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874824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 2010 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石油化工行业信贷政策第一部分政策依据本政策所称的石油化工行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C25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C2614)、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C2651)、合成橡胶制造(C2652)、合成纤维单体(聚合体)的制造(C2653)。石油化工产品繁多,本政策主要规范产品差异性小、产量大的炼油、乙烯、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和聚苯乙烯)、汽车轮胎行业信贷政策,氯乙烯政策见无机化工行业氯碱行业信贷政策,合成纤维政策见纺织行业信

2、贷政策。一、客户构成石油化工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石脑油、汽油、柴油等)

3、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石油化工行业按股东分类主要由三类客户构成,第一类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组成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集团,基本垄断国内油气田资源和成品油销售终端,在石油进口环节也具有垄断性,油气开采、炼油化工、石油销售、管道运输、石油石化科研、石油施工作业、技术服务、机械制造一体化经营,并在国外拥有大量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在资源保障、

4、技术装备、销售渠道、政策倾斜方面在行业中有绝对优势,因资金实力强,企业以直接融资和集团内融资为主,银行贷款需求不强。第二类是世界主要大型石油化工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里的石化集团)在国内设立的独资或合资石油化工企业,该类企业原料油以进口为主,企业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但销售渠道较弱,有较强的银行贷款需求。第三类是其他石油化工企业(含中化集团子公司、地方国有炼厂、民营炼厂、主要股东不是世界500强的石化外资企业等),除陕西延长集团外均没有原油开采牌照,国家分配的指标原油普遍远低于生产能力,较多以重油、渣油等劣质原料制造油品和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小,装备技术水平一般,油品质量较差,且油品销售受制于

5、第一类企业,同时受政策限制情况突出,但不以炼油为主而主要生产特色化工产品的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石油化工行业一般采用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模式,以综合利用石油(包括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把有关石油化工与石油炼制工业联合起来而建立生产经营综合体。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按产品特点分三种类型:一是以炼油为主的联合企业,这类联合企业是在石油炼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燃料化工型炼厂,它以生产各种油品为主,化工产品为辅;二是油、化并重的联合企业,这类联合企业在大量生产各种油品的同时,还用烃类裂解等技术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其化工装置的初始原料均取自炼油厂;三是以化工为主的联合企业,以化工生产为主,油

6、品生产是次要的。二、行业特征1、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度高,总体上与经济周期保持同步态势,本轮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石油化工行业影响较大。2、对上游石油、天然气依赖极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才具有优势。国际石油巨头及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陕西延长集团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3、行业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加快了重组联合。企业规模和装置规模向大型化发展,行业趋向炼化一体化,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地理布局向靠近市场和港口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集中。4、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领先者、高端产品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具有明

7、显优势,进入和退出壁垒高。5、产业关联度高。石油化工行业连续化生产,多产品联产,如乙烯装置联产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6、原油进口依赖度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由于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而国内原油增产潜力不大,我国未来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持续提高。7、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受市场、贸易、油价等影响,特别是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转向在资源国家或拥有广大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世界石化产业正向中东和亚太转移。8、环保、安全生产要求高。石油化工行业属于资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量高的产业,产品多易燃、易爆、有毒,对行业环保、安

8、全生产有较高要求。三、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是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石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步提高,成品油、乙烯、合成树脂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石化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国内外市场萎缩,生产下降,企业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生产经营困难。从

9、长期看,我国石化产品生产消费目前仍处于增长期,高端石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发展趋势为依托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按照炼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模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安全生产的要求,优化石化产业布局;推进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发展高端产品,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支持大型石化集团联合重组,优化上下游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加大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石化产业原料的国内供给,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油气开发与合作;节能减排取得成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

10、导意见为石油化工产业划定的结构调整任务是:(一)原油加工。通过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在产能相对过剩的地区,限制新建炼油项目;在油品消费集中的地区,坚持内涵式发展,依托现有炼化企业和基础设施实施炼油改扩建,严格控制新布点建设炼油项目。扩大进口原油接卸和储运能力,加快原油码头、原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原油、成品油管网,调整运输结构,降低运输成本。争取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年级的炼油生产基地,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炼油能力比重进一步提高,炼油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00万吨以上。加快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的炼油装置,积极引导2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向生产

