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大旱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09542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中下游大旱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江中下游大旱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江中下游大旱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江中下游大旱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江中下游大旱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中下游大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中下游大旱(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中下游大旱:主因全球气候变化 人为因素加剧旱情2011-5-25 10:49:08 国际能源网网友评论 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一高层信号的释放,恰值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 此次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逢大旱,再次引发三峡工程利弊之争。 此次旱灾的原因是什么?与三峡工程到底有无因果关系? 是什么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调查称,由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异常天气现象是“祸首”,但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大旱主因是全球气

2、候变化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影响,自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但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位于江西新建县的赣西大堤牛头湖电灌站已无法从赣江抽水浇田。无奈之下,当地重新在电灌站边上架设了两条152米长的钢管,延伸到赣江中抽水灌溉。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2000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

3、宝贵水源位于中间狭小的深切河道里,远离河岸,无法抽取利用。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需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 2011年4月份,在江西修河流域,因上游水电站不愿放水,导致下游2万亩早稻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在上级部门干预下,电厂才开闸放水,但此时已造成农田受旱损失。 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记者在湖北等地旱区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

4、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推荐精选 不能“雨丰忘旱、临旱掘井” “雨季抗旱”对防汛部门和基层干部是个新的考验,暴露出当前南方抗旱工作的薄弱环节。江西省防办总工程师史小平坦言,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说明,沿江各地还要完善抗旱预案,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预案还是空白。 有关专家提出,干旱情况下,政府应对电站、大坝进行及时调度,集中有限的水资源抗大旱。同时杜绝非法采沙导致河道下切影响取水。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灾减灾处处长黄奇认为,多年来南方一些省份农业生产用水很粗放,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都不强,灌溉设施的修建标准也不高。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南方丰水区应重新

5、认识自身水资源变化,不能“雨丰忘旱、临旱掘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发生灾害性强降水的概率在增大,干旱时间延长的概率也在增大。”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说,这对各地水利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能抵御区域性突发强降水,还要增强水利工程蓄水性能建设,要补的课很多。 “三峡工程诱发大旱”争议 三峡大坝建成至今,始终被外界争议包围。近年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旱涝灾害等都被指与其影响有关。三峡工程与今年大旱有无因果关系?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似乎仍无定论。 多名专家近期受访否认“三峡工程诱发大旱”质疑 建坝有不利影响但非气候影响 国家防总日前决定,再次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

6、量,以缓解长江中下游旱情,显示出三峡工程在抗旱方面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三峡工程本身却被质疑为近年来连续大旱的诱因。 质疑是否有理?三峡工程与此次旱灾有无因果联系?综合公开报道,相关领域专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三峡工程确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但并非气候影响。 干旱与大生态环境相关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王光谦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旱不能归罪于三峡工程。王光谦表示,有直接科学证据能够证明的是,三峡大坝的不利影响体现在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库截流后长江干流及支流多次出现水华)和淤泥问题。 湖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认为,干旱与大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

7、严重,导致雨水分布不均匀;水利设施建设不足,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旱情。 推荐精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地质与地震评估课题组副组长卢耀如表示:“当然,在长江中游三峡大坝拦腰一截,必定会改变原先平衡的状态,使长江流域这一个自然系统一分为二。不仅一切地质作用都要产生调整演化,空气中的水气流动也会有相应变化。” 但卢耀如认为,这和大片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相比“不可等同”。2010年福建、海南等许多地区也发生大水灾,这肯定不是与三峡有关。将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全都归因于三峡工程“肯定是欠科学的,也不可能”。 对于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汛期干旱”现象,卢耀如分析,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连年

8、下降很大程度上与人工围湖有关,鄱阳湖解放初期有4000多平方公里,后来到2000多平方公里,现在面积更小。 枯水期可以“少发点电”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谈广鸣也认为,干旱和三峡(工程)没关系。“现在有一种说法,水库对局部气候有影响,但往往也只对局部气候,而不是大面积气候。今年干旱是大面积干旱。而三峡(工程)是一个河道性水库,对局部气候影响很小。”他进而指出,三峡蓄水对下游的环境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其在水电利用方面的利远大于弊。 如何在蓄水发电和枯水期放水防旱之间建立一种协调机制?谈广鸣说,目前相关方面已经建立一些相关机制,2009年原来准备蓄到175米,后来因为来水实在很少,下游缺水也严

