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复习资料(4、5、6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81388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资料(4、5、6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资料(4、5、6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资料(4、5、6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资料(4、5、6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资料(4、5、6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资料(4、5、6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建筑材料复习资料(4、5、6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建筑材料第四、五、六章复习题第四章 & 第五章沥青 & 沥青混合料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高级沥青路面所用沥青的胶体结构应属于C。A 、溶胶型B、凝胶型C、溶凝胶型D 、以上均不属于3、沥青混合料中最理想的结构类型是A结构。A 、密实骨架B、密实悬浮C、骨架空隙D、以上都不是4、在沥青混合料中,应优先选用B。A 、酸性石料B 、碱性石料C、中性石料D、以上都不是5、粘稠石油沥青三大性能指标是针入度、延度和A。A 、软化点B 、燃点C、脆点D、闪点6、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稳定度与沥青含量关系为A。A 、 随 沥 青 含 量 增 加 而 增 加 , 达 到 峰 值 后 随 沥 青 含

2、 量 增 加 而 降 低 。B 、 随 沥 青 含 量 增 加 而 增 加 。7、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流值与沥青含量关系为B。A 、 随 沥 青 含 量 增 加 而 增 加 , 达 到 峰 值 后 随 沥 青 含 量 增 加 而 降 低 。B 、 随 沥 青 含 量 增 加 而 增 加 。8、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率与沥青含量关系为C。A 、 随 沥 青 含 量 增 加 而 增 加 , 达 到 峰 值 后 随 沥 青 含 量 增 加 而 降 低 。B 、 随 沥 青 含 量 增 加 而 增 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空隙率影响不大。9、 A

3、级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A。A 、各个等级公路的所有层次。B、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下面层及以下层次C、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各个层次D、三级以上公路各个层次10、 SMA表示D。A 、热拌沥青混合料B、常温沥青混合料C、沥青表面处理D、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11、工程上常用A确定沥青胶体结构。A 、针入度指数法B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法C、环与球法D、溶解 吸附法12、用标准粘读计测液体沥青粘度时,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孔径条件下,流出时间越长, 表示沥青的粘度A。A 、越大B、越小C、不变D 、无法确定17、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沥青含量常以D的质量比的百分率表示。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沥青与矿料沥青与集料A 、

4、B、C、D、和18、针入度指数 +2 时沥青的胶体结构为B。A 、溶胶结构B、凝胶结构C、溶凝胶结构D、无法判定19、测定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是C。A 、车辙试验B 、沥青混合料保水率试验C、残留稳定度试验D、马歇尔稳定度试验20、我国现行规范采用A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A 、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B 、稳定度、流值和马歇尔模数C、空隙率、含蜡量和含水量D 、针入度、延度、软化点21、在同等试验条件下, 测得 A 沥青针入度为65( 1/10mm ),B 沥青针入度为85(1/10mm ),说明A。A 、 A 沥青粘滞性比B 沥青大B 、 B 沥青粘滞性比A 沥青大C、 A

5、沥青粘附性比B 沥青大D、 B 沥青粘附性比A 沥青大23、 AC 20 表示该沥青混合料是C。A 、半开级配中粒式沥青碎石B 、半开级配粗粒式沥青碎石C、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D 、密级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4、沥青混合料中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尤其应使B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限。A 、 1.18mm 、2.36mm 、 4.75mmB 、0.075mm 、 2.36mm 、 4.75mmC、 0.075mm 、1.18mm、 2.36mmD、 0.075mm 、2.36mm 、9.5mm25、目前我国沥青配合比设计中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B。A 、图解法B、马歇尔法C、

6、理论法D、试算法二、填空题1、沥青按其在自然界中获得的方式可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2、土木工程中最常采用的沥青为石油沥青。3、沥青在常温下,可以呈固态、半固态、和粘性液态状态。4、沥青材料是由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氧、硫、氮等的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5、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将石油沥青分离为油分、树脂和沥青质。6、石油沥青的四组分分析法是将沥青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7、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可分为溶胶型结构、凝胶型结构和溶-凝胶型结构三个类型。8、软化点的数值随采用的仪器不同而异,我国现行试验法是采用环球法。9、评价粘稠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最常用的经验指标是针入度、软化点、延

7、度,通称为三大指标。10、评价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的方法主要有水煮法和水浸法。11、我国现行标准将道路用石油沥青分为A 、 B、 C三个等级。12、评价石油沥青大气稳定性的指标有蒸发损失百分率、针入度比、残留物延度。13、乳化沥青主要是由石油沥青、水、 乳化剂和稳定剂等组分所组成。14、石油沥青的闪点是表示安全性的一项指标。15、改性沥青的改性材料主要有橡胶、树脂、 高分子聚合物 (填料)。16、目前沥青掺配主要是指同源沥青的掺配,同源沥青指同属石油沥青或同属煤沥青。1、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合理选择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适量常温沥青混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2、沥青混合料按公称

8、最大粒径分类,可分为特粗式、粗粒式、中粒 式、细 粒式、砂 粒式。3、沥青混合料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可分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和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4、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5、沥青混合料按沥青混合料制造工艺分类可分为、。、,目前公路工程中最常用的是。6 、目前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有表面理论和胶浆理论两种。7、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有悬浮 -密实结构、 骨架 -空隙结构、密实 -骨架结构三个类型。8 、沥青与矿料之间的吸附作用有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9、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粘聚力与内摩擦角。10、根据沥青与

9、矿料相互作用原理,沥青用量要适量, 使混合料中形成足够多的结构沥青沥青,尽量减少自由沥青沥青。11、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碱性矿料。12、我国现行国标规定,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和动稳定度试验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其技术指标项目包括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实验室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验路段验证三个阶段。14、在 AC 25C 中, AC 表示沥青混凝土; 25 表示公称最大粒径为26.5; C 表示粗型。15、沥青混合料悬浮密实结构中的粗集料数量比较少,不能形成骨架。 它的粘聚力比较较大,内摩阻角比较较小,因而高温

10、稳定性差。16、标准马歇尔试件的直径为63.5mm,高度为16mm。17、目前最常用的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表面处治、 沥青贯入式、 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等。18、沥青混合料按施工温度可分为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和常温沥青混合料。19、沥青混合料按混合料密实度可分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20、沥青混合料是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的总称。21、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是研究高温状态对抗剪强度的影响。22、通常沥青集料混合料按其组成结构可分为悬浮 -密实结构、密实 -骨架结构和骨架 -空隙结构三类。23、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两个参数。24、我国现行标准规定, 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动稳定度试验方法来评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25、我国现行规范采用孔隙率、 和度、矿料间隙率和残留稳定度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2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实验室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验路段验证三个阶段。27、沥青混合料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可分为矿物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和沥青最佳用量确定两个步骤。28、沥青混合料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