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热的测定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955610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热的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燃烧热的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燃烧热的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燃烧热的测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燃烧热的测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热的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热的测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目的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 容燃烧热的差别与相互关系2.了解氧弹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 知识和测量技术。3掌握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的改变值。二、实验原理1燃烧热测量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在等温、等压下与氧化合时的反应热效应。“完全氧化” 的意思是化合物中的元素生成较高级的稳定氧化物,如在碳被氧化成co2 (气) 氢被氧化成h2o (液),硫被氧化成SO2 (气)等。燃烧热测定可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进行。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在不做非膨胀 功的情况下,恒容过程的热效应QV,即AU。恒压过程的热效

2、应Qp,即AH。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QP=QV+An(RT)(1)AH=AU+An(RT)其中An为反前后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差;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反应 的绝对温度(T)。口本实验通过测定萘完全燃烧时的恒容燃烧热,然后再计算出萘的恒压燃烧 AH。通常测定物质的燃烧热是用氧弹量热计,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一定量被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使氧弹本身及其周围的 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AT,就 能计算出该样品的燃烧热。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的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 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引起

3、温度上升。若已知水量Wg,水的 比热为c,仪器的水当量为W(量热计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燃烧前后的 温度变化为AT,则mg物质的燃烧热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样Q/M- 1Q= (cW+W ) AT 式中:M为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QV为样品的恒容燃烧热;1和Ql是引燃 用金属丝的长度和单位长度燃烧热。水当量W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求出AT,便可据式(2)求出W。在精确地实验中,辐射热及镍丝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及温度计本身的校正都应 该考虑。另外,若供燃烧用的氧气中含有氮气时,则在燃烧过程中,氮气氧化成 硝酸而放出热量亦不能略去。2雷诺图

4、解法数据校正为了保证样品燃烧充分,氧弹中必须充足高压氧气,因此要求氧弹密封,而 高压、耐腐蚀,同时,粉末样品必须压成片状,以免充气时冲散样品使燃烧不完 全,而引起实验误差,完全燃烧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还必须使燃烧的热 量不散失,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放在一恒温的套壳中, 故称环境恒温或外壳恒温量热计。量热计须高度抛光;也是为了减少辐射。量热 计和套壳中间有一层挡屏,以减少空气的对流,虽然如此,热漏还是无法避免, 因此燃烧前后温度变化的测量值必须经营雷诺作图法校正。其校正方法如下: 称适量待测物质,使燃烧后水温升高1.52.0C,预先调节水温低于环境温度 0.51.0C。

5、然后将燃烧前后历次观察对时间作图,连成FHID折线,见图1(a), 图中H相当于开始燃烧之点,D为观察到最高的温度读数,在环境温度读数点, 作一平线JI交折线于I,过I点作线垂线ab,然后将FH线和GD线外延交ab 于A、C两点。A点与C点所表示的温度差AT即为欲求温度升高值。图 1(a)图 1(b)在某些情况下,量热计的绝热性能良好,热漏很小,而搅拌器的功率较大, 不断引进能量使得曲线不出现极高温度点,如图1(b),校正方法仍可用上法。必须注意,应用雷诺图解法进行校正时,卡计的温度与外界环境的温度不宜 相差太大(最好不超过2C3C),否则会引入大的误差。三、仪器和试剂1. 仪器GR3500氧

6、弹量热计一套,氧气钢瓶(附氧气表),数字式精密温差测量仪 一台,电吹风一个,小镉子一把,1000mL量筒一个。2. 试剂苯甲酸(标准量热物质),蔡(A.R.),镰丝。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将量热计及其全部附件加以整理并清洗干净。把氧弹清洗干净,用酒精棉擦拭干净坩埚。2苯甲酸压片,装置氧弹氧弹详细构造如图2所示。旋下弹帽,置于弹头座上,取出燃烧皿,用蒸憎 水洗净,吹干并准确称量至0.1mg,为7.1182g,仍置于弹帽的燃烧皿支架上。 从压片机(如图3所示)上取下压膜,用蒸憎水洗净吹干。图2图3截取一根镍丝,称其质量为0.0129g,将中间绕成小圈状。用台秤称取约0.8g (不超过1g)已干燥的

7、苯甲酸,将镍丝放入苯甲酸中,倒入压模中(压模下有 一垫块),将压模置于压片机上,向下转动旋柄,徐徐加压试样使其成为片状, 然后向上转动旋柄,抽出模底托板及压模下的垫块,在压模下置一张洁净的纸片, 再向下转动旋柄,将压片从压模中取出,除去压片表面的碎屑,将其放入燃 图4烧皿中,再次准确称量至O.lmg。将燃烧皿置于支架上,将镍丝两头分别紧绕在电极的下方(如图4所示),最 后将弹帽放在弹体上,旋紧弹帽即可。镍丝质量m1=0.0129g,坩埚(燃烧皿)质量m2=7.1182g ,最后称量的坩埚、镍 丝、苯甲酸总质量为m3=7.9672g。挂好压片,旋紧弹帽后,可以插上电极,若 仪器上通路红灯亮,则证

