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68354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开题报告湖南华容县怀乡中学刘正良各位领导、课题组成员: 我校申报的全国校园文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专家评审,被批准立项,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审议并提出意见。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选题背景:1.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的颁发及新课改的实行,为校园文学与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新背景和新契机,也为“文学与教育的牵手”给力。校园文学把一种平民化、草根式、低空型的语文教学带给每一位学生,激活了学习过程的诸多环节,建设了校园文学大课堂;校园文学把一

2、种沉思录、礼赞式、日记型的文学表达带给每一位学生,升华了成长过程的种种情绪,完成了壮美精神历险;校园文学把一种审美性、大众化、实践型的文化活动带给每一位学生,提升了人的文化品位,构建了校园文化精神。 然而,文学教育乃至语文教育在当前复杂的背景下面临着很多的挑战,特别是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的兴起,80后、90后生存的文化、教育背景使他们对传统不屑一顾,出现了很大的代沟。而校园文学是文学的青春期,是教育的有效形式,如何发挥其作用,需要我们去研究实践,成为我们的有效教育平台。我们就要以“文学与教育牵手”的策略着手开展工作,让文学走进校园,让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学氛围,让校园文学这个纽带使学校文化有效的运转

3、起来,激活教育行为,使我们的教学行为灵动起来。2.这是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以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自身的文化积淀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成为学校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消除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和惯性疲劳,我们认为,从校园文学的途径寻求突破口,激活教师的教学情感,应当是一条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由过去单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开始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

4、育”“生命教育”等被传统“应试”观念忽视的个性化素质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却使许多学校难以实施,使教学出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偏差,比如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泛人文化的教学倾向、概念化的写作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等,如何开展新观念的语文教育,如何在教学实际中建构一种多元化的、开放灵活的有效的语文教育方式,是目前一个急切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归结到教师的专业素质上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时代。新的时代对我们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发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挑战,社会需求对我们教师的评价了新标准。我们的出路,就是走专业成

5、长的道路。2.这是语文教师专业角色定位的需要。 语文本来就是人文科目,反映丰富的人文内涵,陶冶健康的情趣、情调、情怀和情操,使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在教学中,如果自己没一点文学素养,不懂得汉语的表达式极其灵活的和高度自由的,语意、语用远远重于语法,具有重情境、重神韵、重意会、重虚实等特性,就触摸不到语文的真正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师必须要走出封闭垄断的指令性课程,在新课程中从观念、能力等各个方面做出战略性调适,实现其专业角色定位,即: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者,教材文本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人格的影响者和学校文化的建设者。 基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

6、殊性,教师的文学修养问题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形象,影响到文学教育和语文教学,一个富有文化品味的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让语文教师持续不断的开展校园文学实验和批判性反思在师生共同的校园文学平台上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文学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文学成长中发展,才能确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理想的“语文教师形象”,才能在课堂中发挥文学的审美功能激发学生兴趣,真正使学生从被动学语文变为主动学习,使封闭的小课堂变为开放的大课堂,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3.这是语文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日复一日,除了满足于辛勤传播知识和固有的奉献精神外,长期远离书本,远离文学,丢

7、失了很多抬头看路的理智:当仁不让的勇气少了;自我进取的锐气减了;一腔关注社会、投身社会的热血冷了。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只知埋怨,心灵里充斥着生活中的精神垃圾,就像堆满陈旧杂物的阳台,蛛网乱结,尘灰覆盖,如何会活得从容、快乐?试想以此种精神状态从事教育工作,也只能是教教学生对付高考的经验:总结一些套路,寻求几点对策,预测预测下一年的命题方向,在教育这块圣洁的土地上摆开了竞相逐利的架势,哪里有精力去积极思考与时俱进的问题,又怎能在时代发展中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何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可是世界的发展是不以我们现有的认知为参照,它正大踏步地走向未来。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加剧的时代,教师除了在自

8、己的专业知识上快速成长和道德层面进一步提高之外,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文学是素质教育之学,文学是人学,文学修养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文学的表现手法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学的优秀文化内容丰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校园文学的繁荣发展,是教师可持续性发展和校本教研新机制的要求。“校园文学是新时期教育发展中所涌现出的一种文学现象,而这种文学现象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它联系着教育与文学两大领域,蕴含着二者相结合的发展规律,是促进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王世龙校园文学与创作第22页校园文学并不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行为,也不是简单表达个人需要和追求名利的行为,校园文学反映的是作

