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817275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外汇管理角度分析“热钱”现象 摘要:热钱又称游资,是投机性短期资金,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热钱炒作的对象包括股票、黄金、其他贵金属、期货、货币、房产乃至农产品例如红豆、绿豆、大蒜。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热钱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分别,是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热钱流入首先对一国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其次,热钱大量流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致使货币政策主动性不断下降,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关键词:热钱流入;人民币升值;外汇监管一、 中国热钱现状2011年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696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68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08亿美元,收益顺差4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7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7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02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365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369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2亿美元。105年至10年各年的热钱流入规模如(图1)所示。图12011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84亿美元,资本和金

3、融项目顺差179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2777亿美元。如(图2)所示。在连续两个季度增幅放缓后,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增长。中国人民银行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940亿美元,远远超过一季度479亿美元、二季度72亿美元的增幅。2(亿元)图2央行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5.4869万亿元,较9月份减少248.92亿元,这是2007年2月以来外汇占款首次下降。如(图3)图3二、热钱的形成的原因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以及汇差、利差等价格因素是吸引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重要原因。其次,开放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创新日趋活跃,为企业规避

4、外汇管理提供了一定便利。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冲动较强,也难免有少量“热钱”等违规资金混杂其中。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保持对“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有针对性堵塞监管漏洞,充分发挥跨部门的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切实维护好涉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环境。分析当前“热钱”流入的原因,既要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也要看到监管方式、体制机制等原因。(一)国际形势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以及汇差、利差等价格因素是吸引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根本原因。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回暖,加之本外币正利率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影响,

5、对境外资本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外汇资金持续流入,推高了国内股市和楼市价格,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外汇资金流入,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正反馈机制。(二)国内监管方式的影响此外,我国经常项目已经开放,但资本项目还存在一定管制,资本项目中各个子项目之间管理方式和管制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热钱”必然竭尽所能避开管制,从开放和便利化程度较高的渠道(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渗透流入。 分析人士认为,非美货币大幅升值下,以获利为目的的短期资本加速流入,是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应警示“热钱”流入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建设银行高

6、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三季度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非美货币大幅升值、贸易投资顺差以及外汇占款增加。 由于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美、欧等国酝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三季度,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来,美元加速贬值,非美货币升值明显。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报告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以及汇差、利差等价格因素是吸引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重要原因。其次,开放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创新日趋活跃,为企业规避外汇管理提供了一定便利。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冲动较强,也难免有少量“热钱”等违规资金混杂其中。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保持对“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有针对性堵塞监管漏洞,充分发挥跨部

7、门的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切实维护好涉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环境。三、热钱如何流入我国 我国一直实施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国际资本不能自由进出我国,但这并不妨碍国际资本借道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国际热钱进入内地的流入途径主要通过企业直接投资和个人购汇。如伪装成贸易顺差:一般与外贸出口公司合作,伪造并不存在的出口商品,或者夸大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热钱还可借助地下钱庄流入。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转移资金,通过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这种做法在我国的珠三角一代比较多。境外资金若要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境内,只需在境外交给地下钱庄外币,地下钱庄在收到外币后

8、,在境内按委托人指定的账户存入相应量的人民币,这样,境外资金就进入境内了,地下钱庄从中收取手续费。 另外,PE(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和VC(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是近年来热钱流入的渠道。开放这两种资本项目的本意是让其帮助我国工商企业升级进步,但很多资金一旦入境便方向失控。如国外的投资方动辄对我国内一个小网站一掷数千万美元,实际双方却极有可能为逃避监管而签订了秘密协议投资的少部分真正地用于网站的建设,绝大部分投资归投资方自由使用,那么这些钱就极有可能流入国内股市或楼市。 热钱流入在企业方面的主要途径是“高报出口、低报进口和虚假对境内直接投资”;在个人方面

9、则主要通过两个“合法”漏洞进行:即内地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香港每天2万元(港币至人民币)兑换额度及每天可向内地汇款8万元人民币的制度安排。 为了有效监控热钱的流入,我国央行已经将“逐利外汇”进入的合法渠道归结为七种:一是货物贸易;二是FDI项下和FDI“投注差”(即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的外债直接结汇;三是个人项下结汇;四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股本融资渠道;五是服务贸易;六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七是利用黄金交易、期铜等大宗商品交易操作为达到套利目的进行融资。 当今渠道多元、合法与违规渠道交叉已成为热钱流入的重要特征。虽然外汇局在不断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但国际游资也创

