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80528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四上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四上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四上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四上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上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语文教案(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与构造教材继续按专项组织教学内容,全册共分8组。8个专项依次是:自然奇观、观测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国内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涉及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1.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项,并提示学习规定。例如第一组的导语:风起去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本组课文再一次呈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收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导语的作用:点明了本组内容学习的

2、专项是自然奇观。提示了本组学习乃至本学期学习的两个重点:一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二是收集有关的资料。2.课文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每组课例由35篇课文构成,按专项编选课文。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如观潮背面的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题目不仅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并且还提示了阅读措施和学习途径,要读文想象,要有感受,要与别人交流、对话。虽然只有一道题,但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连接语与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规定。如略读课文雅鲁藏

3、布大峡谷前面的一段话: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又将给我们呈现如何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简介你所懂得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连接语的作用:一方面把学生的视线自然而然地由精读课文观潮转移到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另一方面是提示学习措施的运用,就是把学习观潮时那种读课文想画面的措施在学习新课文时进行运用;再次是提出了新的学习规定口语交际的训练,复述课文的重要内容。“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在部分课文背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其作用是协助理解有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例如:在观潮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后都各

4、有一种资料袋。既有文字阐明,又有图片简介,真可谓图文并茂。“词语盘点” 每组课文背面安排“词语盘点”这一栏目。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浮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规定结识的字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浮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选读课文 教材背面还附有篇选读课文。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有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3.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构成。 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机动栏目:“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

5、“成语故事” ,分别在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口语交际八个口语交际的话题中,有四个是与习作题目结合在一起的,园地一:交流各自理解的自然奇观;园地三:讲童话故事;园地四:说自己最想说的动物;园地七: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了乌塔后来想到什么?其他四个是独立话题,园地二:我看到了看图,交流从图上发现了什么。园地五:保护文物。理解文物古迹的状况,说说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园地六:感谢和安慰。向协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园地八:我们的奇思妙想。说话练习结合课文学习安排了四次说话练习,15猫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说句子)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

6、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她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也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人们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习 作八次习作的题目有四个与口语交际结合在一起。其他的四个题目是,园地二:写观测日记。园地五:写简介“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景点风光、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参观游览注意事项。园地六:看图作文胜似亲人。或者写生活中真实故事,亲身经历的、听到的、见到的,写清通过,写出感受。园地八:想象作文。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别从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小练笔结合阅读教学安排了五次小练笔,鸟的天堂“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

7、处游览胜地。我想根据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1去年的树我有诸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颐和园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21搭石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29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她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她们说的写下来。“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有关读写措施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一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二是认真、细致地观测才干体现清晰,六是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七是边读边想提出问题。其她:三是读书受到的启示;四是运用反语来体现自己的感情;五是阐明的措施;八是乱改

8、成语、滥用成语的不良现象。“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本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她的一种学习伙伴。教材中,她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窗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日积月累” “宽带网” “日积月累”:系统地安排背诵成语、对联、名言警句、诗歌等。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收集、理解有关国内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趣味语文” “展示台” “成语故事”两个“趣味语文”安排在第一组(有趣的对联和回文佳句)和第四组(有趣对联)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

9、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两个“成语故事”安排在第二组(胸有成竹)第六组(杏林春满)二、教材的重要理念 1.全面贯彻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努力增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伙、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背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立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伙、探究学习的栏目。.密切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

10、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三、教学的目的与建议(一)识字与写字1.目的:本册规定结识200字,会写20字。2.建议(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2)运用字典,自主识字。 (二)阅读1.目的(1)用一般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渐学会默读。(2)理解文章重要内容,体会文章体现的思想感情。(3)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措施。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精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晰的体现措施;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积累语言。有0篇精读课文提出了背诵的规定。()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

11、读量不少于0万字。 (二)阅读2建议:把读书进行究竟。(1)朗读和默读。多读少讲,留有比较富余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论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措施,重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3)领悟体现的措施。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 (4)积累语言。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5)阅读习惯。 (三)习作目的()能写简朴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一处自然景

12、观、写观测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2)根据习作内容体现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积极与她人互换修改。(4)课内习作一学期不少于次。4分钟能完毕40字左右的习作。2建议:多看多写。写观测日记;学以致用;导写评结合。(四)口语交际目的(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刊登自己的意见。()认真耐心听讲,能抓住要点。()体现要有条理,注意语言美,稍做准备,能作简朴的发言。2.建议:充足准备创设情境 示范引路真实交往(五)综合性学习1内容第三组: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收集

13、读推荐互换报告。第七组: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可以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也可以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2目的(1)初步理解查找资料的基本措施。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的措施查找有关的资料。(2)从所掌握的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能口头和书面结合,体现自己的见闻、感受、意见或建议以及活动的收获等。3建议:不仅仅在乎成果,更在乎过程。观潮教学设计 一、指引思想: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14、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的: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测措施,培养留意周边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五、课堂教

15、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窗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简介: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报告交流1请同窗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理解? 2请同窗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如何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不凡,那奔腾吼叫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她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