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说课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524960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解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解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解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解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解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解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质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解质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地位和作用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二节内容,是在前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基础上,初步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状态的有关知识,初步介绍了电解质及其电离及离子反应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化合物,为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并为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常见强酸、强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二、目标分析1、三维目标: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

2、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教法分析拟采用温故引新、实验促学、启发归纳、讲练结合等教与学的方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由学生初中以及前面一节学过的与本节相关的旧知识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

3、察分析实验现象,对离子反应条件实质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启发归纳,最终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学法指导:由已知推知未知,循序渐进,理解记忆,着重组织学生表达组织实验能力训练。三、过程分析1整体教学思路:本节课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电离概念及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事实,引出电离的概念,分析不同电解质电离的特点总结出酸碱盐的定义,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反应事实引出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课时依据离子反应的实质,介绍几种重要例子的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2、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课

4、时分三步完成教学过程第一步课程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分类图,指出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另外一种分类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接着演示教材p40的“联想,质疑1”,演示实验: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从而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指导学生对比两个概念中的关键字的不同描述,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借助“身边化学”栏目使学生认识到电解质与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电解质的理解。第二步对本课时重点内容电离的概念采取以下方法突破,先提出问题:1、为什么实验演示中的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它与

5、金属导电又有何不同?2、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3、为什么固体的氯化钠能不能导电而NaCl溶液导电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并结合教材P41NaCl导电性实验分析归纳出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再通过H2SO4、 Na2CO3、CuSO4、BaCl2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巩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第三步总结酸碱盐的定义学生通过教材P42“迁移应用”进一步强化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分析各组的电离方程式的特点,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教师强调概念中的关键字“全部”,在通过NaHSO4=Na+H+SO42-的讲解,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突破电离方程式书写的难点。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效果分析:本课时本着低起点重基础的

6、教学原则,为后续有关知识学习夯实基础,教学中不易加深练习难度,但要使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学生对于电离概念是在认识酸碱盐导电的基础上,借助P41微观图示形成的,加强了学生对电离的实质的理解。第2课时本课时教学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离子反应的实质演示P40“联想质疑”中实验2:NaOH和CuSO4反应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像NaOH和CuSO4这些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与离子有何关系?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引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演示P43“观察和思考”栏目中的实验,设计实验记录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设计探究问题1、电流表指针读数由大

7、到小说明了什么?2、溶液颜色为什么会由红变紫?3、猜测白色沉淀的成分及形成的由来。4、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再通过演示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各种离子行为的模拟动画得出本课时的重点: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归纳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学生分组讨论P44“迁移应用”几组演示实验:1、NaOH溶液与CuSO4溶液的反应2、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3、Na2CO3和盐酸溶液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实质:溶液中离子间结合成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物质。接下来进入本课时的第二环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酸、碱、盐的电离知识及酸、碱、盐之间发生复

8、分解反应的条件书写离子方程式?学生分组讨论P44“交流研讨”,结合阅读P45教学内容,分析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1、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2、分析离子种类,分析哪些离子能发生有效碰撞而结合成水、沉淀、气体3、将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写在左边,生成的水或沉淀或气体化学式写在右边。教师小结布置作业p44.2效果分析:第一步中,由于实验现象复杂,分析过程中思维容量较大,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并在教学前设计好实验报告,以便使学生及时记录所观察的实验现象。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第二步为本课时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写、拆

9、、删、查”四步法,其优点在于学生是在真正认识了电解质溶液反应实质的基础上用化学语言来描述离子反应,脱离了化学方程式的束缚,是他们在以后学习中能够运用离子反应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有助于对离子反应实质的理解。第3课时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快速判定哪些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可拆开为离子,哪些物质不能拆开为离子;二是离子方程式到底还有哪些深层含义,三是离子反应的应用价值?为解决问题一,提出问题,酸、碱、盐在离子方程式中哪些该拆、哪些不该拆?酸、碱、盐溶解性表中的常见酸、碱、盐分子式书写及分类知识及钠盐、钾盐、铵盐的溶解性规律。利用酸碱盐可溶性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规律

10、。随后进行形成性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反应.K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反应Ba(NO3)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反应(说明:在运用已学过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法的同时,还可以尝试写、拆、删、查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法)借助练习、,结合BaCl2溶液、Ba(NO3)2溶液分别与Na2SO4溶液反应事实,从表观到本质层层递进,以澄清学生对方程式“Ba2+SO42-=BaSO4”含义的理解,解决问题2,归纳出离子方程式的含义: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化学反应,而是一类化学反应,其含义更广泛,更能说明反应的实质。拓展迁移,说出下列离

11、子方程式的含义:“Ag+Cl-=AgCl”、“H+OH-=H2O”、“Cu2+2OH- =Cu(OH)2”、“CO32-+2H+=CO2+H2O”指导学生思考“Ag+Cl-=AgCl”,除了知道它表示的是一类反应以外,它在化学上还有没有其他的用途呢?1检验离子的存在2判断离子是否共存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效果分析:本节课将内容与初中酸碱盐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更能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和离子反应的应用。形成性练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既可以对问题一进行巩固又可以解决问题2,明确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板书设计一、电解质的电离化合物电解质酸:碱:盐:H2SO4=2H+SO42-NaOH=Na+OH-MgSO4=Mg2+SO42-离子正负电荷守恒非电解质:酒精、蔗糖 1.酸、碱、盐的电离2酸、碱、盐是电解质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2、离子方程式3、离子方程式的含义4、离子反应的应用:检验离子的存在、判断离子是否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