9、重,水利部门就通知三峡不再往上蓄了,蓄到172米就可以了,让大坝少发点电,减少对下游不利影响。“只是这种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够系统。” 谈广鸣指出,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削丰补枯”“提前一两个月多放点水下来,缓解下游旱情,这就是水利工程对枯季补水的作用。如果没有三峡工程,你想补水也补不了。” 建坝前已料到“干涝灾害加重” 1986-1989年国家组织412位专家论证三峡工程,9位专家未在报告上签字 三峡工程建成后逐渐显露的一些影响,其实在上马之初已被预计到。1986年6月开始,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14个小组、共412位专家展开了一场历时三年的三峡工程论证会。 当时有九位专家未在论证报告上签字,

10、未签字的理由分别涉及库区移民、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然环境影响方面的论证意见中,生态环境组专家侯学煜以“陆地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为由,拒绝在论证报告上签字。侯学煜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于1991年逝世。 在1988年的论证中,当时76岁的侯学煜指出:“建坝后,沿江两岸的密集人口,势必要扩大到山坡上找出路,于是毁林开荒、陡坡种植、有增无减,随之土壤侵蚀、贫瘠化的现象加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强度加剧,泥石流、滑坡、干涝灾害也日益加重。” 推荐精选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强制性的植树与禁垦指令在多地施行。2005年,一些参与三峡工程论证的生态环境专家还被请回三峡,对湖北

11、、重庆段的三峡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评估。 事实上,1988年的论证结论就已表明,防洪、发电、航运都有各自要求,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其时,许多航运专家已经意识到,“如果三峡水库经常用于拦蓄一般洪水,或者三峡电站承担调峰任务太重,都将影响三峡工程通航条件,使航运效益受到损害”。论证结论对此表示“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长江中下游大旱 三峡工程是干旱的主要原因?来源:中国经营网发布时间:2011-5-23 20:46:5点击数: 5171我要评论(0)转发到微博摘要:据红网报道,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接受采访时称,下游的干旱和地质灾害等问题有很多原因,不能全部归咎于三峡大坝。例如,鄱阳湖的缩小主

12、要因人为的填湖,地质灾害部分应归因于乱抽地下水。中国长江中下游今年以来遭遇50年一遇大旱,共15个省市受灾,497万人饮水困难。其中,在产粮大省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严重旱情已影响当地粮食耕种。灾情被指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并再次引发民间对三峡工程影响的质疑。有学者表示,目前尚无数据显示三峡工程引发旱情,但水利工程的兴建可能令当地气候更趋极端化。推荐精选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春季以来,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在三峡大坝所在的湖北、湖南与江西等省,大片土地因干旱龟裂,人畜饮水困难,春耕受到影响,持续干旱也令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水位严重偏低,水域面积仅为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降水减少四到

13、六成根据国家防总的资料,与同期相比,今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减少四到六成,是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年份。长江中下游有“鱼米之乡”之称,水利资源丰富,是中国粮食生产与输出的重要区域。在湖北与湖南,素有“两湖熟、天下足”的美誉,而在大旱之下,这些产粮大省今年的减产几成定局。有专家指出,这可能对CPI(消费价格指数)造成较大的影响,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湖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可以肯定今年湖北的粮食将大幅减产,而在粮食减产带动下,饲料与生猪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旱情也再次引发民间对三峡工程影响的反思。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有网民指出,江南自古多有水灾少有旱灾

14、,而目前出现相反情形,当局应反思当中是否有三峡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因素。但一片质疑之中,也有网民指出,需要长期跟踪观察与科学论证,才可确定三峡工程是不是今年干旱的主要原因,他提醒无足够证据不可随便下结论,“因为这是一个关乎数以亿计人的生存环境的大问题,一旦引起人的心理恐慌,后果将非常严重”。专家:没足够证据显示三峡引发旱情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主任陈晓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目前没有充分证据显示三峡工程引发了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但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库区的气温和湿度都会产生影响,令气候更加趋于极端化,“防洪和抗旱的压力都会加大,出现旱情的时候会更干”。他也指出,除水利工程以外,城市化与人类活动

15、都是加剧旱情的因素。自三峡工程启动以来,对于这一工程加剧长江流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说法一直存在。在2009年长江中下游旱灾、去年西南五省旱灾之时,都有人将之与三峡工程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些质疑,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与人民日报近年曾分别引述专家论述,指工程并未破坏生态环境,旱情与工程无关。推荐精选但近日官方首次承认三峡工程存在弊端。在本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三峡工程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处理蓄水不利的影响。对于南方出现的极端天气,新华网昨日也发表文章,指出今后这些地区要重新认识自身水资源变化,并指当务之急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重构现代水利体系,改变对水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据国家防总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892万亩,有497万人、34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为缓解旱情,国家防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三峡水库泄量、调拨水泵与运水罐等配套设备运抵旱区等。长江中下游大旱调查:天灾之外人为因素不可忽视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5月25日09:51我来说两句 (1)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