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360388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 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目录一、文化与语言交际的障碍3二、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4(一)称呼用语的差异4(二)打招呼用语的差异5(三)告别用语的差异5(四)餐桌用语的差异6(五)话题选择用语的差异7三、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7(一)中西地理环境差异的原因8(二)中西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8(三)中西方教育不同的原因9(四)生活方式上不同的原因9(五)其他方面的原因10四、跨文化交际中克服文化障碍的措施和方法10(一)多学习外国文化,尊重外国的语言习惯与文化习俗10(二)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多多实践11(三)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类收集,帮助我们学习、记忆11五、结束语11中西文化差异

2、与交际障碍浅谈中西交际用语的差异摘 要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一定要尊 重其文化习俗与语言习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 手,通过对比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从中提出克服其交际障碍的措施。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克服交际障碍前言语言学家多拉在语言教育: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 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 能真正学到语言。”文化的误解往往会伤害异族文化人士的感情,妨碍交际的顺 利进行,甚至造成交际失败。因此,文化差异因素对于语言交际成功与否,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一

3、、文化与语言交际的关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文化创造有着密切联系。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 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文化的一种 媒介,离开文化,语言就失去存在的依据。美国人类学家 Sapir 在其语言论 中说,“语言有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 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别的群体的一个群。语言是不脱离社会 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换句话说,文化内容又 制约、影响、决定着语言的形式和运用,不同语言间的运用方式表现了不同的文 化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即具有不同的思想体系 和

4、信仰体系及涉及到不同的文化格调、风俗习惯、交际系统等等。因此,在跨文 化交际时,人们常常由于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导致理解上的障碍。二、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尤指中国与英美国家)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它们 各有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凝重的历史传统,因而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 许多差异。在此着重讨论,中西方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生活用语的差异。(一)称呼用语的差异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宇称呼别人(如:Tom, Michael, Linda, Jane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 Mrs Howard, Miss Jones 等)。这

5、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宇称呼。 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 方的意思。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Joe, Ben, Helen,等。甚至孩子对父母或 祖父母也可以这样称呼。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例如,许多大学生叫老 师的名字。老师们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 他们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正好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中国人习惯 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而西方人崇尚对等式的称呼方式。”1这当然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呼其 名,成年人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会挨一顿骂,甚

6、至会挨几巴掌。中国人称 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二哥”、“三姐”、“四婶”、“周大伯” 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 名就行了。主要的例外是:称父母为 Dad,Mom,Mum,Mother 等,称祖父母 为Grandpa, Grandma等,有时称年长的亲戚为Aunt Mary或Uncle Jim (注意: 一般用名字,不用姓)。就连对这种亲属关系,美国人也倾向于用名字相称, 不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应当指出,Brother Joseph或Sister Mary之类的称呼 只用于天主教团体和某些别的宗教或职业团体。中国人称呼别人时,有时称此人

7、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前面加上他的姓,如“黄 局长”、“林经理”、“马校长”之类。但是,很少听到讲英语的人称别人为 Bureau Director smith (史密斯局长),Manager Jackson 杰克逊经理),Principal Morris (莫里斯校长)。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医生或有博士学位 的人称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州长和市长可称 Governor和 Mayor,但往往只称 Governor 或 Mayor,省去其名;Professor一词也有类似用法。“中国人的称呼以“姓”居首位,而英美人则以“名”居首位。”2 因而 中国人称呼西方人时

8、常常会不知不觉地用西方人的“姓”而非用他们的“名”来 称呼他们。如在看到Jim Green这个姓名时,可能将其称呼为“Green或“Mr. Jim”西方人听了这样的称呼就会感到不舒服,应该是“Jim”或“Mr. Green ” 才是正确的。(二)打招呼用语的差异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见到朋友或熟人打声招呼,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 为。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见面时打招呼的用语和 习惯也大相径庭。“中国式的问候方式是看见某人在做什么,就说什么。”3例如,当中国 人遇见自己认识的人在洗车,可能会这样打招呼:“你在洗车啊?”中国人听到 这样的打招呼觉得很自然、很正常。可是对西方人

9、说:“You are cleaning your car, aren t yu他听起来觉得很奇怪、很别扭。心里会想:你明明看到我在洗车, 还要问这样的问题?简直是在说废话。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 吃过了吗?如果把 这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 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 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 Have you eaten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 能发出对他/ (

10、她)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 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 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 aftern oon / evening (早上好、 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 很 高兴)How are you doing?(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 或 Hi.(三)告别用语的差异一位中国人在一位美国朋友家做客,吃完晚饭后告辞,主人在门口就与客人 说“拜拜”了,这位

11、中国客人好生纳闷,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或说错了什么,不受 欢迎呢?众所周知,在中国,客人告辞时,在说Good-bye或“再见”之前,“手续” 繁杂。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常对客人说:“慢走!”“路上小心点!”“再见, 走好啊!”,如果主人希望表现得更殷勤一些,会陪同客人从楼上走到楼下,甚 至把客人送到街尽头,或车站,看着客人上了车,车开走了,主人才转身回去。 如果是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更是体贴备至,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 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然而,这些礼仪在西方未必受欢迎。因为相对于中国人在告别时的复杂程序, 西方人要简洁得多。他们在告别时,往往简单一句“拜拜”,

12、“Bye Bye!” “See you later !”“See you next time“Goodnight! ”中国人在告别时的热情,英 美人会视为“繁琐”。西方人在告别时的简洁原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时间 就是金钱”,在他们看来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因为如果你对一个病人说“多喝 水”之类的话,那与指手画脚没什么区别。相反,他们一般会说“多保重”或“希 望你早日康复”等等。(四)餐桌用语的差异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得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 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

13、得不好,又 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 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 不用了。”;直到主人一请再请,才慢条斯理地“恭敬不如从命”。而英美人招 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 “Help yourself, plea(e!”青吃。”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英美人待客尊 重个人意志,讲究实事求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 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eat pie?”

14、(“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 ”),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地 回答:“Yes, please!”或“Thank you. A piece of meat pie.” 倘若你确实什么也不 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 Thank you.”就可以了。而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 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 都会不高兴。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客人:Its delicious.(味道好极了。)/ 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肉鲜嫩可口。)主人:Thank you. Im glad you like it.(谢谢,我很高兴你

15、喜欢吃。)有些不了解英美人习惯的中国人,到英美人家里做 客,也客气一番,结果他们请你一遍,至多两遍,便以为你真的不想吃。英美人 第二次的问法经常是:“Are you sure? Its no trouble.”(“真的不要吗? 一点也不 麻烦的。”) 注意,这可是最后一请,如果你再客气,只好去喝西北风了。此外, 英美人认为菜吃不完留在盘子里,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宁可第一次少要一些, 吃不饱,可大大方方地跟主人说:“Oh, this is delicious.”(“哦,这真好吃啊。”) 并再要些刚才吃过的菜,主人对你欣赏他们的菜,会感到很高兴。(五)话题选择的差异跨文化交际通常是通过说话的交往

16、方式来进行的。许多外语学习者也很想和 外国人交流来练习英语,然而,由于他们不会选择恰当的话题,常常会遭到外国 人的拒绝。中国人私下谈话中,即使是初次见面,往往也喜欢把年龄大小、家庭情况、 家庭地址、身体状况、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当作交谈的内容,以示对对方的关 心。然而,所有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是个人隐私。在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对个 人私生活的保护与尊重,认为打听别人的事是很不得体的行为。”4 就如英语 的一句谚语所说: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意思是:一个人的家即是他的城堡,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人并不了解:“几千年来,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住在乡村, 少数住在小城市,他们聚族而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