11、特色产品转型、转向,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小炼油项目。完善原油一次、二次加工配套装置,提高综合加工和炼化一体化能力,积极推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争取到2015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5亿吨左右,成品油产量达到3亿吨左右。汽油质量标准达到国以上,柴油质量标准达到国以上。轻油收率达到75%。(二)乙烯。采取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模式,加快乙烯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实现资源、规模、效益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快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中西部地区的乙烯工业布局。鼓励原料向轻质化方向发展,稳妥有序地推进煤制烯烃的产业化进程,推广以重油催化热裂解(CPP)为代表的新技术。通

12、过调整乙烯原料结构,实现原料来源的多元化,降低乙烯当量对外依存度。密切跟踪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基础性或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创新研究,提高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率。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使乙烯下游产品向品牌化、系列化、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继续对现有大型乙烯企业实施扩能降耗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改扩建,努力使吨产品消耗标准油低于620千克。争取到2015年,全国乙烯产能达到2100-2300万吨,当量乙烯自给率达到60-65%。(三)合成树脂。聚烯烃树脂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要从通用型向专用型和高档化发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热固性树脂要提高质量,增加产品种类。

13、加快吸水树脂、导电树脂等功能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与生产。加强可再生绿色树脂的研发及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加快技术进步,推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发新的聚合技术和新型高效催化剂。(四)合成橡胶。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中的通用型产品应着力提高质量,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具有特殊用途的新产品。加快丁基橡胶(特别是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等国内紧缺橡胶产品及氟硅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特种橡胶产品的发展。加快异戊橡胶的开发,争取尽早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化。提高粉末橡胶、液体橡胶等专用品种的产量。提高环保型乳聚丁苯橡胶填充油的供应量,推动低多芳含量填充油丁苯充油橡胶的产业化进程。(五)合成纤

14、维。提高通用型纤维的质量,开发具有特殊用途的新品种,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和多纤材料,提高功能性纤维的比例。大力发展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等特种合成纤维,研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并推动为其配套的1,3-丙二醇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己内酰胺、丙烯腈等装置的技术改造,提高收率,稳定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二甲苯(PX)的生产能力,力争自给率达到85%左右。(六)有机化学原料加快发展国内缺口较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有机化工产品,重点是:苯酚/丙酮、1,3-丙二醇,1,4-丁二醇、双酚A、己二腈、己二酸、己二醇、己二胺、高碳醇(

15、14-16碳)、氟碳醇、聚醚多元醇、环己酮、异氰酸酯(TDI、MDI、ADI)、碳酸二甲酯、吡啶等。鼓励发展乙烯氧化法制乙二醇、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甘油法制环氧氯丙烷、丁二烯法制己二腈和裂解碳五的分离及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等。限制丙酮氰醇法制丙烯酸、粮食法制丙酮/丁醇、氯醇法制环氧丙烷和皂化法制环氧氯丙烷等生产工艺。1、原料保障风险。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7%,天然气储量不到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原油进口方式相对单一,石油化工行业原料保障风险长期存在。地方炼化企业如存在国家指标油份额少,没有油料进口经

16、营企业资格或油料进口配额不足,原料保障风险更为突出。2、市场价格风险。石油不仅是工业的血液,还具有金融投资品属性,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起大落,直接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受经济周期和产能过剩影响,石油化工产品可能出现大幅跌价风险。3、政策风险。国家已明确提出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中小炼油企业可能面临政策关闭风险。4、市场竞争风险。按照规划,我国到2011年将总投产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比2009年增加6个)、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比2009年增加8个),势必压缩中小炼化企业市场份额。中东石油炼化行业迅猛发展,占有原油绝对优势,采用目前最新技术和大型装置,吸引世界主要跨国公司投资建厂,产品估计90%需要出口,而我国是主要出口目的地,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势严峻。5、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石油化工产品多易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理论及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