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17788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考核第一章1、 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定义一个人是否变态的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3方面的损伤)痛苦或损伤(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非典型性反应(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2、 变态心理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

2、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行为遗传学:很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其遗传(基因)基础情绪对心理障碍的影响显而易见,情绪和心境还会影响认知过程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也就越长。4大心理学派一、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释梦被弗洛伊德看成是通往病人无意识的最佳途径)主要关系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

3、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痛苦。新弗洛伊德主义埃里克森:个体全程发展理论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第三思潮)-提升了精神和心灵的作用。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个体的选择逃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马斯洛: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有充分发挥潜能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

4、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罗杰斯:最具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学家,创造患者中心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三、行为主义模型(也叫认知行为模型或社会学习模型)-对病理心理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起到了系统推动作用。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起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行为主义的三个基本假设:环境决定论采用实验法乐观主义这三类假设可以直接应用于异常行为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过去的经验习得的。人们能从实验中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

5、素会引起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会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人是如何学习行为的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在一些情境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这种现象叫做刺激泛化。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强调了强化在个体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四、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事件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融合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优点:疗程较短,费用不高缺点:仅仅浮于表面,症状的改变不会持久,容易复发认知疗法对于抑

6、郁症很有效。3、 变态心理的评估方法1、临床访谈: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也是心理学家、精神疾病学家和其他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经常使用的评估手段。临床访谈3种形式精神状况检查外表和行为思维和感知觉情绪和心境智力状况意识状况无结构访谈:这种访谈时不系统的,临床工作者允许病人随意描述自己的忧虑,或引导病人在某一方面深入探索。无结构访谈对访谈者的人格和专业经验有较高的要求。无结构访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结构化访谈:结构化临床访谈会设计标准化的问题。DSM结构化临床访谈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结构化访谈。

7、2、行为评估:行为评估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行为。这种评估方法非常适用于测量那些年龄不够大或者没有足够能力去报告自己的问题和经验的个体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是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比较典型的心理测验:投射测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神经心理测验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应用于许多性功能障碍和机体紊乱。)-测量和大脑同步的电位变化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

8、织和结构的清晰地“图像”。包括两大类:涉及对大脑结构的检验又称大脑结构成像。4、 变态心理的诊断系统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ICD)5、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种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性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的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6、

9、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信度:信度描述了同一种行为不同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还要考察这些工具是否具有跨时间的一致性,即在不同的时间测验会得到同样的分数,称为“重测信度”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种测量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效度是信度的充分条件。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常见的常模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第二章1、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或社会功能损害2、各种精神症状的分类一、 感知觉障碍(感觉

10、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障碍1、 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2、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刺激感受性减弱。3、 内感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感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但病人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知觉障碍(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称为知觉。)1、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2、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形式、 其他幻觉:包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可感知客观

11、事物本身,但却对其他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1、 事物变形症::病人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改变。(外界事物比原来大,“视物显大症”;外界事物比原来小,“视物显小症”)2、 空间知觉障碍:人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3、 时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时间流逝得特别缓慢或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4、 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即病人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二、 思维障碍正常人的思维特征: 思维的具体性 思维的目的性 思维的实际性 思维的实践性 思维的逻辑性精神病人的思维往往在以上一个或多个方面出现问题,最终造成了思维的混乱。 思维形式

12、障碍1、 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 (思维迫促较多见于躁狂状态)2、 思维迟缓(思维贫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 思维中断 (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依据)4、 持续言语(多出现在痴呆或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中)5、 病理性赘述(多见于痴呆、癫痫和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6、 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松散(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7、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8、 语词新作9、 逻辑倒错性思维(一般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内容障碍1、 妄想 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害妄想:最常见的妄想之一

13、。(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 关系妄想:多与被害妄想相伴随。、 被控制妄想:通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嫉妒与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其他妄想:包括非血统妄想、罪恶妄想与虚无妄想、贫穷与疑病妄想等。2、 强迫观念:某一概念或念头在病人脑子里反复出现,病人明知不必要并且有意识地加以抵抗,却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 强迫性怀疑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性回忆 强迫性对立观念3、 超价观念:是一种直接涉及自我的确切信念。(可见于某些人格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病人)三、 注意障碍足以是指

14、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1、 注意增强2、 注意减退(疲劳状态、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3、 注意转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病人)四、 记忆障碍记忆过程 识记 保持 再认 回忆常见的记忆障碍症状1、 记忆减退 较严重-痴呆病人 神经衰弱-正常老年人2、 记忆增强 常见于轻躁狂状态和偏执状态的病人3、 遗忘,即回忆的丧失 顺行性遗忘-一种脑器质性病变的症状 逆行性遗忘 选择性遗忘-多见于与心因有关的精神障碍4、 错构-多见于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外伤性精神障碍5、 虚构-多见于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麻痹性痴呆五、 智能障碍1、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

15、熟以前(18),大脑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造成发育受阻或不全,使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2、 痴呆:由于慢性或进行性的大脑疾病导致的综合征,其中包括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紊乱。 全面性痴呆-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症” 部分性痴呆-可见于血管性痴呆六、 情感障碍情绪:是指与个体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即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物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态度和体验,持续时间较短,其稳定性带有情境性,伴有明显的生理功能变化和 外部表现。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较晚,具有情境性、稳固性和长期性。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为一段时间内个体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常见的情感障碍:1、 高涨-一般见于躁狂状态2、 抑郁-一般见于抑郁症3、 焦虑4、 恐怖-最常见的是社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