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68300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2、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课后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1课卢沟桥的狮子,这些词还会读吗?出示课件(词语):厘米 甚至 长吼 大概 挑衅 联拱石桥 石柱 淘气 形态各异 抗日战争 建筑2、我们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卢沟桥的

2、相关知识:建造的时间、桥的造型、长度及桥上的柱子等。其中有一句歇后语是 出示课件(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3、这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生:多。二、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同学们,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请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想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这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指名答,师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大小不一?用“”画出。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形态各异?用“”画出。2、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是怎样的大小不一呢?生答。出示课件(有大有小)。生读。教师点评:我觉得这个大的还不够大,小的还不够小。出示课件(有大有小两

3、句对比)。“有只(仅仅)有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生读。教师点评:噢,原来大的这么大,小的这么小,卢沟桥的狮子有意思吧!3、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样,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形态各异?出示课件(形状各异)。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多读几遍。4、咱们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1、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觉得这些狮子是有灵性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我们不禁要问了:作者是怎样把石头狮子的形态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呢?出示课件(形态:蓝)生答:写了眼睛看到的,出示课件(形态:红)还写了想象的。这些狮子正在尽情地嬉戏,享受着天伦之乐呢!大伙儿

4、连起来,把整段话读一读。出示课件(第二段)2、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了,出示课件(第二段蓝黑字体)这样吧,黑色的字老师读,蓝色的字同学们读。3、大家读得真好!背诵上,试试好吗?出示课件(第二段填空)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背诵。4、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还有些狮子在干什么呢?你能不能帮作者再想下去?用上“有的好像”5、出示课件(形态各异的狮子图片),可以说图片上的,也可以自己想象,边看边交流师小结:这么多可爱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6、难怪观赏过卢沟桥的人们都说出示课件(第三段)全班齐读。7、这一段只有一句话,

5、却对前两个自然段进行了总结,告诉我们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三、了解历史、渲染气氛,想象战争年代里狮子的饱经沧桑。(一)交流信息,了解历史。1、就是这座桥,记载着一段难以忘记的历史。自由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2、谁说说是什么历史事件?生答。关于这段难忘的历史,老师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谁来介绍?生答。当时,日寇是怎样的挑起了战争?3、通过交流资料,你知道什么叫做“挑衅”了吗?生:“挑衅”就是故意挑起事端,引起冲突。4、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录像资料,看看好吗?(放录像)(二)联系情境,改写课文。1、那一阵阵密集的枪炮声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74年前那个血雨腥风的岁月,让我们再睁大眼睛看

6、看这些在枪林弹雨中的卢沟桥的狮子。2、它们还会幸福吗?还有快乐吗?这些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的狮子,此刻它们又在做什么呢?出示课件(填空)填完后,关闭枪炮声和图片。3、同学们,这些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子,它们亲眼看到了日寇的凶狠残暴,亲耳听到了这震惊全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它们可是最好的见证啊!板书:具有历史意义。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课件(第四段)四、总结全文,升华延伸。1、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吗?生答,教师点评。2、为了纪念这些在“七七事变”中牺牲的英雄们,在卢沟桥旁建起了一座抗日英雄纪念馆。在纪念馆的门前就有一尊狮子,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这头睡狮已经觉醒了,她像

7、雄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3、历史终究是历史,74年过去了,如今桥两边,出示课件(如今的桥)披了800多年风尘的狮子,又在尽情地嬉戏,享受着卢沟桥的这份宁静与祥和呢!点击(卢沟谣)大家愿意去分享一下它们的快乐吗?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配乐)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五、合作探究、延伸课外。1、同学们,对于卢沟桥,对于这些狮子,你还想知道什么?2、课后,大家可以组成各种合作小组,对它地理位置感兴趣的,就组成地理位置组,还可以组成建筑构造组、景物特点组、历史资料组、游人评论组继续去网上查询资料板书设计: 数不清(多) 卢沟桥的狮子 大小不一 显示智慧 形态各异 映照历史 历史意义反思:

8、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工具性”关注的语文的“本性”,“人文性”关注的是语文的“特性”,两者一“统一”,便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共同建构完美的语文教学。 一、在语言中建构精神。 语言是精神建构的土壤,只有当精神的建构扎根在丰厚的语言土壤,才能使精神在学生生命中生根、发芽,否则,精神便成了符号,成了空洞的说教。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应用中,捕捉、汲取前人留下的丰富的精神养分,滋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锻造他们生命的厚度、发掘他们生命的深度,从而使他们建构起丰富的精神世界。卢沟桥的狮子整堂课都在努力以课文为载体,唤起学生的情

9、感体验。通过反复研读课文第、自然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对雕刻了这么多栩栩如生的狮子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之情;对在“七七”事变中奋起反抗的中国人民英雄气概的赞叹之情;还有对侵略者无比的愤恨之情。“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这句马可。波罗的名言,既是整堂课的“中轴线”,也是学生语言和精神的交汇点。课堂上,师生一起创造课程资源,如对“卢构晓月”、古桥建筑、七七事变等背景资料的介绍、交流等,为整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厚的文化背景,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享受着丰富的文化大餐,经历着难忘的精神之旅,幸福地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上。 二、在精神的建构中发展语言。 如果把语言比作土壤的

10、话,那么精神则是滋生于语言土壤中的树苗。土壤越肥沃,树苗越能茁壮成长;反之,枝繁叶茂的大树能使脚下的土地充满勃勃生机。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却承载了太多的情和义,语言的流畅表达需要情感的催发。“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课堂便会焕发出如痴如醉的人化情境,此时,师生对话的语言便不再是干巴巴的符号,而是心灵的倾诉、生命的宣泄,此时,我们还需为学生的词不达意而苦恼吗?我们还需为学生的语言苍白而焦虑吗?本课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意境:卢沟桥在和平年代的美丽、祥和以及战争年代的痛苦、沧桑。在媒体的导引下,学生入情入境,语言表达流畅、丰富、合情合理。有了一定精神支撑的语言是有骨有架、有血有肉。可以说,是精神催生了语言、净化了语言、提炼了语言,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