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第3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99458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监管第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监管第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监管第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监管第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监管第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监管第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监管第3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注重效用的金融监管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呈现出层次化发展特征,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 “看的见的手”开始遭到质疑。随着西方经济的日益膨胀,金融发展向纵深领域延伸,金融创 新的需求日益强大,因此,先前倡导的金融管制似乎成为时下的绊脚石。二战后,发展中国 家的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 对于资本的极度渴求使得金融自由化需求在发展中国家十分迫切。因此,20世纪70年代后 期,传统的金融监管理论遭到抨击,金融监管的研究开始由“危机防范”转移至“运作效率” 轨道,注重效用的金融监管理论成为研究的焦点。一、注重效用的金融监管理论

2、(一)集团利益理论1、政府掠夺理论任何管制和监管都有政府推行,而政府和政治家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社会利益的 代表,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和效用,与社会利益存在很大差异。此外,政府之所以对金融业进 行管制,直接的目标非“公共利益”和“金融脆弱”理论所宣传的控制市场失灵,物价水平 和投资水平,也不完全是为了保护存款者利益,防止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体系健康和提高资 源效率配置,而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1)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利用多发行货币弥补财政赤字。(2)实施法定准备金制度以获取潜在的存款“税收”。(3)政府实施其他管制的目的在于创造干预经济的借口以扩张权力,为获取“租金”创造 机会。2、特殊利

3、益论和多元利益论政府掠夺理论将分析的立足点放在“抽象的政府”,无法对各种金融管制的产生过程给 予更为清晰的解释,因为“政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许多政党和利益集团组成。金融监 管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斗争形成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是金融监管的需求者,政 府中的政治决策机构是金融监管和制度的供给者。管制工具和监管制度是一个需求和供给不 断变化的匹配过程,只有把握住了各方利益的结构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才能了解这些猪肚 变迁的过程,只有把握住了各方利益的结构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才能了解这些制度变迁的 过程,并在过程中确定这些工具和制度的效应。(二)金融监管失灵理论着眼于探究以争睹为主的金融监管是

4、否能够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1、管制供求理论影响一个产业对政府监管需求的主要因素是监管可以提供多种利益,包括直接货币补 贴,控制新竞争者进入,干预替代品和补充品的生产,实行固定价格等。就金融业而言,主 要有市场准入管制,对业务活动的限制,利率限定以及禁止对火气存款支付利息等。在攻击 方面,政府部门进行监管活动时,并非毫无成本,毫不犹豫地按照“公共利益”提供产品。 政府实际上是由一些有着自己利益的人组成的特殊集体,当他们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 行使公共职能时,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低效率现象。在所谓的民主政治决策过程中,谋求 政治权力的发生必须去找合适的“卖主”,那句是政党。缺点是不能解释20

5、世纪60年代以来健康,安全和环境取消监管的巨大浪潮;其次,监 管租金模型将监管者当成被动的玩家,他们通常不主动为租金进入市场。然而,经济学家通 常忽略政治家要寻求选民和精选,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要通过立法来完成,他们会主动索取租 金。2、管制寻租理论政府加剧了市场中的寻租机会,产生了政府及其代理人的租金创造和抽租,使市场竞争 更加不完全和不公平。所以,通过政府管制来纠正市场失灵是理想化的,不现实的。越是金 融管制广泛的国家,寻租问题就越普遍。寻租造成了不公平,在管制者获得利益的同时,降 低了金融效率。因此,提高金融效率的直接,普遍有效的途径是放松金融管制,减少金融管 制中的金融寻租土壤。缺点是没有

6、提出更加有效的政策框架,忽略了信息部队称和不完全的现实,过分地注重 监管市场的需求面分析,轻视了供给面的研究,这些不足都较大地限制了该理论的解释能力 和应用价值。3、监管俘获理论政府建立管制起初,管制机构能独立运用权力公平管制,但在被管制者与管制者的长期 共存中,管制机构逐渐被管制对象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所俘虏,管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 制,为少数利益集团谋求超额利润,使真正的守法者损失利益,结果使被监管行业的更加不 公平,降低整体效率。要消除由于监管造成的不公平和低效率,就必须适度放松监管,才能 提高整个行业和社会的效率。质疑(1)该理论并未与公共利益理论的某些解释划清界限;管制过程可能更像是

7、被管 制者与管制机构之间的谈判,而不是谁俘获谁。(2)“被管制者是唯一可以影响管制机构的利益集团”的说法缺乏必要依据。(3)“ 一个行业只能俘获仙游机构,而不能设法创造一家监管机构以促进自己的利益” 饿观点存在纰漏。(4)理论观点与经验存在矛盾。4、社会选择理论为社会公众利益简历监管机构一一管制当局被动地反映被管制集团的利益一一管制机 构取得自我控制和独立性,即认为管制具有很强的自我实现性,但只有在监管发展到一定程 度以后才会出现。监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实在监管机构获得自我控制与具有较强独立性之 后。监管当局要实现的目标非常广泛,既包括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也包括社会公众利益, 但是,这个社会公众

8、利益不是社会的选择而是管制当局主观的意志。而且,管制当局行使职 能更重要的是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社会选择理论也认为,实行管制的一整套政策 措施的结果可能与实际公众的利益相悖。政府为主的金融监管对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要远远大于对公众利益的维护。相应 地,政府监管的供给并不能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且,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都存在失灵 特征。由于监管失灵的存在,使得金融监管权界定时,须作以下框定:第一,引进外部监管机制,赋予传媒、社团对金融监管当局以及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的权 力。“财经媒体和市场参加者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监管甚至比证监会的行政监管更重要、 更直接,它们在问题刚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就

