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传动系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81374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直传动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交直传动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交直传动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直传动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直传动系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直传动系统1948年普通晶体管(transistor)的发明引起了电子工业革命, 1957年第一只晶闸管(thyristor)的问世,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奠 定了基础。从此,交直传动系统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其中大 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 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 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 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 电,因此在六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 以很大发展。由于我们所学专业,

2、在本周我主要了解了交直传动系统在牵引 领域方面的应用与发展。电力电子技术(交直传动技术)在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中的应用主 要分为三个方面,他们是主传动系统,辅助传动系统,控制和辅助系 统中的稳压电源。交流感应电机要满足车辆牵引特性要求的调速手段非常复杂, 而直流电机很容易满足要求。1900年开始,机械整流装置开始用于 纽约的地铁供电,直流传动系统开始受到青睐。1949年,第一辆引 燃管(ignitron)整流的电传动机车诞生,交直流传动系统开始发展。 到了 1950年代,硅整流器电传动系统动车问世,标志着交直流牵引 传动时代的到来。I960年代初期,大功率硅整流器迅速取代了引燃 管,具有调压开

3、关的硅整流器交-直流系统电力机车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传动车在牵引工况,牵引电机大多采用了串励方式,也有采用它励 和复励的情况;在制动工况,牵引电机大多采用它励方式。通过调压 开关改变硅整流桥交流侧电压来改变牵引电机的端电压,实现机车的 控制。晶闸管(俗称可控硅)发明并获得应用以后,于1970年除, 提出了 “经济多桥段”可控硅相控机车。这样电机端电压可以获得无 级调节,从而实现了电力机车的无级调速。对于直流供电的地铁电动车组,为了调速,直流电传动系统的 电机端电压调节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械开 调节电阻调压;可控硅调节电阻调压;可控硅等调节导通时间比(占 空比)来斩波调压。

4、我国1958年诞生了第一台引燃管整流的6Y1型电力机车,1966 年在6Y1型电力机车上用硅二极管取代引燃管获得成功,并于1968 年定型为韶山1(SS1)型电力机车,第一台韶山1型电力机车整流 机组采用ZP-300A/600V二极管,每个整流臂用14个期间串联和16 个支路并联组成,全车两组整流机组共用448个二极管,随着硅二极 管反向耐压的提高和导通电流的增大,从0131台SS1机车开始,全 车只用108只二极管。1978年研制成功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采用了 级间晶闸管相控调压技术。1985年研制成功的以PK管为开关器件的 韶山4型电力机车标志着无极调速国产相控机车的诞生。在本次毕设中,邱老

5、师要求的是使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移相触 发电路,对3000w直流电机进行单相全桥调压调速。为此,本星期 我大致了解了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c220V36V+15V -vs ZSRP 2:BVDR 14rlVD 坍V武+15VaioR 18R1PVDVDVc-2R5cIF34R17nVDR10r_16VD-v7liv中c3!_VD 10又文VDUv87:HTrp、A ,1 o o接封锁信号u co - 15V X Y - 15V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输出可为双窄脉冲(适用于有两个晶闸 管同时导通的电路),也可为单窄脉冲,其有三个基本环节:脉冲的 形成与放大、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同步环节。此外,还有强触 发和双窄脉冲形成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