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民法必背知识点(法律硕士联考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95163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民法必背知识点(法律硕士联考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刑法民法必背知识点(法律硕士联考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刑法民法必背知识点(法律硕士联考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刑法民法必背知识点(法律硕士联考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刑法民法必背知识点(法律硕士联考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民法必背知识点(法律硕士联考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民法必背知识点(法律硕士联考用)(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法学?总那么重点内容第一章 导1.刑法的解释一根据解释的效力所做的分类:1有权解释:根据解释的主体不同又可分为1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对刑法含义进展说明。通常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语所作的解释;第二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做出的解释;第三在刑法施行中如发生歧义所做出的解释。2解释:是指对刑法含义进展说明。在我国解释的权利属于人民和人民检察院。2无权解释:又叫学理解释是指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或者专家学者从学术理角度对刑法含义进展的说明。相对于立法解释和解释学理解释因缺乏法律上的授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因此称“无权解释。二根据解释的不同所做的分类:1文理解释:是指

2、对刑法条文的文字字义的解释。2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联络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它又包括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2. 刑法的根本原那么1罪刑法定原那么第3条:法定化、实定化、明确化要求:a法律;b制止事后法;c制止有罪类推;d制止绝对不定刑2刑法适用平等原那么第4条要求:a定罪平等;b量刑平等;c行刑平等3罪责刑相适应原那么第5条3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及分类?刑法的效力范围又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即刑法在地方、对于人、在时间内具有法律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即刑法在地方和对人具有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解决的是的刑事辖权的问题。 各国解决刑事辖权的范围通常采用

3、以下四种原那么:属地原那么、属人原那么、保护原那么和普遍辖原那么。我国采用的是以属地原那么为根底以属人原那么、保护原那么和普遍原那么为补充的一种原那么。下面分别加以说明。1以属地原那么为主:属地原那么即领土原那么主张但凡发生在一国领土内的一切犯罪活动都受到这个刑法的辖。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领域内犯罪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领域内犯罪。其中1“领域的范围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船舶、航空器不是民用或者军用也不是航行或者停泊在公海或者外国领域内视为领土的延伸都属于领域范

4、畴。2犯罪地确实定:根据我国?刑法?第6条第3款的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领域内犯罪;3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我国?刑法?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根据?刑法?第90条的规定民族自治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规定的根本原那么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澳门与适用其本地刑法。2兼采属人原那么:即国籍原那么是指一国公民无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犯罪都一律要受到本国刑法的辖。对于一国公民在其境外犯罪产生的国籍国和犯罪地国的双重辖问题我国刑法规定部地适用于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的犯罪行为。?刑法?第7条规定:“公民在领域外犯本法

5、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照本法规定的刑为三年以下有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工作人员和在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刑法?0条规定:“凡在领域外犯罪按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已经过外国审讯的仍然可以按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法处分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分。3兼采保护辖原那么:即平安原那么要求在国外犯有危害该的主权和平安罪行的外国人当其进入该国境内时对其行使刑事辖权。?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领域外对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分的除外。4兼采普遍辖原那么:主张但凡进犯国际公约、条约所维护的各国公共利益的无犯罪人是本国人

6、还是外国人不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辖权的适用本法。二:刑法对人的效力: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以外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的犯罪一律适用本国刑法。中国公民在境外犯罪假设?刑法?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徒刑可以不予追究。中国工作人员、在境外犯罪不刑罚轻重都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外国人在境外对我国利益与公民的犯罪当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徒刑、且犯罪地也受处分的犯罪才适用刑法。保护原那么的表达?国际法?视为犯罪的凡不受引渡者都适用?刑法?普遍辖原那么表达。三刑法时间效力:刑法时间生效、失效、对刑法生效前的行为是

7、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刑法溯及力: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前未经审讯、或审讯尚未确立的行为是否适用。 溯及力原那么:从旧原那么、从新原那么、从新兼从轻原那么、从旧兼从轻原那么?刑法?12条。第二章 犯罪概念与构成1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分类?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许多要件这些要件的总和就形成某种犯罪的犯罪构成。根本犯罪构成、修正犯罪构成:根据“犯罪构成形态方面特点。 根本犯罪构成:符合刑法分那么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既遂规定的犯罪构成。 修正犯罪构成:刑法总那么规定的:1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等

