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984729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商务接待中的座次礼仪一、 判断座次尊卑的基本原则 前排为上,后排为下;中间为上,两边为下;面门为上,背门为下; 尊左or尊右?按照国际惯例,“以右为尊”是普遍适用的次序原则。在我国,从古至今,“尊左”还是“尊右”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年代和地域的区别,至今仍存在争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国的爵制分为二十等,其中第十等是左庶长,第十一等是右庶长,第十二等是左更,第十四等是右更,第二十等是彻侯,爵位最高。可见秦、赵以右为尊。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因此成语有“虚

2、左以待”,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可见楚、魏以左为尊。由此可见,即使同处春秋战国时代,不同的地域“尊左”和“尊右”的习惯是不同的。到了汉朝,以右为尊。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成语“无出其右”出处)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尊左”或“尊右”也不尽相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目前,中国政府的惯例是:在召开内部大型政务会议(如全国“两会”)时,以左为尊;在涉外活动中,则遵循国际惯例,以右为尊。在召开大型政务会议时,中国政府的惯例是“以左为尊”。 9 7 5 3 1 2 4 6 8在涉外活动中,中国政府仍然遵循国际惯例“以右为尊”。 因此,在安排座次时,不能简单的“尊左”或“尊

3、右”,要看活动的性质,政务会议、国企内部的大型会议,一般仍然遵守“以左为尊”的原则;其他商务、社交、涉外活动一般遵循“以右为尊”的国际惯例。二、 会议座次(主席台以及观众席)根据中国政府惯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确定公司在组织召开诸如“三会”、上级调研会、各类专题会等大型会议时,座次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居中为上,以左为尊。(一) 主席台座次(从主席台往下看)1、领导人数为单数时97531号24682、 领导人数为双数时97531号2号46810领导人数为单数时 9 7 5 3 1 2 4 6 8领导人数为双数时 7 5 3 1 2 4 6 8 (二) 观众席座次(从观众席往上看)1、 每排

4、座位为单数时1210864213579111317151416182、每排座位为双数时14121086421357911131615(三) 公司会议室座次安排正 门 主 方 432154 132客 方主 方 大会议室 1132454312 大会议室 小会议室客 方 三、 宴会座次(桌次及主桌座次) 综合考虑国际惯例及普通商务接待活动中的常用做法,我们可以确定公司在宴会时的座次安排原则为:以右为上。(一) 桌次安排 1 212入口 两桌示例: 1234123 三桌示例: 四桌示例:1235412354 五桌示例:123654 六桌示例:(二) 主桌座次安排主陪在面对房门的位置,1号客人在主陪的右

5、手, 2号客人在主陪的左手;副陪在主陪的正对面,3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人可以随意。 (四) 乘车礼仪乘车时,座次的尊卑取决于以下因素:1、 来宾的个人意愿(来宾坐在哪里,哪里就是上座)2、 驾驶者3、 不同的车型 主人驾驶与司机驾驶,双排五座轿车与三排七座轿车,上座是不同的。1号主人1号主人 主人驾驶5号6号2号4号3号3号4号2号 司机驾驶1号3号2号4号5号6号司机1号3号2号4号司机1号5672号43随员司机面包车无论谁人驾驶,前尊后卑。上车顺序:位尊者先上车,位卑者后上车,作为陪同人员,应为客人打开车门,用手挡住车门上框,提醒客人小心;若是多个客人应先等客人都坐好后再关门上车,切记不能先于客人上车。下车顺序:在轿车抵达目的地时,陪同人员应该首先下车,为客人打开车门。若有专人恭候,并负责拉开轿车的车门,这时位尊者率先下车。五、 合影次序 同主席台座次安排。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