10、造出了不少变通手段,跨境的货币互换就已成为游资利用的工具之一。而且由于对境外货币互换监管存在难度,因此,权威机构也很难估算从这一渠道进入的热钱到底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四、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一)、热钱进来对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乘机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如最明显的莫过于房地产市场。最近两年多来,我国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全国房地产价格涨幅在12%以上,远远超过消费物价指数,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大城市,房地产每年价格上涨20%以上,甚至达到50%。即使

11、2004年严厉的宏观调控也没有抑制房价的急剧上涨。因此,不排除一些套利资本进入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不愿意降低楼价房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国际热钱心存幻想,而能够吸引国际热钱进入中国楼市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人民币的大幅升值。 (二)、热钱大量进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2004年全年基础货币投放达到6600多亿元人民币,按照测算大约100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因此,仅仅热钱流入就超过了全年的基础货币投放额。这迫使央行在公开市场大量运用央行票据强行冲销,仅2004年央行就发行了近1.5万亿元票据对冲,这大大

12、增加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同时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主动性不断下降,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三)、热钱流入,人为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我国现行的汇率体系,以及美元持续贬值,吸引了热钱流入中国。因此,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随着流入热钱的增多,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越大。 (四)、热钱的流出,使经济剧烈波动。如果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会使一些投机气氛较大的市场价格会大幅波动,如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债券价格以及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等。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资金短缺,往往希望外汇流入。泰国在1997年前奉行高利率政策,大量热钱涌入泰国,泰铢贬值后,“热钱”迅速逃逸,使泰国的经济崩溃。

13、五、政府对热钱的打击2010年度,广东省分局辖内年度外汇违法案件共立案886宗,同比增长22.21 %,已结案870宗,同比增长23.58 %,结案率为98.19 %;通知处罚总额3509.26万元,已收缴3316.28 万元,收缴率为94.50%;先后开展较大范围的外汇专项检查6项;深入开展打击地下钱庄,依法查处非法买卖外汇行为,联合公安机关等部门打掉一批地下钱庄和非法买卖外汇案件;继续推进外汇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外汇检查成果宣传,不断取得外汇检查工作新成效3今年以来,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外汇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保持对“热钱”的高压打击态势,成效明显。2011年上半年,共查处各

14、类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865件,涉案金额超过1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2和26.9;共处行政罚没款2.6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全年罚没款总额是2.43亿元人民币。2011年上半年,外汇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在广东、福建、深圳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专项行动,共破获10起地下钱庄和网络炒汇案件,涉案金额累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捣毁16个非法交易窝点,有效地打击和震慑了外汇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有力遏制了“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动日趋活跃的势头。六、监管存在的不足及建议一、目前“热钱”监管和打击手段存在的不足(一)堵“热钱”流入环节治标未能治本一方面,当前对“热钱”的监

15、管侧重在流入环节。如贸易投资真实性的审核等,而对推动“热钱”流入的动因如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本外币利差等因素难以消除,不能治本。另一方面,资金交易的真实性审核有待加强。银行在办理跨境资金收结汇时,只审核单证表面真实性,至于资金是否具有真实贸易投资背景较难作出正确判断。(二)未能形成多部门监管合力一是外汇局与海关监测系统对跨境交易的真实性核查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使得企业通过货物贸易项下的“转移定价”方式流入境内的热钱规模仍然较大。二是外汇局、商务部对外商投资真实性用途没有形成合力,政府部门注重招商引资,商务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成立审核较为宽松,外汇局作为下游部门对虚假外资的审核面临较大压力。三是与反洗钱

16、、公安、司法部门的合作有待加强,未能形成对异常资金联合监控体系。(三)利益博弈下银行监管职能弱化银行是“热钱”流入的主要关口,银行负有对跨境资金流入进行监督、监控的职责。但当银行自身利益与政策规定发生冲突时,在利益驱动下,部分银行往往对政策执行不力,不惜打擦边球,甚至有为企业出谋划策规避政策嫌疑。(四)对“地下钱庄”等非法外汇交易的打击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地下钱庄发展规模有壮大的趋势,交易手段越来越先进,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而当前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在手段、思路和制度程序等均有待完善。如在打击非法外汇交易过程,各地方调查、取证、查处做法“各具特色”,以至很多时候查处未能达到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两罚”最理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