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高考新题型训练一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77993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北京高考新题型训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北京高考新题型训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北京高考新题型训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北京高考新题型训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北京高考新题型训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北京高考新题型训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北京高考新题型训练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1练【传统新文化】天干地支纪年法:我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己、庚、辛、壬(rn)、癸(gu);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o)、辰、巳(s)、午、未(wi)、申、酉(yu)、戌(x)、亥。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知识新题型】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1阅读下面的语句,完成题。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典梵语戏剧相比,中国古代戏曲更倾向于表现世俗的内容。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对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有很高

2、的评价,称它们“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同样是反抗暴虐的悲剧主人公,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人物,而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是个普通民女。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古典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语戏剧和中国古代戏曲,都是在各自民族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因此也带有各自的民族审美的和文化心里的特征。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梵(fn)语 暴虐(n) 关汉卿(qn) B梵(fn)语 暴虐(ni) 关汉卿(qng)C梵(fn)语 暴虐(n) 关汉卿(qng)D梵(fn)语 暴虐(ni) 关汉卿(qn)给上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A B C D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3、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汤显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B王国维,浙江人,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有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C窦娥,是善良的,同时又是战斗的、反抗的。她的善良用在对待自己的亲人、受迫害者;她的反抗用在对付做恶的坏人、压迫者。D悲剧主要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老舍的茶馆。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梁实秋先生在谈时间中谈及“时间即金钱”时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 ,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

4、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惟恐其不好名, 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假。A不绝如缕 大概 有钱能使鬼推磨 B熙熙攘攘 大概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C熙熙攘攘 也许 有钱能使鬼推磨 D不绝如缕 也许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3历史课上老师说:“公元1894年中日爆发了一场战争,按中国农历干支纪年法(即用天干,如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如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纪年,六十年一循环),那年正是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课间同学们就“干支纪年”聊了起来。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学甲:

5、1996年我们出生了,是农历丙子年。 B同学乙: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农历戊子年。C同学丙:2004年我们将毕业,是农历丁丑年。 D同学丁:2016年法国欧洲杯,是农历丙申年。【文章新解读】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问曰:废天下之生员,则何以取士?曰:吾所谓废生员者,非废生员也,废今日之生员也。请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而其廪之学者为之限额,略仿唐人郡县之等:小郡十人,等而上之,大郡四十人而止;小县三人,等而上之,大县二十人而止。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材之高下而差次之,有阙则补,而罢岁贡

6、举人之二法。其为诸生者,选其通隽,皆得就试于礼部,而成进士者,不过授以簿尉亲民之职,而无使之骤进,以平其贪躁之情。其设之教官,必聘其乡之贤者以为师,而无隶于仕籍;罢提学之官,而领其事于郡守。此诸生之中,有荐举而入仕者;有考试而成进士者;亦或有不率而至于斥退者;有不幸而死,及衰病不能肄业,愿给衣巾以老者。阙至于二人三人,然后合其属之童生,取其通经能文者以补之。 然则天下之为生员者少矣。少则人重之,而其人亦知自重,为之师者不烦于教。而向所谓聚徒合党,以横行于中国者,将不禁而自止。若夫温故知新,中年考较,以蕲至于成材,则当参酌乎古今之法,而兹不具论也。或曰:天下之才,日生而无穷也,使之皆壅于童生,则

7、奈何?吾固曰: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取士之方,不恃诸生之一途而已也。夫取士以佐人主理国家,而仅出于一涂,未有不弊者也。(取材于顾炎武生员论)注释:生员:科举时代,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学校学习的人统称为生员。下文中“生儒”“廪之学者”“诸生”均指生员。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用辟举之法 辟:征召 B而向所谓聚徒合党 向:过去C使之皆壅于童生 壅:堵塞 D吾固曰 固:坚定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并存生儒之制 而无隶于仕籍 B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 皆得就试于礼部C而无使之骤进 则取士之方 D取其通经能文者以补之

8、 夫取士以佐人主理国家6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约其户口之多寡,人材之高下而差次之 解释:约计郡县中户口的多少,人材的高下,然后排出等级次序B罢提学之官,而领其事于郡守 解释:取消提学官职,让郡守来管理此事C中年考较,以蕲至于成材 解释:到了中年进行考核,以便要求他们成材D不恃诸生之一途而已也 解释:不会只依靠诸生这一种途径了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博学多才的生员都需要参加礼部考试,中进士的可以授予官职。B因违规被斥退等原因而空缺的生员名额,由通经能文者来补充。C裁减生员名额,才会使生员知道辎重,使他们的老师诲人不倦。D作者极力主张废生员,是想

