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建设思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425524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镇化建设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城镇化建设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城镇化建设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城镇化建设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镇化建设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城镇化建立考虑 近年来,辽源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围绕加快转型开展,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注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并举,中心城市与重点镇同步,统筹推进具有辽源特色的城镇化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开展的新型城镇化建立格局初步形成。一、辽源市城镇化建立的主要成果辽源市幅员面积5140平方公里,辖东丰、东辽两县,龙山、西安两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30个乡镇,常住人口11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51万人。自202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建立以来,辽源市城镇化开展步伐明显加快。2022年城镇化率到达58.4%,居全省第6位,与2022年相比,城镇化率进步了

2、5.3个百分点;由原来低于全省平均程度2.7个百分点变为高于全省平均程度4.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最高的东丰镇达76.2%。这说明辽源市特色城镇化建立获得阶段性成果,已经步入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的新时期。二、辽源市城镇化建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城镇化总体程度不高。近年来,辽源市城镇化程度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和周边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辽源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程度1.55个百分点,低于排名第一的白山市24.0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地级市城镇质量排名第20名、东北第一名的大连市24.9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处于偏高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2.53倍,城乡开展的协调度不高。根据

3、人民网最新公布的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22年城镇化质量指数相关数据,辽源市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为0.4652,位居全国第168位,全省第7位。县乡产业支撑才能较弱。由于辽源市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不多不强,特别是效劳业开展相对滞后,2022年,三产比重仅占32.1%,无法为城镇化建立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目前,虽然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安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到达78.7%,但产业规模不大,拉动就业和促进人口集聚的才能不强。全市30个乡镇中,除横道河镇、渭津镇、三合乡拥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产业支撑外,其它乡镇均无规模产业,集聚人口和拉动城镇规模扩张才能较弱。根

4、底设施和公共效劳缺乏。作为欠兴旺地区,辽源根底设施建立相对滞后,特别是中心城区欠账较多。大局部乡镇的根底设施年久失修,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开展和群众消费生活需要。各乡镇普遍没有净水设施,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没有地下排水管网。普遍没有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居民购物、休闲娱乐、文化生活等设施也相对滞后。资金、土地等要素约束加剧。一方面,由于辽源市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支撑才能弱,融资才能不强,无法满足城镇化建立资金需求。据测算,辽源市每新增一个城市人口,需要投资8.46万元左右,其中6.36万元需由政府承当。另一方面,辽源市土地资源供给缺乏,用地指标受限。省里每年给辽源的建立用地指标仅为50

5、0公顷左右,而辽源市每年新区开发和工程建立需要大量建立用地,用地指标无法满足需求。农民变市民积极性不高。受以地为本、以粮为生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民把土地视为最后的保障;,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从2022年以来,国家施行了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从土地中得到的实惠日益增多,手中有地、手中地多的农民不会放弃眼前利益去做市民。同时,现行的城镇化政策,如户籍、住房、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政策和公共效劳相对滞后,缺乏以吸引农民放弃土地进入城市,特别是目前城市居住本钱居高不下,致使农民进城落户的意愿不强。这是目前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三、对加快推进城镇化建立的

6、几点建议要以规划引领辽源特色城镇化建立。按照开展产业、集聚人口、聚合要素、形成需求、带动城镇规模扩张;的总体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布局。将来5到10年时间,要重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节点镇3个层级的城镇化。中心城市层级,全面规划建立大三环;,重点推进二环以内区域建立,市区五大商圈根本形成,南部新城全面建成,寿山新区、北部新城初具规模,辽白一体化实现交融式开展。县城层级,东丰西城区、东辽北城区加快建立,根本公共效劳逐步完备,承载功能和人口数量到达中小城市规模。节点镇层级,根底设施逐步健全,形成各自产业集群,吸纳人口5万人以上,横道河、渭津等根底较好的大镇集聚人口10万人以上。二是要进一步

7、明确城镇化的时序安排。在整个区域,应优先推进四梅铁路、九开公路沿线城镇化建立,在市区范围,应率先启动南部、东部建立,加快南部新城、寿山新区建立,结合东西孟工业集中区、国家矿山公园建立,逐步推进北部新城建立。在产业层面,应优先推动辽白一体化开展,在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带动沿四梅铁路工业走廊和沿九开线现代农业、现代效劳业加速扩张。要不断筑牢城镇化建立的产业根底。一是要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根据每个乡镇的不同情况,确定产业方向、开展重点。比方金州乡应发挥区位、环境优势,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旅游特色镇;那丹伯镇应发挥黄牛交易传统优势,建立商贸特色镇;拉拉河镇应利用

8、现有种植业根底,打造棚室蔬菜特色镇。二是要大力开展产业集群。比方,白云新城应依托鑫达钢铁,重点打造围钢产业集群;渭津镇应依托金刚水泥,重点打造建材产业集群;安恕镇应依托金翼集团,重点打造蛋鸡养殖加工产业集群。三是要大力开展工业园区。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把产业开展的重点放在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立上,每个重要节点镇都应规划建立各自的工业园区,园区建立要与城镇建立同步推进。要全面提升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程度。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是城镇化必备的硬件;和软件;。一是要推进重大根底设施建立。重点施行交通、能源、水利等根底设施建立工程。交通方面,应加快推进辽长铁路、辽西高速、集双高速建立,争取启动辽源机场工程

9、,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确保消费要素在城乡、区域间顺畅流动,借助交通优势提升区位优势。在能源方面,加快推进智能电网、气化辽源工程,通过启动40万吨电解铝工程,带动大唐辽源电厂三期工程,全面进步辽源城区供热才能。在水利方面,加快推进引松入辽工程,结合城镇化施行杨木水库上游搬迁,进步城市综合供水才能,同时全面完成东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任务。二是要完善市政根底设施。按照建立宜居城市要求,结合保障房等重大民生工程,逐步打通城区北部路网,完成市区路桥、供热、供排水、通信等改造任务。根据开展情况和轻重缓急,推进重点城镇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优先开展,在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土地收储、城投债投入等方面提

10、供倾斜。三是要增加公共效劳供给。大力促进城镇居民创业就业,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并轨,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变市民的后顾之忧。强化政府调控,优化配置资源,加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效劳向乡镇延伸。要统筹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重点解决好土地、人口、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解决人的问题。要逐步弱化城乡区别,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去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实行有利于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户口迁移政策,进而让农民群众能进城、愿进城、常住城。二要解决钱的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和工程支持,同时引导金融部门不断增加

11、城镇化建立投入;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立,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建投资体制,有效化解资金瓶颈。三要解决地的问题。要加大土地集约经营力度,积极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集中,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市县域城乡建立用地增减挂钩,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立用地流转,完善集体建立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增加城市建立用地指标。要借鉴外地以宅基地换房;形式,先解决农民搬迁安置问题,再通过土地集约增值的收益开展产业。要坚持走宜居生态可持续开展道路。在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生态建立,改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要重点施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东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全面完成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卫生城、园林城及省级生态城创立目的。要在城镇化推进,特别是产业开展中,更加注重集约节约用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坚决不上高消耗、高污染工程,使推进城镇化的过程成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升的过程,实现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走出一条生态宜居、可持续开展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郑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