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69651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对接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时空观念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867年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1871年巴黎爆发工人革命,成立了巴黎公社。史料实证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成就;马克思主义

2、的内容;巴黎公社的措施。历史解释理解工业革命的实质、工厂与工场的区别和垄断组织的含义;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唯物史观知道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爆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理解工业革命与生产组织形成变革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认识巴黎人民起义的偶然性与失败的必然性。家国情怀认识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及巴黎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树立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知识点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方面:英国“光荣革命”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2经济方面: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3对外方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4技术方面(1)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2)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5必要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图解历史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知识点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成果纺织领域:“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管理模式: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

4、了手工工场。动力方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械制造方面: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2第二次工业革命(1)原因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成果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5、,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3)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深化拓展理解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

6、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3)推动工业文明的传播。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知识点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2生产组织形式

7、(1)工厂: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2)垄断组织: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3阶级结构: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4社会生活: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购物、休闲娱乐、体育、教育发展迅速。5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6世界格局: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

8、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深化拓展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进程史料一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

9、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史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共产党宣言史料三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它提供了开发和利用热能来驱动机械的手段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分析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3)有人认为:“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解读(1)挖掘史料一中的隐含信息:一是近代公司制度的出现;二是旧贵族的衰落。(2)

10、史料二运用供求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3)史料三中注意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前内容是核心,说明了蒸汽机影响巨大。尝试解答(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造成的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2)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3)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类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17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从法律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要素的自由流通,

11、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前提。(2)英国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到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在北美和南亚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这就成为其商品倾销地。(3)奴隶贸易和海外市场拓展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英国积极参与奴隶贸易,成为最大的奴隶贩子。(4)英国国内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5)英国国内煤铁资源丰富,为制造机器提供了原料。(6)英国国内交通便利,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7)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为大机器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8)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直接促使生产技术重大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

12、响史料一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它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2)根据史料二,分析垄断组织的影响。解读(1)史料一的关键信息是“科学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

13、部分”“实验室科学家取代阁楼和作坊”,由此归纳即可。(2)史料二注意“有利于”和“有计划”“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等信息,据此分析垄断组织的影响即可。尝试解答(1)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2)垄断组织资金雄厚,采用最新技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计划地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了生动体现。(2)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门,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3)几乎同时发生在美、德、英、法等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14、4)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一、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发明和各领域的相互促进1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发明部门时间发明人主要机器说明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1779年克隆普顿骡机纺织机器完善1785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动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1807年富尔顿汽船始于美国1814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始于英国2.各领域的相互促进(1)飞梭的发明,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供不应求,所以促进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2)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促进了织布机的出现,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蒸汽机应运而生。(3)蒸汽机的作

15、用是极大地促进了机器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对大量的产品和原料提供快速、便捷的运输工具,所以轮船、火车出现了。二、利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的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