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沪教版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244628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最新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沪教版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最新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沪教版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最新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沪教版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最新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沪教版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最新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沪教版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最新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沪教版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最新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沪教版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学期高二联考期中考试卷语 文 试 卷(120分钟内完成 满分10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l5分)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 赫尔曼黑塞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号

2、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

3、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第1页(本卷共6页)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界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无比,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

4、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

5、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1、上文提到了但丁和莎士比亚,但丁的杰作有 ,莎士比亚的杰作有 。(2分)2、上文画横线语句中的“金钥匙”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1分),它的表达效果是(2分) 3、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全篇文章中不断地表明了这样一个意思:只有通过研读世界文学,并且不追求任何目的,才能获得真正的修养。B、上面节选的这两段文字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6、。C、作者把阅读分为两种类型来论述:一类是缺乏天赋的人(包括多数儿童)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类是少数人(少数儿童)成了真正的阅读者,他们在书籍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D、作者写自己重读亲和力的经历,是为了表明重读杰作常能带给我们更新、更深刻的认识。4、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能获得教养。请你举出一个具体例子来说说你自己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而获得教养的体会。(3分) 5、请任选一条下面的名家读书感言,简要谈谈你的认识(70字左右)(4分)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灯塔。惠普尔说:

7、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2页(本卷共6页)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l4分)宋诗选注序(节选)钱钟书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两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

8、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地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第3页(本卷共6页)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

9、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出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不

10、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的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上的整个方向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

11、几位。6、序,又叫“序言”、“前言”、“引言”,多写在正文的前边,写在正文后面的则通常叫做“ ”,其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本文主要运用 这种表达方式。(2分)7、第段说“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这句话是说后人对宋诗的态度变化,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个变化。(2分) 8、第段说“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这句话的涵义是(2分): 9、请分别用一句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内容(分别不超过15字)(4分)第段: 第段: 1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A、宋诗从南宋开始,就为人

12、诟病,金代的作者全都鄙薄宋诗。B、作者对唐代以后历代诗歌成就的评价中,以宋诗为上,清诗次之。C、宋人在唐诗面前“学乖”“偷懒”,结果是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D、明人讥讽宋诗“学唐诗而不像唐诗”,就是指其“惟肖而不惟妙”。E、宋人学唐诗而不像唐诗,正是其创造性和价值之所在。三、写出下列语句中空缺的上句或下句(任选4空,每空1分,共4分)11、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故能成其富。(韩非子大体)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故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一年好景君须记, 。(苏轼赠刘景文)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四、阅读下文,

13、完成1217题(l6分)前赤壁赋(节选) 苏 轼第4页(本卷共6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