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周庄水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95144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周庄水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周庄水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周庄水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周庄水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周庄水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周庄水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周庄水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隆回县小沙江镇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编写日期2012年 9月10日 姓名: 班级: 集体备课:伍飞 李益群 李姣腾 邹定健 审核人: 杨波 课 题第2课 周庄水韵目 标1、知识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学习全文清新优美又刻画精准的写景语言;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照时间转换而写景的游记创作手法;领略全文的境界和情韵之美;使学生在尝试写作散文时善于抒发真实的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美的情操,细心体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重、难点重点:掌握作者移季换景的游记创作手法;继续学习游记的特点; 体味领悟

2、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文中的真实感情及学习以“情”为文的重要性。学习过程学习 内 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导入: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周庄,人生不到周庄游将是件憾事。”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当代散文作家赵丽宏曾三顾周庄,为周庄的美而赞叹不已,写下了这篇周庄水韵。现在我们就她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预习课文

3、并完成自测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资料自行解答。解释下列词语并注音。斑斓( ): 迷离 : 眩( )目 : 晶莹( ) : 参( )差 ( ) : 谛( )听: 娴( )熟 : 摇曳( ): 如诉如泣( ): 瞬息万变 : 稍纵即逝 : 2、“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3、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二、朗读课文,感性感知:1、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2、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合作探究

4、】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3、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1)、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析有条有理的写作顺序。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3)按要求在课文中找

5、出相关句子,并朗读这些句子。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4) 请同学小结第三次游周庄的不同感受:二、 品读散文语言。1、分析本文准确简练、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请大家熟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2、分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三、引导分析本文写作特色与思路(一) 本文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二)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三)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四) 文中运用了不少生

6、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文中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五)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了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住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一次,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之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请同学们总结写作特色:四、与巴东三峡进行比较阅读1 、将本文与巴东三峡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两篇课文的不同构思方法。2 抽同学回答两文的相同点:3 与学生一起比较两文的构思。【拓展延伸】1、 仿照课文“第三次游周庄、第

7、二次游周庄”的内容及所用“移步换景”或“定点写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标题,写作一篇描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写景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2、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把你家乡独具特色的地方介绍给旅客呢?知识链接: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周庄是四面环水,湖河联络,交通往来,皆须舟楫,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

8、明珠,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拱桥、水巷、石板街、古屋,构成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周庄不公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且人文荟萃,今天的周庄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了。同学们“听读”课文时,注意完成“听读”任务:同学之间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同学们要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从写法和修辞角度品味生动、活泼的语言,抽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全班点评。学会比较阅读。引导感悟本文中心:这篇游记通过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所见所闻,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 学习体

9、会:隆回县小沙江镇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教师用)编写日期2012年 9月10日 姓名: 班级: 集体备课:伍飞 李益群 李姣腾 邹定健 审核人: 杨波 课 题第2课 周庄水韵目 标1、知识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学习全文清新优美又刻画精准的写景语言;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照时间转换而写景的游记创作手法;领略全文的境界和情韵之美;使学生在尝试写作散文时善于抒发真实的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美的情操,细心体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重、难点重点:掌握作者移季换景的游记创作手法;继续学习游记的特

10、点;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文中的真实感情及学习以“情”为文的重要性。学习过程学习 内 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导入: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周庄,人生不到周庄游将是件憾事。”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当代散文作家赵丽宏曾三顾周庄,为周庄的美而赞叹不已,写下了这篇周庄水韵。现在我们就她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

11、韵。 预习课文并完成自测题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眩目 耀眼晶莹 光亮透明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谛听 仔细听娴熟 熟练摇曳 摇动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2、“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3、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二、朗读课文,感性感知:1、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12、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2、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古雅幽美、诗情画意) 2、齐读第四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3、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1)、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