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44119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猫?:从新闻到哥特小说余凤高爱伦坡与猫奥伯利比亚兹莱为?黑猫?所绘插图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位十分独特的作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的诗歌和小说,数量并不多,当时也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但在他死后,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赞赏,被认为给短篇小说这一体裁开辟了新的境界和新的领域。?黑猫?被公认是爱伦坡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甚至是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它描写第一人称“我先是挖了他的宠物猫普路托的一只眼珠,并进而“用绳套勒住猫脖子,把它吊死在树枝上陈良廷译,后同。干过这些残忍的事情之后,“我几个月里都摆脱不了被这猫的幻象所纠缠。

2、一天晚上,在酒寮里,一只“个头跟普路托完全一样的黑猫显出对他很亲昵,并紧跟他到了他家。巧的是这只黑猫也不知被谁挖掉过一只眼珠,而它整个胸前,那么长有一片白斑,像是一个绞刑架。见到这猫的丑相,“我本就觉得很讨厌,加上它越是对他亲昵、撒娇、眷恋,他就越是厌恶和惧怕,以致一次为了躲避它跟随,在气得想用斧头砍死它的刹那,不留神竟将前来阻拦的妻子砍死了。“我的这种反常行为,让人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爱伦坡的传记作者,美国的朱利安西蒙斯解释说,这篇小说“有力地表达了由于邪念的缘故而做坏事的思想。那么,“我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邪念呢?是成心表演给别人看的吗?不是。它是自发从内心产生的,因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态的酒徒,

3、怪异和幻觉对他来说都是常态,就像爱伦坡本人,是一个常常出现病态的酗酒者。“我自己宣称这样做的原因“就因为我知道这猫爱过我,就因为我觉得这猫没侵犯过我,就因为我知道这样干是在犯罪足以害得我那永生的灵魂永世不得超生,最能说明他的精神病态、近乎精神分裂的反常思维。妻子死了之后,为了消灭罪证,“我将妻子的尸首“砌进了地窖的墙里。他自以为这是一条“万全良策,以致一帮警察来家搜查到地窖时,也表现得泰然自假设,甚至得意地用一根棒使劲敲敲竖放他妻子遗骸的那堵砖墙,说这墙砌得很牢固。谁知正在此时,“墓塚里发出一下声音!一下哭声像个小孩在抽泣,随即一下子变成连续不断的高声长啸作者形容“只有堕入地狱的受罪冤魂痛苦的

4、惨叫,和魔鬼见了冤魂遭受天罚的欢呼声打成一片,才跟这声音差不离。听到这一叫声,警惕的警察立即将那砖墙拆下,致使“我的罪行暴露。“我不由叹道:“它捣了鬼,诱使我杀了妻子,如今又用唤声报了警,把我送到刽子手的手里。原来我把这怪物砌进了墓墙里去了!这个离奇的恐怖故事是爱伦坡虚构出来的吗?作家没有说过从哪儿吸取灵感,或者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才创作出这篇小说。多年来,这一直引发研究者的思考。前些年,有研究者发现一条新闻报道,认为它可能为?黑猫?的故事来源提供一条线索。那是美国宾夕法尼亚费城的?公众开支?PublicLedger日报1842年7月16日这天刊载的一那么新闻:神奇。吾等由居留北费城的乔治R斯特

5、宾斯先生处获知,为扩建地窖拆去一面墙壁时,见有一死者保存完好之遗骸。定是原先可能拆过局部墙砖,将尸体置于墙内,然后重新砌上,因而见此遗骸。经医生检验,想必为一16至20岁女子之遗骸。颅骨后面有一普通子弹大小的洞孔,据此判断,该女子系死于射击。死者何人不得而知。斯特宾斯先生居住该房时间不长,地窖墙建成已约25年。据传20或25年前,有一约18或20岁姓肯达尔之女子曾居此附近,后神秘失踪,此后不再听说。当时猜想其投于居所不远之康涅狄格河自尽,尸体始终未被发现。当时一位姓马洛里的残暴而无道之男子受到疑心,此人曾入佛蒙特州监狱,但无实证。审判虽然缓慢,相信会追上这邪恶之人。愿上帝施于人们的智慧。格林菲

6、尔德民主党人同是出于格林菲尔德民主党人的这那么新闻,还在同年7月19日和8月16重刊于另外两家格林菲尔德的报纸上。假设将爱伦坡的?黑猫?和这条新闻进行比拟,不同处是明显的:在小说里,凶手是第一人称故事表达者,而新闻中,凶手到底是谁,只是一个猜想;在小说中,死者是故事表达者的妻子,在新闻中,死者可能是一“神秘失踪的女子,但到底何人仍“不得而知;至于死因,小说里写得很明白,是死于表达者盛怒中的误杀,但在新闻中,无论是神秘失踪或是投河自尽,都只是一种疑心。不过虽然如此,?黑猫?故事的核心和新闻的核心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地窖里发现一具女子的尸体,她的颅骨后面有致死的伤口。这所以被看成是“核心,是在于它是