8、直接成心犯罪中的犯罪未完成形态2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犯罪构成、派生犯罪构成:根据“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特点。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符合“刑法分那么对具有的社会危害程度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它是犯罪构成的根本形式。 派生犯罪构成:在犯罪构成根底上刑法分那么对犯罪构成个别特别规定。 派生犯罪构成种类:加重犯罪构成、减轻犯罪构成。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根据我国?刑法?3条规定犯罪具有以下根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犯罪的本质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只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而且也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是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

9、观恶性的统一。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很多主要有:1行为进犯的客体。2行为手段、以及时间、地点。3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4行为人的个人情况。5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加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提醒了犯罪的社会内容。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性刑事性是犯罪的根本法律特征。在我国刑法中刑事性不仅是指违犯?刑法?的规定而且也包括违犯立法公布的单行刑事法律的规定和行政、经济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只有当一种行为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也违犯刑罚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具有刑事性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这也表达了罪

10、刑法定原那么的要求。3犯罪是应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我国刑罚规定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科学概括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犯罪的这三个特征是不可分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事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根底而刑事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那么把犯罪与其他行为区别开来应受刑罚惩罚性提醒了犯罪的法律后果。这三个特征是任何犯罪都必须具有的。2犯罪客体概念和种类及与犯罪对象的区别?刑法所保护的前提而被犯罪所损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内容:犯罪客体是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被犯罪行为损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种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研究“同类客体的意义:1建立

11、刑法分那么体系的理根据2把各种犯罪从性质、社会危害性上区分有利于正确定罪、适用刑罚。简单客体、复杂客体:根据“犯罪所进犯的详细社会关系的个数。简单客体:犯罪直接进犯的客体只有1种详细社会关系。 复杂客体:犯罪直接进犯的客体包括2种以上详细社会关系。 立法根据“详细国情将复杂客体又分为主要客体、次要客体。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与条件犯罪客体的物质载体、主体承担者。犯罪对象在不同场合表现为不同的犯罪客体不同犯罪对象也可表现为一样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能确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不一定有此属性。任何犯罪都使犯罪客体受损;而犯罪对象不一定都受到损害。3作为与不

12、作为刑法上的不作为应具备的条件?1所谓作为就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动作来施行的刑法所制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除了具备危害行为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应具备以下两个根本特征:1从表现形式上看作为表现为积极的身体举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作为等同于亲手施行的行为作为除了包括犯罪人本人亲手施行的积极犯罪活动外还包括犯罪人借助自然力、借助动物、借助不具备犯罪主体条件的别人或借助别人的过失行为来施行犯罪行为的情况视同利用者本人施行了作为的犯罪行为。2从行为的性质上看作为表现为施行刑法所制止施行的行为它违犯的是刑法的制止性。2所谓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可以实行某种行为而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此造成刑法所规定的

13、危害后果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施行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2行为人有可能履行这种特定的义务但是未履行。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3不作为的义务的来源不作为中特定义务的来源包括: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3由行为人先行行为所产生的责任。4犯罪主体概述?施行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自然人:1施行危害社会行为、2到达刑事责任年龄、3有刑事责任才能。刑事责任年龄:刑法规定应对自己施行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X14周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时。14X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

14、任时。对成心、成心伤害致重伤或亡、强、放火、投、抢、贩负刑事责任不含其本身力量无法施行。14X18周岁:减轻刑事责任时应当从轻或减轻处分不可免除。X16周岁非18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时但假设未满18周岁那么不可判处刑。刑事责任才能:行为人理解行为的性质、后果、社会意义并控制此行为的才能。尚未完全丧失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才能的精病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处分。精病的鉴定:级指定的医院进展;不得由侦察、检察、审讯认定。聋、哑、盲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分。按“主体是否要求一定身份分为一般主体、特殊主体。施行了危害社会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企事业、社会团体等。主体构成要件: 施行的犯罪行为是法律制止施行

15、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企事业、团体:但并不要求具有法人资格。 犯罪目的是为该谋取利益犯罪行为与工作业务相联络:犯罪处分:对判处分金对直接负责人员判处刑罚。6犯罪主观方面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行为及后果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成心、过失。根本心理要素:意识因素认识和分辨事物、意志因素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认识内容:1对行为及其结果危害性的认识、2犯罪客观方面的认识。刑法不要求行为人认识自己的行为是违犯刑事法律的行为。行为人对事物的认识通过有认识、无认识、推定认识表现。意志因素:希望、放任、忽略、轻信。意志因素与意识因素不可随意组合假设认识必然发生那么不会持有过失的心态。犯罪成心: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希望、放任此结果发生的主观心态。犯罪成心特征:1意识上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2意志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有希望、放任的心理态度。直接成心:明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