9、者本人以及广大读者的一种成长历程和成长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更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体现。4.这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了三个取向阶段:“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的实践-反思取向”(开展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强调教师群体发展的社会生态取向”(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和群体成长环境)。近年来发现,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和合作氛围,教师个人的专业化会受到阻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说明,在完成了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层面后,应快速跟进教师精神成长的境界追求。从校园文学角度切入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校园文学

10、,能让教师的教育更具有文学的灵动与感性的丰富,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心灵的关注与教学的升华,能让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有情思的飞扬与情商的发展,能让教师的精神世界更具有职业的幸福与品味的提升。 最高的文化素质体现于文学素质,最高的文化行为就是有文才。只有加强教师的文学修养,培养一种精神与气度,有了一种大气,才会有一种超越;才能有利于形成好的文化氛围和合作氛围,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认为,只有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有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才有学生的健全发展,而教师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骨干教师身上,在我们的学校要形成一种氛围,让骨干教师的成长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态环境,形成一种群体性的骨干教师成

11、长的环境,发挥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的作用,让一大批的教师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一大批的教师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让一大批的教师跃上一个新的高度,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学科齐全、功能健全的骨干教师的群体,在这样一个骨干教师的群体的带动下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现状:专家层面: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写作学会、全国中语会等单位通过建立“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创办中国教师文学和中国教育文学网站,编辑出版“教师文学系列丛书”,倡导教师文学创作与研究,进一步发展“教师文学”,为提升教师文学修养搭建一个个成功的平台,为开展好校园文学课题研究并取得更大成果开辟交流的园地,为教师同仁创建一个个语文教育的最

12、富有、最人性化的精神家园。 在总结“十五”、“十一五”校园文学领域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中心,聘请中央教科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中语会及若干所高等院校、名牌中学的专家担任顾问;和全国中语会“校园文学与社团研究”专题组共同制订了全国校园文学“十二五”课题申报指南和全国校园文学“十二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大、中、小学发布。课题研究指导中心主要成员及顾问,已积累了指导校园文学课题研究的丰富经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及其课题研究指导中心的成立,将把校园文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教师层面: 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中国教

13、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通过“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试点实验学校(山东莒县实验基地、重庆九龙坡区实验基地、浙江平湖实验基地和28家实验学校)调查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果。 山东省莒县实验基地敢于领先,莒县三中的“语文大课堂”多课型展示进一步宣传了提升教师文学修养对于语文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教师文学修养研究进入发展轨道。重庆九龙坡区实验基地“教师文学修养的提高与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开创了理论研究新局面。这个研究基地的特色是,实验学校不仅有中学,而且有小学;参与教师不仅有文科教师,而且也有理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文学修养的提高对各科教学均有所体现。他们结合来多学科、多

14、单位、多层面的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在研究实践中,注重将课题的选题分解为四个主题:教师文学修养的理解与科学认识问题、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途径与影响因素的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人文教育的联系问题和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结合四个主题,研究“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结合,课题研究内外相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与推广相结合。他们围绕课题研究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实践活动,采取“以会带训,以网络课题资源整理自学与学习心得交流,以论文撰写参与评奖,文学走进校园专题活动,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实施新思路论坛汇报”等研究的措施,认真收集相关的过程性的资料,加强资料的分析与提炼,从而在较短

15、的时间内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较高层次的评奖认可与发表。 浙江平湖实验基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学素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主要由平湖中学和当湖高级中学教师作家群共同研究,要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浓厚文学特色的语文名师和优秀教师群体,恢复语文教师的文人本色。他们积极开展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培训学习和校本研修活动,所有全市性的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成为提高教师文学素养的一次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创设语文网络、教师文学刊物等教研载体,举办教师文学创作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为提高教师文学修养搭建平台。他们已有22名教师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嘉兴市作家协会、平湖市作家协会,

16、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颇有发展实力的“教师作家群”。教师作家队伍的壮大是教师文学素养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既扩大了教师的影响,提高了教师的社会知名度,也使学生更加崇敬自己的老师,并由此热爱文学,热爱语文。其他实验学校也都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二、课题界定:1.校园文学: 校园文学不限于校园文学作品本身,也不限于这形成这些作品的过程校园文学创作活动,既指包括鉴赏、创作、批评、交流、组织指导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校园文学综合实践活动,也指本校教师的专业写作(通过写日志、传记、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教学反思,日常教育叙事,教师晤谈,师生通过日记批阅和书信交流有意义的生活,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2.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