8、明是通路。3. 充氧气衣2 衷1氧弾旋紧氧弹放气阀门,将氧弹充气阀门与氧气减压器出 口接通;先旋松减压器的手柄,再松开钢瓶的总阀门,本实 验要求钢瓶内大气压力大于1OMPa。具体仪器如图5所示。缓缓旋紧减压器,使氧气徐徐进入氧弹内,此时,分 压表指针示值即为充入氧弹内氧气的压力值。开始充少量 氧气(小于1MPa),让后松开氧弹放气阀门放气,借以赶 出弹中空气,如此重复一次,以保证驱尽弹中空气。最后 充氧至1.5 MPa2MPa。充气完成后,将氧弹放入量热计 的内筒。实验时未调节总阀,致使充气一直较慢,后经老师指导才改正。当氧弹放入量热计内 筒前,已经进行过4步骤的加水,可以通过 观察气泡来确定

9、氧弹是否漏水。图54. 调节水温将温差测量仪探头放入水夹套中,调节数字显示“2”左右。取3000mL以上 自来水,将温差测量仪探头放入水中(取出探头前要记下水夹套内的水温),并调 节水温使其低于水夹套水温1K左右。用lOOOmL量筒量取3000mL已调温的自 来水注入内筒,水面刚好盖过氧弹。如氧弹有气泡逸出,说明氧弹漏气,寻找原 因并排除。将电极插头插在氧弹两电极上,电极线嵌入桶盖的槽中,盖上盖子(搅 拌器不要与弹头相碰,搅拌时不应有摩擦声)。将两电极插入点火控制箱。 图6 同时将传感器插入内筒水中。夹套水温为18.3OC,采零水温17.18C。调节水温时,要以夹套水温为0 点,为了保证加进去

10、温差在1K左右,要调节自来水的温度显示为“-1.5”左右, 因为自来水加入内筒时还要继续升温。5. 测量打开GR3500氧弹式量热计的电源,开启搅拌开关,进行搅拌。水温基本稳 定后,将温差仪“米零”并“锁定”。然后将传感器取出放入外筒水中,记录其温差 值,再将传感器插入内筒水中。每隔0.25分钟读水温一次(精确至土0.002C),*1 2 M 綁命圏2-2 HWT轼弹式量热i仪1. 林 2.内水辅 氣空气隔热IS 4.外水套 氛 热数电阻外桶盖7.电极敲头读取30组数据后。按下“点火” 按钮,“点火灯”熄灭。杯内样品 一经燃烧,水温很快上升,点火 成功(若水温没有上升,说明点 火失败,应关闭电

11、源,取出氧弹, 放出氧气,仔细检查加热丝及连 接线,找出原因并排除)。每15 秒记录一次,当温度升至每分钟 上升小于0.002C,仍旧每15秒 记录一次,连续读20个数据, 实验结束。实验停止后,将传感 器放入外筒。然后取出氧弹,打 开氧弹出气口放出余气。旋开氧 弹盖,检查样品燃烧是否完全。 氧弹中应没有明显的燃烧残渣。若发现黑色残渣,则应重做实验。称取剩余的镍丝与燃烧皿的总质量。用水冲洗氧弹及坩锅,用纱布擦干,待用。采零温度17.18C,剩余镍丝质量m4=0.0076g。6. 测定萘的燃烧热称取0.5g左右已干燥的萘,代替苯甲酸,同步骤1-5,测定萘的燃烧热。镍丝质量m1=0.0131g,坩

12、埚(燃烧皿)质量m2=7.1179g,称量的坩埚、镍丝、 苯甲酸总质量为m3=7.6771g,燃烧后剩余镍丝质量为0.0109g;夹套水温18.30C, 采零水温17.25C。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列表记录数据室温(C): 18.3m =m-m-m=0.8361g 夹套水温(C): 18.30 采零水温(C): 17.18大气压力(kPa): 102.13 m fm3-m2-m1=.5461g 夹套水温(C): 18.30 采零水温(C): 17.25苯甲酸和萘的实验记录表苯甲冃酸萘t/minT/Ct/minT/Ct/minT/Ct/minT/Ct/minT/C0.250.0177.250.0

13、8314.251.5930.250.01711.751.5050.50.0257.50.08514.51.59510.039121.5160.750.0357.750.10214.751.5991.750.05112.251.52710.03980.241151.6022.50.0612.51.5351.250.0478.250.39815.251.6053.250.06712.751.551.50.0498.50.72315.51.60640.07131.5581.750.0518.750.76615.751.6094.750.07313.251.57120.05591.052161.615

14、.50.07713.51.582.250.0589.251.11616.251.6116.250.08113.751.5832.50.069.51.12316.51.61270.083141.5892.750.0639.751.22316.751.6127.250.08314.251.59330.065101.271171.6137.50.08514.51.5953.250.06710.251.2917.251.6137.750.10214.751.5993.50.06810.51.36617.51.61680.241151.6023.750.06810.751.39417.751.6168.250.39815.251.60540.07111.427181.6168.50.72315.51.6064.250.07111.251.46718.251.6178.750.76615.751.6094.50.07211.51.48818.51.61791.052161.614.750.07311.751.50518.751.6179.251.11616.251.6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