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80979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课 李商隐诗两首练习1一、双基夯实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所有对的的一项是( )A.锦瑟(s) 马嵬(w)杜鹃(jun) 报晓筹(shu)B.惘然(n) 仰慕(m)意蕴(n) 典籍()C.琴弦(xin) 未卜(b)亵渎(xd)传宵柝(tu).阜盛(b) 口呐(ni)和煦(x) 冉冉升腾(rn)【答案】(A项中“筹”应读“hu”;项中“惘”应读“w”,“慕”应读“m”;D项中“阜”应读“”,“呐”应读“n”。).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世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D(D项中“

2、如何世纪为天子”应为“如何四纪为天子”。)3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没有来由)B.此情可待成追忆(可以等待)C望帝春心托杜鹃(伤春之心,比方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D.空闻虎旅传宵柝(打更的梆子)【答案】 B(项中“可待”应为“岂待”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现代艺术气息浓厚、广受潮流青年推崇的蓝顶美术馆,民间艺人无与伦比的沙画表演使展览会富有了浓郁的怀旧情调。B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应当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那种听风就是雨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C金黄、火红、纯白和深紫的各色野花,热烈绽放,五光十色,开满路旁、

3、草丛,织成一条条一方方美丽的彩色锦缎。D.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山岩石壁上,把自己生长成其她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树,让自己发展成伟大的生命。【答案】C(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中国能否迅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公司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C蓝印花布是国内民间老式工艺品之一,它风格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D.“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

4、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示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奉献。【答案】 C(A.炎黄子孙涉及海外同胞,两者不能并列;B.“能否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与最后一句“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意思不相应;.“传递”与“作用”搭配不当。)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A.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此日六军同驻马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不及卢家有莫愁 莫愁:不要愁苦D.她生未卜此生休 休(停止,断绝)无复鸡人报晓筹 鸡人:宫中掌握时

5、间的卫士【答案】 (C项中“莫愁”为古时洛阳女子。)7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体现失落、困惑之感。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体现了全诗主旨。【答案】 D(D项中尾联“此情”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义朦胧,其中一种重要因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她生未卜此生

6、休。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B项中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二、文本精品阅读锦瑟诗,回答912题。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9首联:用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_。【答案】 年已半百,感慨万千10.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_。【答案】诗人回忆中的感受1颈联: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_为背景,塑造了_的形象。后一幅以_为背景,塑造了_的形象。【答案】深青色的大海和

7、天上的一轮明月 鲛人泣泪成珠 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玉生烟”.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种“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_,因此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_。【答案】 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忆往事时才有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然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眸了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注】曹组字彦章,北宋后期词人。早年屡试不中,至宣和二年中进士。13这首咏物词勾勒出一种什么样的兰花形象?寄寓了词人的什么情怀

8、?_【答案】幽兰的形象生于幽谷,淡雅清绝,因芳馨无人领略而寂寞自守,其幽香可觉得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故意强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体现对其高洁芬芳节操的崇仰,寄托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14全词咏幽兰,却无一“兰”字,词人是如何写出兰的神韵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_【答案】 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分别从地时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三、四两句淡描出兰花的幽香,更用拟人手法写其寂寞;再想象脉脉的幽兰似与梅花共语,加上前面的松、竹,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非以无人而不芳”,却不可故意强求。阅读下面

9、一首宋词,完毕背面问题。菩萨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 若为情:何觉得情,难为情。15.“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如何的体现效果?请简要分析。_【答案】“催”字体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体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辞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大意对即可得分)16这首词在情与景的解决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夸奖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_【答案】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干重逢同饮。(

10、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体现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体现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但愿,情韵深长。(大意对即可得分)四、高考热点17.仿照下面示例,按规定写一段文字。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也许是一种赶考的人,我也许会遇合一种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眸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上墙壁,或者写在宣纸上。如果是在古代,你也许是一种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

11、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_【答案】 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也许是一种游子,我也许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也许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固然,我也也许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填一首诗。示例2:如果是在古代,我也许是一种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也许正与柳七郎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我该在另一段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8.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体现某些作品的写作特点,例如:诗经先民的且歌且吟;庄子心灵的独舞,哲学的天籁。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拟写一句话的书评。(1) _(2) _【答案】()傅雷家书一位慈父的叮咛;(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