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共12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95061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共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共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共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共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共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共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共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河北高客公司 顾 建 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人们对车内空气污染及其综合症的关心,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所以,在2004年第一届全国客车大赛的专家点评会上,我们就特别呼吁客车制造业在改进设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的同时,还应注重对车内环境污染的控制。这不仅是全社会对环境友好客车的需求,也是公路客运和客车制造企业的一个共同的新卖点。从“流动的星级宾馆”被质疑谈起何以“流动的星级宾馆”被质疑?因为,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过高没能够瞒过人们的鼻子。无论是在汽车展会上参观新产品,还是作为旅行者,每当你乘上一台既崭

2、新又漂亮的豪华客车时,都会感到有一股刺激性很强的气味扑鼻而来。人们在接受“流动的星级宾馆”这一广告用语的同时也会质疑:真的住进这样的星级宾馆,我们会不会提出退房的要求?可见,车内空气污染物这一极具杀伤力的“隐形杀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警惕。据了解,车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零部件和粘接剂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如:车上使用的座椅、海绵、塑料件、橡胶件、复合织物、装饰材料、保温材料、油漆涂料、粘合剂等。而且,零部件和材料的制造商,为追求更好的表面效果、更柔软的材质,都是通过加入添加剂、助剂、有机溶剂等,使原材料改性才得以实现的。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向车内释放有机化合物如:

3、甲醛、甲苯、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甲醛、苯、总挥发有机物 (TVOC) 是国际公认的三大空气污染源。甲醛会危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致癌物质;苯会引起人体骨髓与遗传损害,造成人体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总挥发有机物( TVOC) 则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失调,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污染综合症状为:头痛、恶心、瞌睡、无力、胸闷、昏沉、震颤、气喘、流泪、皮炎、咽喉疼、支气管炎、嗅觉异常、视网膜受损等。那么,我国车内空气污染的现状又如何呢?由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首次汽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其调查结果显示:被检测的842辆汽车中,

4、有93.82%的车内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车内首要污染物质为甲苯,其次为二甲苯、苯、甲醛和总挥发有机物(TVOC)。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日前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有近90%的汽车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曾随机抽检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车,结果是70%的汽车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最高的超标达10倍以上。广州中科环境检测中心对2000辆汽车进行检测后,发现有92.5%的车辆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哈尔滨市质检所环境检测中心,随机抽检了50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车。其中,

5、甲醛超标的有16辆,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超标的有30辆,超标严重的也超过标准限值的10倍。浙江省消协提取了待销售的10个品牌的新家用车,委托杭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进行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四项检测,结果有7个品牌的新车超标。另外,又公开征集了20辆运行半年以内且无自行改装的在用车,经检测有11辆车的甲醛指标超标,9辆车的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超标。上述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令人堪忧。汽车内部空间环境污染对驾乘者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的确到了非关注不可的地步。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车内环境标准,上述检测均采用的是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需要强调说明一点的是,

6、车内空间与住房的环境相比,不仅有害物质的释放量大,而且车内的更狭窄、更密闭。加之绝大多数有害气体,具有释放量与温度成正比的特性,因此,汽车在烈日的照射下长时间运行,会促使有害物质大量挥发,使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成倍增加。这也难怪许多旅客、驾驶员、乘务员会产生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在采用标准方面,具有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之称的日本,也并没有另外制定车内污染控制标准。包括商用车在内的空气污染浓度,完全按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的居室空气污染浓度限值控制,另外由自动车工业协会制定了检测方法。此外,由车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官司也屡见不鲜。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是:北京一用户买回一辆进口“道奇”车,使用中车主被莫名其妙的

7、气味熏得头昏、流泪,继而出现头疼、晕眩、咽痛、失眠、健忘等症状。几个月后,发现本来浓密头发也开始脱落,使他渐渐成了“秃顶”。不得已,5个月后他到北京市朝阳医院求医。经医院检查和化验后得出结论:甲醛接触反应。将汽车交空气监测部门检测,结果是车内甲醛含量严重超标竟高达3.3%,而国家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8%。该车主经过多次与汽车贸易公司协商无果后,于是将一纸诉讼状递到法院。经过审理后,法院依法判决经销商返还受害者购车款、车辆购置税、养路费和保险费等损失共计75万余元。黑龙江博奥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凯说:这起全国首例因车内环境污染索赔成功的案例,为今后类似案件提供了借鉴。虽然国家没有车

8、内环境的相关标准,但依靠室内空气标准是完全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按照汽车的性质,应该与房屋有着相似的标准,况且汽车又常常被称为“流动的房子”。以生产环境友好客车为己任既然车内空气污染已经和正在带来普遍的社会问题,汽车制造企业理应把加强环境保护、创建清洁无害化工厂、实现环保生产一致性、为市场提供环境友好客车作为第一社会责任。这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新卖点,也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的增强,那些争当优秀社会公民的企业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那些社会公信程度高的企业将有更多的成长机会。汽车企业要走向成熟、提高竞争力,

