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085532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穴位帖敷处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 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 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外感类1 咳嗽痰多 五子定咳粉 (生金散)2 感冒咳喘寒包火 (玉叶和营散 还魂散)3 支气管哮喘 (三仁椒米粉)4

2、鼻炎 (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1 小儿腹泻 (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 (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 止静散 )2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3小儿遗尿(缩泉粉)4五迟五软:斜颈等(小儿护元散)皮肤、皮损1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小儿消风散2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3喉咙起泡舒喉散4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王小朋友3岁2014年4月18日am 8:40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 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 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 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

3、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 纳差。余嘱其外贴 护元散 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 及肺俞 用醋调护元散药。三 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 复发,呕吐,余嘱 乌梅三豆饮 加冰糖 生姜 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 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小儿外感之1咳嗽痰多: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 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 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 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 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

4、肺气 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丰隆穴外感之2感冒咳喘:秋天小儿易外感,容易晨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不通气, 有时会发烧,头痛,喉咙痛。 使用玉叶和营散 还魂散(用醋调 贴曲池 大椎) ?小儿外感之3支气管炎、哮喘:三仁椒米粉(用醋调 贴双侧涌泉穴),秋天也是支气管炎频发的季节,收敛肺气,让扩张的支气管能很好的回纳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前郡凹陷处第2、,St头端与担蹤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前穴的最下部。I JS:SS,谄wskk3谏力r 5RT足下涌出鹃卵懾四眩普恋師以”涌泉穴在养生方面显示出萱柞用.% L 小儿外感之4鼻炎:小儿通窍散(用黄酒调贴

5、侧三里印堂穴)小儿鼻炎是一种慢性病,有本 来就鼻中隔有移位,也有肥大,造成呼吸不畅,影响心肺之气交流,有时还会头 晕,造成缺氧状态,这个也会影响睡眠,严重者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药散 剂小儿通窍散外贴之目的,在于通鼻窍,促进心肺交流,消除鼻中息肉,打开呼 吸屏障。小儿喂养提醒小儿喂养温馨提醒之一:对于喂养小儿的家长,切勿强制喂食,小儿脏器娇 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孩如果吃到不想吃了,说明已经喂到过度了,这样 很容易损伤小儿的脾胃,古代小儿医家万全在他的幼科发挥讲“小儿常留三 分饥”,是很有道理的。水果不是饮食中必须的,尽量少吃水果为宜,黄帝内经 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6、为充。吃水果要以当地产的,当 时令的,符合身体需要为佳,现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水果已经很少了, 一方水土养 育一方人,现在很多水果是外地产的,不符合时令,不符合身体需要。另从中医 上讲,水果寒凉,吃多了会损伤脾肾之阳,易致虚致泻,对于小儿身体一样,切 勿将吃水果成为一种习惯,代替主食饮食上注意一下,首先小孩不让其挑食,以大米饭等五谷杂粮,少吃垃圾食品,我们吃的大米饭是最接地气的,远离抗生素,小孩感冒发烧咳嗽,使用中药,外贴的,艾灸等各种方子小儿腹泻: 用药:黄连、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 用法:等量研末,适量填脐,并以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 次,3 次即愈。小儿夜啼的穴位贴敷疗法本文Tag标签:幼

7、儿疾病小儿白天安静, 入夜啼哭, 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 本病应与其他疾病如各 种皮肤病、 佝偻病、疝气、蛲虫病等引起的身体不适或者瘙痒等出现的夜啼相鉴 别;也应与护理不当引起的夜啼予以鉴别。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脾肠不足,喜温恶寒,腹中受寒,夜又属阴,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或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邪热乘心,故见灯火愈啼;或因阴血亏虚,水不涵木,血不养肝,虚火内扰,热扰心神,虚烦不眠;或惊骇客邪,使心神不 宁,神志不安,敝夜啼发作。1方剂 1(1) 组成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鞋。(2)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 取适量药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 每晚 1 次,次晨去 掉。(3) 说明主治小儿脾脏虚寒

8、型夜啼。症见睡喜伏卧,曲腰而啼,下半夜尤甚,啼声 低微,出气不温,面色青白,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唇舌淡白,指纹青自,腹中 若得温熨抚摩,常可使夜啼稍缓。2方剂 2(1)组成丁香 3 粒。(2)用法将丁香末同饭捣作饼,贴患儿肚脐。(3)说明主治小儿脾脏虚寒型夜啼。3方剂 3(1) 组成黑丑50g,米汤适量。(2) 用法将黑丑研为细末, 以米汤和药末拌之成糊状, 贮存备用。 用时取药糊适量 涂满于患儿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每晚于睡前 th 涂药,连续涂药 至痊愈为度。(3)说明主治小儿食积型夜啼。症见小儿入夜啼哭不休,或定时夜间啼哭,腹胀, 吮乳,大便带不消化之物,舌质淡红,苔白腻。4方

