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体会-萧山区临江新城小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13280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课体会-萧山区临江新城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听课体会-萧山区临江新城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课体会-萧山区临江新城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课体会-萧山区临江新城小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课体会5 月 9 日上午,阴雨绵绵,在高桥小学文源楼四楼电子报告厅内却春意暖暖,那里正举行着我们萧山小学数学“预学后教”课型研究展示活动暨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辩课进校园”(第十二站),我也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从中收获颇多。参加本次活动的有 小学数学教师 编辑部副主编蒋徐巍和陈洪杰两位老师,区教研室邵汉民老师,南京著名特级教师仲广群,江苏省各市县名师培训班的老师和区 “预学后教” 课题组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实验教师等 200 余人。本次活动上展示课的分别是高桥小学沈洋老师和著名特级教师仲广群。两位老师展示的都是四下第四单元形成性练习评析这一内容。两位老师都采用了同一张形成性练习,沈洋老师采取的是

2、“预学案”的形式,仲广群老师采取的是“助学单”的形式,其理念上是一致的,即“学为中心,以学定教” 。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有差异,沈洋老师课前工作量较大而细, 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 如需要完成预学案,老师需要统计,需要把学生典型错题做到课件里,但是给很多听课老师留下教学很 “实在”的印象。特级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比较少,助学单也只是三个笼统的大问题, 比如:你认为哪道题出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你认为哪道题出得还不够好?如何修改才更好?虽然感觉比前一节课没那么深入,但是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开放度较大。沈洋老师的课堂围绕练习的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通过围绕单元的知识点,延伸出多层次的练习, 即每一个重要

3、的知识点都由一组不同层次的题目组成并前后呼应,使学生不是就题论题, 而是把题目回溯或反刍到单元的知识点中或本单元的数学思想中。沈老师开放的设计,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小组合作成功有效,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合作讨论过程中能非常清晰展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互相的辩析过程中学习,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仲老师的课堂大气沉稳,点评精湛到位,尽显大师风采,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演绎,同样的精彩。仲老师相对来说考虑到了错题多, 相对来说功底薄弱的同学, 同时对其他会的同学也是种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助学单的交流反馈,学生在全班展示中明晰错题的错因。最后,是更为精彩的辩课活动,由陈洪杰老师主持。陈老师根据互动短息中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听课后的感受, 对两位上课老师提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问题尖锐、敏感,两位上课老师睿智的回答,让我收获颇丰。从这次活动中, 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上课过程中的不足。 自己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 只看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是坚持着平时的传统教育。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向这两位老师学习,在课堂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做,多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临江二小胡晓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