7、整个故事赖以存在和开展的根底;缺乏这一根底,一切都只是零星孤立的存在。因而可以猜想,爱伦坡可能从?公众开支?或另外两家报纸的任何一家读到过这条新闻报道,并借此虚构出一个死者、凶手、杀害的故事,最后创造性地让黑猫出现在故事的高潮警察的到来,不但对故事的结局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使一个司空见惯的谋杀故事升华为一篇哥特式的恐怖小说,发表在1843年8月19日的?星期六晚邮报?上。爱伦坡声称,他写小说的目的是为了“把滑稽提高到怪诞,把害怕开展成恐惧,把机智夸大成嘲弄,把奇特变成怪异和神秘。从这篇?黑猫?来看,如果说,小说的故事可能受乔治斯特宾斯先生所提供的这那么新闻的启发,那么,在文体上就可能受哥特式小说

8、的影响。哥特式起源于中世纪的建筑艺术。哥特式小说这一风格始于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1764年的?奥特朗托堡:一个哥特式故事?,盛行于19世纪初作家的作品中。据MH阿伯拉姆的?简明外国文学词典?曾忠禄等译,此类小说,“故事中充满了鬼怪、神秘的失踪及其它骇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在某些作家的作品中,这些超自然事件最终能得到符合自然规律的解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神秘、残酷及五花八门的恐怖使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并举出“爱伦坡的恐怖故事等为例。?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哥特小说条目也指出,“早期哥特式小说因其耸人听闻的情节易遭挖苦而衰落,但哥特式气氛的布局继续出现在著名作家,如勃朗特姐妹、爱伦坡、霍桑,甚至

9、狄更斯如?荒凉山庄?和?远大前程?的小说里。从?黑猫?来看,在这篇小说中,爱伦坡确实精心设计了一组“哥特式气氛的布局。黑猫普路托和另一只黑猫,黑夜中的大火和塌墙上带绞索的死猫烙印,凶杀和藏匿尸体恐怖故事的几个因素都有了,重要的是故事的结构如何显示哥特小说的恐怖特色。在德国的民间传说中,黑色被认为预示厄运,或是疾病或死亡的征兆。欧洲其他的一些民族也有这样的认知。爱伦坡无疑受过这一影响。在?黑猫?中,爱伦坡一开始就说主人公“我的妻子“生来就好迷信,相信这古老的传说,“认为但凡黑猫都是巫婆变化的。这样,以黑猫普路托和“我的关系为中心的这个故事便不由使读者联想到迷信中的厄运,并估计会有不同寻常的神秘事

10、件发生。在小说中,酗酒使主人公的“脾气习性都彻底变坏了,变得“一天比一天喜怒无常,动不动就使性子,甚至开展成躁狂抑郁症。这是一种严重的反复发作的精神病,此病的病症,抑郁时,或情绪紧张,悲观厌世并伴有妄想,或表现缓慢,自卑自责,情绪沮丧悲伤;躁狂时,情绪异常兴奋,洋洋得意,语言极多,具有夸大观念,还易被激怒,等等。在?黑猫?中,躁狂抑郁症的刺激,使主人公“我很容易稍不如意便会“像恶魔附身,怒不可遏。普路托原是他“心爱的玩伴,仅因那天夜里被他的凶相吓坏,“轻轻咬了一口,留下牙印,他便残忍地将它的眼珠挖了下来。之后,见原来喜欢跟随他的普路托嫌恶他了,“我又不免感到伤心,但是“这股伤心之感一下来就变得

11、恼怒了,一冲动,用绳套将这只可怜的老猫吊到树枝上;吊上普路托之后,他也曾感到痛悔不已,还流下了眼泪,但终究仍旧吊死了它抑郁和躁狂一次次地迅速转换。不过这一些,在故事的进展中还只能算是一丝涟漪,高潮出现在小说的最后。错杀了妻子、藏匿好尸体之后,“我以为已经干得天衣无缝,且第二只使他痛恨的黑猫也不再露脸,“我心头压着的这块大石头也终于放下了。又过了两天,仍旧平安无事,连官府来调查,经他三两句搪塞就回去了,甚至来抄家的也查不出半点线索,他想必是安然无忧了。小说写到这里结束,让读者感到坏人干了坏事,却仍然逃脱惩罚,有引人警惕的启示作用,也不啻是一篇现实主义的小说。但在这篇恐怖的哥特小说里,这些不过是暴

12、风雨前的寂静。在这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设计了一次更大的“寂静。那就是在警察前来搜查的时候,这个躁狂抑郁症病人,以平静的假设无其事的心态使他们“完全放了心。于是,他就更加得意得“心花怒放,乐不可支了,他兴奋得洋洋自得、夸夸其谈,“随心所欲地信口胡说起来,以至忘乎所以地“故作姿态,竟然拿起手里一根棒,使劲敲着竖放我爱妻遗骸的那堵砖墙。终于,在这更大的寂静中引发出更大的风暴:墓塚里发出第二只黑猫的哭声,让正要准备回去的警察“大惊失色,吓得要命,一时呆假设木鸡:一幕最可怕的场面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只见“那具尸体已经腐烂不堪,凝满血块,赫然直立在大家面前。尸体头部上就坐着那只可怕的畜生,张开血盆大口,独眼里冒着火,完成了哥特小说的恐怖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