9、剂 4(1) 组成朱砂、僵蚕、钩藤各9g,灯心草4g,黑丑3g。(2) 用法诸药混合研末, 加米汤与药末调和如膏状, 备用。取药膏适量敷于患儿脐 心和掌心(劳宫)穴位上,每日下午 23时敷膏药 1 次,至睡前再敷 1 次。连 敷 3-5 天,疗效显著。(3)说明主治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 症见睡喜仰卧, 见灯火和上半夜啼哭尤甚, 啼 时有汗, 啼声响亮, 烦躁不安, 口气热, 面赤唇红, 舌质红, 舌尖尤红, 舌苔黄, 尿短黄或大便秘结,指纹青紫。5方剂 5(1) 组成朱砂、琥珀各等份。(2) 用法共研极细末, 装瓶备用。于每晚临睡前用干净毛笔或鸡羽毛 (棉签亦可) , 以温开水浸湿蘸药末少许,

10、涂于肚脐上(为免污染衣物可包扎),每晚 1 次,可 连用 3 次。(3) 说明本方适用于受惊吓引起的小儿夜啼。 症见睡中时作惊惕而夜啼, 哭声尖锐, 时高时低,时急时缓,紧偎母怀,常可见明亮灯光而啼缓,而色乍青乍白,脉来 弦急而数,或散乱不止。若配合涂劳宫(双)、膻中(两乳之间)则效果更佳。6方剂 6(1) 组成朱砂0.5g,五倍子1.5g,黄连3g,生地黄10g,陈茶叶水适量。(2) 用法将 4 味药共为细末,加陈茶叶水适量,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脐中,用胶布 固定,每晚更换 1 次。一般敷 26 次症状消失。(3) 说明本方适用于阴血亏虚型夜啼。 症见夜啼,五心烦热,五液俱少, 躁动少眠, 大

11、便干,舌质红,或舌尖红。7方剂 7(1) 组成地龙 2或 3条。(2) 用法捣烂敷在脐上,用纸盖好,一夜即安。(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8方剂 8(1)组成五倍子 30g。(2)用法五倍子烧存性研末,用乳母口水调成饼,外用贴患儿脐部,以布缚定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9方剂 9(1)组成牛蒡子 3g。(2) 用法研末掺膏药L,贴患儿脐ffl。(3) 说明主治小儿夜啼。10.方剂 10(1) 组成丁香3粒,钩藤3g,蝉蜕2g。(2) 用法上药共研末,水训为糊,敷脐,常法固定。(3) 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惊啼不安。11 方剂 11(1) 组成牛蹄用适景(2) 用法牛蹄甲研末贴脐中。(3) 说明本

12、方适用于小儿夜啼。12方剂 12(1) 组成牛蒡子50g,珍珠粉2g,朱砂3g。(2) 用法上药共为细术,每川 lg 填脐,常法固定。(3) 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惊啼。13. 方剂 13(1) 组成酸枣仁、郁李仁各 5g。(2) 用法将 2味药捣烂敷脐,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 换,连续 35天( 3)说明可养肝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14. 方剂 14(I)组成远志、合欢皮各Sg(2)用法将 2味药捣烂,敷脐,用伤湿止痛膏吲定。每日换药1 次,连用 35天(3) 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15.方剂 15(1) 组成焦山楂、鸡内金各等量。(2) 用法研细末,每次 10g 用米醋或者清水敷脐孔

13、,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更 换 1 次,连用 35 天。(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可消积化食,和胃安神小儿呕吐, 是指乳食从口中吐出为主症的一种儿科常见病症。 与小儿呕吐相似的 还有小儿溢乳,是偶尔小儿吸吮过多,胃满而溢,不应视为病象。引起呕吐的原因, 多因暴饮暴食,过食不洁食物, 造成脾胃受伤, 遂致乳食不化,宿食成积,阻滞中焦,胃气上逆;或者外邪犯胃,入于中焦脾胃,脾胃不和等。1方剂 1(1) 组成大黄、芒硝各6g,枳实5g, 丁香3g,灶心上10g。(2) 用法先将前 4 味药研为术,灶心土煎汤,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然后用灶心 土汤调成糊状,敷贴于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

14、日换药 1 或 2 次。病 愈为止。(3) 说明本方适用于食滞型呕吐。 症见嗳腐吞酸, 呕吐乳食,脘腹胀满,夜寐不安, 大便酸臭,舌苔白厚,脉滑。2方剂 2(1) 组成炒吴茱萸3g,生姜、葱白少许。(2) 用法上药共捣成糊状敷脐中,外用胶布固定。(3) 说明本方适用于外感寒邪型呕吐,症见呕吐,涕嚏,恶寒发热,头身不适,苔 白,脉浮。3. 方剂 3(1) 组成鲜葱白 20茎,鸡蛋 2 枚。(2) 用法把鲜葱白洗净,切碎略捣出汁,放入碗内与鸡堡(除壳)棚搅拌,切勿放 盐。热锅里放菜汁少许,将上 2味药倒锅内煎成7cm2大饼I块,用纱布包裹趁 热贴神阙穴。(3) 说明本方适朋于外感寒邪呕吐。4. 方剂 4(1)组成吴茱萸10g,干姜9g, 丁香6g,生姜、葱白适量。(2)用法前 3 味药共研为细末, 用时取适量与生姜、 葱白共捣为糊状, 敷贴于肚脐 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2 次,病愈为止。(3)说明本方适用于胃寒型呕吐。症见朝食暮吐,伴见面色苍白,唇舌淡白,食少 不化,腹痛便溏。5方剂 5(1) 组成肉豆蔻(面裹煨热)4.5g,雄黄末3g。(2) 用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黄豆大,晒干。用1 丸醋泡少时,放脐内以膏药贴之。(3) 说明主治小儿吐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