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2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74361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2页)(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某县蒸水防洪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点:_时间: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Xx县蒸水防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第一章 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县蒸水防洪工程1.2 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1.3 承担单位县城建投资有限公司1.4 建设地点县镇1.5 建设性质新建1.6 项目概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县现有城区所提供的整体功能已不

2、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要,为加快县的城市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城市建设“东进南拓”的战略方针,拟将蒸水河以南的英南片区作为县城南部居住区。本项目建设的沿江防洪工程及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是英南新区规划中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东接滨江东路,西至英南新区经13路,规划用地约1071亩,其中项目建设用地171亩,开发用地900亩,东西长约3158米,南北最宽约111.5米,最窄77米。项目建设内容分为防洪堤和城市道路两大部分,其中:防洪堤设计标高堤上为67.76m,堤下为63.60m,宽度为14m,工程主要内容及规模为堤防加高培厚;城市道路设计标准为城市次干道,

3、路幅宽为30m,车行道为16m,人行道及绿化带为27m。1.7 建设期限2009年1月2010年6月1.8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464万元,其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式为:项目业主自筹2464万元,申请开发银行贷款4000万元。1.9 项目效益本项目是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市建设“东进南拓”的战略方针,按照县总体规划及县英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以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由县城建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规划区域内的防洪堤及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按政府相关政策,通过对项目建设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开发获得收益。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城乡

4、的结合,提高蒸水河沿岸的抗洪能力,改善现有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域内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态发展模式的良性增长;有利于加快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该区的周边土地开发和土地升值,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亦能刺激建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10 主要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县城市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采用生态经济的增长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建立一种以生态法则为导向的经济,并使它逐步覆盖整个城市群区,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的

5、道路。沿江防洪工程的建设在自然生态经济的主题下,结合城市道路的建设,使沿江的自然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沿线的防洪治涝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乡的结合,使项目区域内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态发展模式的良性增长。(2)项目建设是突出湖湘文化和特色景观的需要受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变化大的影响,蒸水河沿岸修建的堤坝降低了城市居民的亲水性,使滨水景观变得单调。同时,由于沿岸多为岸堤、浅丘和稻田,地形起伏不大,景观多为平面组合,重点景区数量少,城市建设杂乱现象较为明显。另外,虽然沿岸拥有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但或因长久失修,或因缺乏地域连贯性,都未形成鲜明的湖湘文化特色。本项

6、目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采用路堤结合的方式使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堤或路亲临水边,大大提高了亲水性;同时,项目的建设使道路和蒸水河层次丰富、有机地融合成一体,配合沿途绿化和特色景观的设计,使沿江的景观大为改观;此外,道路的修建还将沿江的历史人文景观连贯起来,使浓浓的湖湘文化、渊源凝厚的文明历史贯穿整个蒸水风光带,为其注入精神和活力,突出沿江景观的鲜明特色。(3)项目建设是加快县城市现代化步伐,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东进南拓”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沿江防洪工程及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是县英南新区总体规划中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英南新区的基础

7、设施现状,从而带动新城区的发展,加快县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城市的品位。(4)项目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适当的休闲和幽雅的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蒸水河穿越县城区,沿岸是很多城市居民休憩放松的首选场所。本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利用蒸水河自然的秀美景色,与城市道路、岸线整治、污废水排泄等市政建设相结合,既美化了环境,又使拥挤的交通条件得以改善,同时还可增加游览观赏和娱乐休息场地,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1 编制依据本报告主要以下列文件和基本资料为编制依据:

8、(1)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湘江流域规划(5)县总体规划(2006-2020);(6)湖南省县城市防洪规划(7)县英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国家现行的有关行业规范、规程、标准;(9)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3版);(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有关基础资料。2.2.2 编制范围(1)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及项目区现状;(2)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有利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建设规模;(3)提出项目建设的内容及方案;(4)拟定项目建设进度;(5)对项目建设总投资进行估算,对效益进行分析;(6)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2.2.3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1)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方向,本项目的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县委、县政府对其开发建设在政策、体制、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产业导向和政府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2)自然条件绿地、农田、水体等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基础好。地层稳定,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地势平坦、起伏小,土地开发潜力

10、大。航道背景条件好,航道宽60米以上,平均水深2米,通航水位达98以上,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3)建设施工条件项目施工建设所需电力、给排水、交通道路等配套条件齐全,且钢筋、砂石、水泥等大宗原料可做到就近供应取材,能节省大量运输费用。同时,项目地域沿江纵深0.5公里以内,建筑设施、厂矿企业和居民较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费用较少,且地势平坦,有利于建筑施工。(4)技术条件该项目市政工程,其建设所需均为已经成熟的技术,只要满足施工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均能承担施工任务。项目建成后的经营和管理,项目承办单位经验丰富,故技术条件已具备。(5)环境条件项目场址位于县英南村,此地域红线范围内的用地基本为农

11、田、菜地及村民居住用地,另外还有堆场用地,道路场址为防洪堤,方便工程建设,故环境条件较好。(6)社会条件本项目建设目的旨在提高蒸水河沿岸的防洪能力及改善生态环境,将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故社会条件较好。(7)施工条件项目地处县,施工所需建材均极易就地解决或从市场购得,县有专业施工队伍能承担施工任务。施工用水、电已具备,故施工条件较好。2.2.4 项目区基本情况县地处湘偏南,湘江中游,因位于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东与衡山交界,南毗蒸湘区、石鼓区、衡南县,西邻邵东、祁东县,北与双峰县接壤。107国道、S315线和S210省道贯穿南北,公路总长1500公里;京珠高速西线潭衡段纵穿南北,吉邵高速衡邵段横穿

12、东西;总人口113万,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余万亩。辖26个乡镇,892个村,46个居委会。(1)综合经济县2007年共实现GDP101.40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3.3%,是1996年以来的最快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2.9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31.25亿元,增长18.6%。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6.7:32.5:30.8。(2)农业2007年县粮食总产量64.26万吨,其中稻谷产量60.05万吨。油料种植面积40.73千公顷,总产量6.44万吨,棉花种植面积7.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6

13、4千公顷,烤烟种植面积0.48千公顷,交售国家1.4万担。畜牧水产品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仍出栏肉猪18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54%;出笼家禽1505万羽,增长1%;水产品产量6.01万吨,增长9.2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13亿元,增长3.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22亿元,增长3.6%。(3)工业2007年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21.2%,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7亿元,增长36.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7%,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跻身全省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行列的衡利丰陶瓷一

14、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恒生制药扩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4.58万吨,增长18.96%;大米4.52万吨,增长28.93%;饼干1.86万吨,增长16.99%;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4.36万吨,增长6.58%;水泥40.66万吨,增长22.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100.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2.94亿元,增长45.76%;实现利润2.89亿元,增长180.88%;实现利税4.04亿元,增长194.99%。(4)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城镇投资14.03亿元,增长55.0%;农村投资10.08亿元,增长14.6%。全年城镇建设新开工项目15个,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了蒸阳大道改造和县城城雕建设,新建了19座公交车候车亭。沿S315线县城至市郊铺设了自来水管网,架设了高压输电线路,新装了579杆路灯,实现了通水、通电和亮化、美化。年末城镇人口31.0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89%,比上年提高4.33个百分点。(5)国内贸易2007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亿元,增长15.7%。分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2.44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7.32亿元,分别增长17.4%和1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