9、就必须树立崇高的企业道德,在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外部领域,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国际社会呼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声浪也越来越高,要求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劳动者权益。1999年,对23个国家的调查表明,23的被访者要求企业不但谋求利润、纳税和守法,更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15的消费者要求企业遵守社会公德,否则将拒绝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随着创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被提到显著高度。2月17日,由20家政府部门、权威机构推动的2006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之“中国企业,公司责任与软竞争力”峰会在北京举行;时隔几天,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也在北京举行。无论是全球化角度

10、还是可持续发展,汽车制造业都必须认真面对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课题。然而,置于汽车制造业头顶上的社会责任,又如同一把双刃剑。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的同时,负担社会责任又必须加大产品研发和实现环保一致性所需的投入。环保一致性,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艺、每个环节及各个生产要素,都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实施对员工和社会负责的清洁生产,达到生产、消费过程的环保一致性。可见,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的确需要付出很多。 如何在舞动这把双刃剑的过程中实现双赢?通用汽车亚太区法律及公共政策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魏积安作了如下精辟阐述:“作为重要的社会公民,企业必须同时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11、企业必须先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资源后,才能确保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兑现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同时企业也必须认识到,只有尊重环境和为社会服务,才能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这实质上是在维护企业本身的利益。”当然,“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并非易事。经济繁荣、环境质量和社会公平这三个目标经常会相互冲突。而作为强调社会责任的企业,协调这三个目标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据悉,神龙汽车的车身内饰材料、辅助材料、粘接材料等,就精选并采用了对人体健康无伤害、无挥发性刺激的环保材料,在车内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们希望客车制造企业也去学习和“攀比”,并且使这样的“攀比”

12、之风能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广泛蔓延。令人欣慰的是,国家环保总局于去年12月印发了“国家环境友好汽车”实施方案和评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对车内包括甲醛(HCHO)、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污染物浓度的限值作出了明确规定。 虽然这项工作起步于轻型汽车,但已经说明国家对车内环境污染的限制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单位对车内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正式启动了国家环保标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制订工作,将车内空气污染作为一个主要的衡量指标,旨在提升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水平,推动我国汽车

13、工业的健康发展,迫使汽车制造业必须重视对车内空气污染的控制,从而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车内空气污染的难题。而且标准一经出台,必定会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不小的变革。可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生产能够实现双赢的环境友好客车已成当务之急。环境友好客车的技术对策汽车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两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一是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噪声对车外环境的污染;二是车身材料在使用中释放的有害物质对车内空气的污染。对于汽车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国家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标准,并实施了汽车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查和在用车排放检查制度,对控制汽车的排放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车内

14、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材料的使用上。这里,提几项技术建议供同行们参考。1、从车身材料的源头抓起,首选绿色环保商品。治标不如治本,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内装饰、塑料件、座椅材料、保温材料、喷涂材料以及粘合剂、助剂等。所以,在筛选和采购这些挥发性较强的材料时,应首先考虑环保对有害物质释放量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分为四种类型,即:沸点低于50的称为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于50且低于260的称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于260且低于400的称为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沸点在400以上的称为颗粒型有机化合物。甲醛 (HCHO)、苯( C6H6)、甲苯( C7H8)、二甲苯

15、( C8H10)、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不仅极易挥发,而且其亲油特性更容易在接触油污后加速挥发。据了解,国产汽车内饰和座椅等织物类面料本身污染并不大,但使用粘合剂、助剂等进行复合处理之后,便增加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使之产生异味、污染车内环境。同样,目前国内普遍在采用的无环保普通真皮,也需引起人们的注意。车身材料带来的车内空气污染,不光与汽车制造企业有关,更涉及到化工、纺织、建材、橡胶等诸多关联行业。但是,汽车制造业如果带头冲击,率先对上述关联企业提出环保要求并进行联合攻关,就一定能使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去年7月,汽车内饰件与座椅技术研讨会在浙江萧山召开。这次会议的重点之一,就

16、是解决内饰件与座椅等对环保要求的适应性问题,无疑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利好消息。2、利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时间特性,对预制的装饰件和座椅等进行“时效”处理。由图1可以看出,甲醛释放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尤其是最初100天之内,浓度的变化曲线最为明显,放置100天后约降低50%。而图2中所示的甲苯释放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幅度更大,放置100天后浓度可下降80%。客车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配套厂提供的装饰件、塑料件、座椅及复合型化纤织物等。如果仿照金属热处理工艺中,为消除金属内应力进行实效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客车竣工后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3、根据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温度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温控措施。图3和图4分别为甲醛和甲苯的温度特性曲线。其中,若甲醛浓度在常温(20)状态下测得的结果为1时,则室内温度提高到40后,浓度便会陡升到3,一下提高了200%。同样,若甲苯浓度在常温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