9、从根本上完全推翻现行的生员制度。8作者认为必须通过两条途径来取士,这两条途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解说。(4分) 9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王子巽言:在 都 时 曾 见 一 人 作 剧 于 市 携木 盒 作 格 凡 十 有 二 孔 每 孔 伏 蛙 以 细 杖 敲 其 首 辄 哇 然 作 鸣 或 与 金 钱 则 乱 击 蛙 顶 如 拊 云 锣之 乐 宫 商 词 曲 了 了 可 辨。(取材于聊斋志异蛙曲)【阅读新思路】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不可忍潘向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天读它,我仍能清晰地听到易水边那萧萧的风声,

10、和那个叫作荆轲的侠士苍凉的歌声。 他答应了燕太子去刺秦,但是并不等于他天生喜欢送死,他也本能地希望制定更周密的方案,使自己有哪怕微小的可能生还;重然诺爱名节,更使他希望增加刺秦成功的胜数。而这一切太费心思,所以他拖延了下来。但燕太子丹不理解,开始怀疑荆轲是不是因为对虎狼之秦的恐惧,而有意拖延时日。怀疑,是荆轲不能忍受的。于是直接奔赴死亡而去。死亡是可以忍受的,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这就是荆轲用行动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价值观。 这么傻的还不止荆轲一个人。还有一个渔夫。 请听渔父歌:日月昭昭乎寝已弛,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弛兮,何不渡为?事寝急兮将奈何?芦中人,其非穷士乎?

11、 这首诗显得很急促是一种催促,也是一种呼唤,呼唤迷失的人性。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有追兵。在江上遇到一个渔父,向他求救。渔父将他渡了过去,伍子胥藏身芦苇荡中。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伍子胥起了疑心,当渔父拿来饭菜,他却躲进了芦苇深处。渔父于是“歌而呼之”。 “芦中人,其非穷士乎?”这个“穷”,应该是日暮途穷的“穷”,但我分明从伍子胥后来的行为中,看出了他内心更具深刻意味的“穷”。在渔父的一再呼唤下,在饥饿求生的本能催促下,伍子胥从芦苇丛中出来了。吃完渔夫送来的饭,政客的本能又抬头了,先是“解百金之剑以赠”,渔父不受。他又自作聪明地问渔父的姓名他认为对方不要谢礼,

12、一定是希图钱财之外的好处,等他日伍某人得了天下,给你弄个官当当。“渔父不答”。伍子胥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渔父诺。” “诺”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答应”,但是这个答应的代价却让人不寒而栗伍子胥走了几步,渔父就自己把船弄翻,沉入了江中。 曾经很不明白,即使救了伍子胥,看到竟是这样不知好歹的人,而且一再侮辱自己,渔父为什么要答应?为什么不怒斥,不径自离去? 现在我开始明白了,或者说自以为明白了:那一刻,渔父是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在他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尘世的肮脏劈头盖脑地掩杀而来。他的心,死了。 这样的大义凛然,这样的不屑一顾,这样的深哀大痛。我相信那绝不是一个普

13、通的渔父,而是一个隐士,他坚守着自己的清洁,也坚守着无边的寂寞。当他看到伍子胥,这个被追杀的人那时伍子胥的神情一定很仓皇吧?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也许就是这恻隐使他的心打开了门,处于没有防备的境地。他还以为这是上天送来一个可以彼此明白的人,好给他寒冷的生涯带来一星温暖。但是他错了。 对不同境界的人,任何解释都只能带来误解,而且需要这样的人来理解是何等无聊,所以他什么都不说了。只用最后的行动还击了对清洁精神的污蔑。 江水滔滔,天地无言。 失去性命是可以的,但是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还是同一个简单的价值观。 然而正是这个简单的价值观,让我在生死相隔、苍苍茫茫的两千余年之后,冰炭置肠,悲从中来。(

14、选自潘向黎看诗不分明,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写易水边的风声和侠士的歌声,营造出悲凉的气氛,是为下文写荆轲刺秦与渔父自沉的行为作铺垫。B伍子胥因疑心渔父会泄露自己的行踪而反复叮嘱其保密,“渔父诺”,是因为他能够理解伍子胥当时所处的困境。C作者认为渔父之所以没有怒斥侮辱自己的伍子胥,也没有径自离去,是因为他对神情仓皇的伍子胥动了恻隐之心。D“江水滔滔,天地无言”,作者以独立成段的形式写江水的有声和天地的沉默,凸显了隐士自沉带给自己的情感激荡。E荆轲不能忍受怀疑而赴死,渔父看到了丑陋的人性而自沉,他们坚守了“简单的价值观”,还击了对精神的污蔑。11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作者认为伍子胥的“穷”“更具深刻意味”,这“意味”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3分)有学者认为此篇散文在“寻找人间含金的细节”,请在文章中找出一处“含金的细节”并加以分析。(3分)12请结合全文,谈谈“冰炭置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