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436778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 11月 16 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 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 图”。读图完成第12题。源流路 例河河公 图豳、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 地势较高,气候寒冷B. 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 的生存空间 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是我国淡水资 源的重要补给地 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

2、力 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 C. D.解析 第 1 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第2 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 重要的旅游资源。答案 1.A 2.C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35题。3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A. 黄河上游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泥沙4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A. 耕地面积减少B. 地下水位下降C. 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D. 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5.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3、()。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B. 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C. 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D. 渤海风浪强度增加解析 第3题,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第4题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小,而是湿地增长幅度比原来减小;地下水位 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下降,而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第5 题,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不是因渤海风浪增强造成的,而是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防护林也起了一定作用。答案 3.B 4.C 5.D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据图回答68题。6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A. 洞庭湖、太湖B.太湖、巢湖C.鄱阳湖、太湖

4、D.巢湖、洞庭湖7. 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A. 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8. 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A.富营养化B.毒素增加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解析 第 6 题,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第 7 题,洞庭湖萎 缩的原因之一是入湖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造成的;湘江是 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洞庭湖不能调节其水量,而长江水可流入 洞庭湖,又可从湖中流出,洞庭湖对长江水有调蓄作用。第 8 题,太湖周边 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5、。答案 6.A 7.D 8.A国务院在 2009 年12 月 12 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建 设鄱阳湖生态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 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 910题。9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B. 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C. 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D. 调蓄洪水,防治自然灾害解析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维护生态环境平 衡等功能,所以

6、应该提倡大力保护,不应开发为耕地。答案 B10.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B.A.C.D.解析 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只能获得眼前利益,从长远看,会造成 生态破坏;陡坡耕作会造成水土流失,经济效益也不高。答案 B湖泊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多数湖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湖”正是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工程之一。读图,回答1113题。11.图中三个湖泊依次是A.太湖、巢湖、滇池C.滇池、太湖、巢湖( ) 。B. 巢湖、太湖、滇池D. 滇池、巢湖

7、、太湖12图中三大湿地目前污染严重,其污染物主要来源是A. 农村农药的大量使用B. 石油污染最为严重C.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突出D. 工业大量排放污水13下列对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三个湿地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 三个湿地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 为了保持足够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 缓慢D. 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解析 第 1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及湖泊轮廓判断名称。第 12 题,“三湖” 地区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大量污水。第 13 题,“三湖”地区为亚热带季 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答案 1

8、1.C 12.D 13.D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市 “城南行动 ”计划第一项重大生态工程,规划总面积11.65 平方千米,其中公园占地 7.86 平方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历 史上,南海子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被誉为“燕京十景” 之一,命名“南囿秋风”。据此完成1415题。14. 南海子湿地的作用表现在()。降解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等含毒物质和杂质 调节北京市区的空气温 度和湿度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北京市的空气净化器 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北京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A.B.C.D.15. 下面关于南海子湿地的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可取的是()。A. 改善农业环境发展

9、水产经营B. 恢复万亩湿地重现京南水系C. 恢复历史风貌发展特色旅游D. 助力城乡建设带动京南发展答案 14.B 15.A二、综合题16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总面积 198 089 公顷, 其中核心区 5.6 万公顷,保护区于1994 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 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材料三 30 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o o o o O o o o o O9 8 7 6 500o o o O o o O3 2 1东方白鶴数量(只)(1) 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

10、是, B是,C 是。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3) 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 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 见。解析 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 措施。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 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 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原因。第(3)题,材料三反映的是三江平原 物种减少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风蚀加

11、重、土壤局部沙化、盐 碱化等现象。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答案 (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 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 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 粮食等需求增加,对土地资源盲目地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3)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4) 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 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 管理机构

12、;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 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17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湖泊 A 为;湖泊 B 为。(2) A 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却是对其 现状的真实写照,试分析其原因及危害。(3) 试对如何合理利用保护A湖提出自己的看法。答案 (1)洞庭湖 鄱阳湖(2) 原因:一方面,由于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使湖泊 淤浅;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大规模地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危害:由于大片湖泊湿地的消亡,调蓄洪水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 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 多。(3) 在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利用 湿地资源合理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