9、可发挥作用,而证监会的行政监管往往是到事件 的尾声才去作用。” “证券监管部门应该明确认识到财经媒体对证券监管的贡献,并且划出 足够的空间,让财经媒体在保护股东权益方面发挥作用,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并对他们的监 督进行保护。”不仅证券监管如此,其它金融监管也如此。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传媒、社 团等外部力量应与金融监管当局“共享”监管权,借此方可克服金融监管当局的“失职”一 如“内部性”、“寻租”、“道德风险”等问题。第二,实行监管人员资格限制制度。为克服监管当局的工作人员,利用职位的便利, 与金融机构达成某种默契,以便退职或辞退后在受监管者处谋得好的职位与丰厚的薪金。应 实行金融监管人员资格限制

10、制度一一在离开监管职位的相当时间内不得在受监管者处谋求 任何职位与薪金,否则,应处以吊销从事金融行业资格等惩处。第三,金融监管权行使的程序化与透明化。对于金融监管的每项事务都必须建立详尽 的程序,也即使金融监管权行使过程具有明确的程序,以将“官僚赌博”减少至最低程序; 金融监管政策与法规的决策过程,应该坚持透明化原则。金融监管权之行使定应尽量透明, 以便让媒体、社团都有权参与有权监督。(三)金融管制的辩证法理论金融监管不是静态行为,而是一个动态过程。金融监管制度的设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 经济金融环境相应改变,否则,要么以延迟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为代价,要么以牺牲 金融稳定为成本。同时,可以

11、从深层次看出,金融创新不仅仅是由于盈利冬季驱使,更是由 于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滞后阻碍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向更高级阶段的迈进。此外,也从某 种程度反映出金融监管发展与显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放松”与“强化”只是金融监管在 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二者交替变迁推动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二、简要评述20世纪70年代一90年代的金融监管理论日渐成熟,金融监管的效用成为研究的重点, 大大拓展了金融监管理论的视线。金融监管的有效程度是关系金融监管实施与否的重要问 题,监管失灵理论站在集团利益理论基础上揭示出,监管机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远远大于 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使得政府管制形式的金融监管存在低效率,甚至有碍于

12、金融体系的健康 快速。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真正能够保障金融体系发展的有效监管模式。研究视角与思路 更加战略化。管制辩证法理论突破了常规范式,使得金融监管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阶段性的枝 节分析,更具动态性与发展性。当然,该时期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在提出监管失灵的同时, 并未就如何解决提出具体方案措施。第四节 规则引导的金融监管理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资本自由化、金融创新化和机构集聚化为序曲的金融全球化乐 章奏响。金融全球化在推动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播范围与破坏 力度,收益与风险的较量成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金融当局面临的普遍问题。相应地,如何在 全球化浪潮中实现金融稳健发展成为

13、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如果说先前理论更多从理论层面 进行金融监管探究,那么,这一时期的理论更注重金融监管的实践性研究。具体而言,主要 致力于金融监管理念与方法的探索。一、关于规则引导的金融监管理论(一)功能监管理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金融功能优于组织结构,金融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 金融机构的创新和竞争会使金融系统各项功能提高。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体系比基于机构观 点的金融体系更便于政府的监管:(1)着重于预测未来具有中介功能的机构的组织结构(2)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在本质上相同(3)降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在信息上不对称的程度(4)减少机构进行“监管套利”的可能性该理论目前仍处于探讨阶段,更大

14、程度上是一种新型理论,具体的监管模式设计等操作 性问题并未明确,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完全与之相对应的例子,还有部分学者担心该理论在实 践中被滥用会导致监管成本上升。(二)激励监管理论该理论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信息结构,约束条件和可行工具的前提下,运用成熟的晚 辈合约方法,分析双方的行为和最优权衡,从监管内生的角度加以分析,在全面概括监管失 灵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监管方法,弥补了金融监管理论的空白。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 和逆向选择,限制了监管者对被监管者的监控能力,由于合约方面或者法律方面的原因,监 管者不能对激励反感进行承诺也降低了监管效率。监管者和政客可能不称职,有自己的小算 盘,容易被利益集

15、团收买,所以,难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一国采用相机性监管还是才用事先标准化规则的非相机性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 管机构的独立性。独立性较强且将金融消费者利益内部化的监管机构,才可以被赋予相机性 监管的权力。相反,如果监管机构受政治压力及利益集团的影响较大,那么基于规则的非相 机性监管制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三)资本监管理论资本监管大致可以分为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和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限制两个层面。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推出,使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成了市场经济国家银行监管的主要 工具。1、基于存款保险的期权定价资本监管模型(略)2、基于银行特权价值的资本监管博弈模型(略)3、基于委托代理的监管者声誉

16、博弈理论模型(略)(四)市场纪律监管理论1、市场纪律对改善金融监管效率的论证以政府为主的金融监管体系,试图通过对银行和存款设定精美而复杂的税收和补贴机制 以实现金融业的稳定,同时,监管者的主要职责在于选择最优水手和补贴组合以保持银行业 的稳健。但由于监管者的能力及其代理问题,使得这一最优组合很难达到。相反,存款保险 提供了存款机构将资产配置到高风险资产,然后将风险转嫁给存款保险的激励,造成了巨大 的政府补贴支出和监管成本。要降低存款保险带来的政府监管高成本,就不得不充分运用市 场方法来约束存款机构向政府转嫁风险的激励,对存款保险进行合理的定价。自由的银行体系并不比受监管的银行体系更容易失败,况且,监管要支付较高的成本, 扭曲了市场信号,弱化了风险的市场约束。从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来看,不仅存款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