将对生物量、分布格局及生物多样性均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工程结束后通过人工种植绿化树种及防护林,可以有效地弥补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影响较小。工程区域的保护级植物均为人工栽培,对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无明显不利影响。4.4.2陆生动物工程占地将减少当地原有的农田、鱼塘等,这将影响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另外,施工人员进入后,如果管理不善,有可能因捕食而造成一些动物数量上损失,如蛇类、蛙类等。施工期对栖息地的破坏,会导致一些兽类迁出,工程完工后,随着

13、栖息地恢复,原本迁出的陆生动物将可能重新迁回。4.4.3水生植物河道拓浚整治将改变现状两岸土坡和底质环境,两岸挺水植物及河底沉水植物将消失。根据区域两条类似河道四干河和五干河疏浚后的调查情况,说明河道疏浚后挺水植物及浮水植物能在较短的时间恢复,而沉水植物的恢复时间较长。另外,沉水植物的恢复跟水体的透明度有关,由于朝东圩港为长江引水通道,引水水质将比现状水质条件好,透明度较高,有利于沉水植物较快的恢复。4.4.4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施工期间水体悬浮物浓度剧增,降低了水体透明度,从而造成水体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减少。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可逆的,随着工程的结束,悬浮物浓度的降低,影响随即消

14、除。根据类似河道疏浚后的调查数据表明,疏浚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基本与疏浚前的种类数相近。工程结束后藻类的密度和种类将很快恢复,河道整治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影响较小。4.4.5底栖动物工程疏浚施工将造成底栖环境的较大改变,疏浚河段底栖动物将消失。根据两条类似河流疏浚后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分析,河道疏浚后底栖动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恢复进程缓慢。4.4.6鱼类工程施工将破坏原有鱼类的栖息环境,对河道鱼类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工程所处为平原河网地区,水系四通八达,周边河道具有相似的自然条件;鱼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可在周边河道寻觅到合适的生境,且工程所影响的鱼类均为当地常见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因

15、此,工程施工对鱼类的不利影响较小,且是暂时的。工程建成后,河道断面的加宽增加强了河道与长江之间的水体交汇交换能力,有利于改善河道水质,有利于长江鱼类进入河道,从而提高河道鱼类的生物量及多样性。4.5施工活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分析施工人员大量进入工区,工区是潜在的疾病流行、暴发场地,受影响的主要人群为施工人员,也可能对附近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4.6施工对区域防洪排涝、排污的影响本工程施工时将河道分段施工,相邻工程工期错开,进行分批施工,以使各水系之间在施工时仍能通过临近的支河联通过水,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地区的防洪排涝、排污基本不产生影响。4.7施工对道路交通及航运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的运输车辆会对附近道路交通带来一定影响,拆迁桥梁对工程河道附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出行带来不便。环城河施工对东横河航运造成一定影响,澄线东横河部分通航船只将改由其他航道通行;朝东圩和南横套无航道等级要求,工程施工对其影响不大。5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5.1 对水环境的影响5.1.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本工程建设后,区域的水文情势在水位、流向和流量等因素上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