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936735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进展和医药行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养技能型专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点 经济建设,依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以及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目标要求,特制定药物制剂技术专业 建设规划。一、专业简介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2005 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共465 人,(2005级 116 人,2006级 349人)。(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实的职 业生涯进展基础,把握药物制剂技术的差不多理论和

2、专业技能,从事 药物制剂生产、药品检验、药物制剂设备修理与治理、药品营销等工 作的高素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以药物制剂生产操作为重点技能,以药物分析检测、药品 销售、药物制剂设备修理为拓展技能进行人才培养。毕业时猎取毕业 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全国 运算机等级考试。(三)专业核心课程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设备。(四)核心实践环节 校内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五)双证融合课程 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设备、医药市场营销学、药事治理 学。(六)实践教学条件设有校内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室及实训基地近 30 个, 校外实习基地 8

3、 个,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和职业资格技能 鉴定的需要。(七)职业资格证书 药物制剂中级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工、药物检验中级工。二、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一)专业优势1、社会需求我国是有 13 亿人口的消费大国。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 活息息相关,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养的专门行业。目 前全国有 6000 多家医药生产企业,其中大部分生产企业都以制剂生 产为主,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自 1998 年以来,国家 提高了医药行业准入的门槛,在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中逐步强制实施 GMP(药品生产质量治理规范)、GSP (药品经营质量治理规范)。在实施GMP、GSP过程中,

4、从业人员的素养是首要因素,药品生产和 经营企业的快速进展需要高素养的人力资源来保证。近几年,山东医药经济迅猛进展,出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量渐 进提升的局面。近二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占据全国医药行业 的首位, 200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551.88 亿元,利润 43.01亿元, 2006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718亿元,利润53.5亿元。目前山东省有 药品生产企业 400 多家,药品批发企业 800 多家,药品零售企业 2 万多家,据调研企业对一线生产操作、经营人员需求最大,为本专业 培养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发挥聪慧才智的宽敞舞台。2、师资药物制剂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2 人,兼职教师

5、6 人。专任教师中 有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 7 人,高级职称教师 4 人,“双师素养” 教师 7 人。专业课教师大多数来自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山 东大学等重点院校,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年龄、职称和学历结 构都比较合理,具有可连续进展潜力,完全有能力胜任本专业的教学。3、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现有1411.45 m2药剂实验实训室、940.96 药物分析实 验实训室、181 m2天平分析室、588.10 m?周密仪器分析检测室、 1118.98 m2的化学制药和基础化学实验室、1772 m?微生物实验室, 各实验实训室设备先进齐全,并有规范的治理制度,能够满足教学需 要。另外,本专业与

6、山东威高药业输液车间、山东齐都药业101 车间 校企合作建立了 2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本专业与青岛黄海制药、威海迪沙制药、山东罗欣制药、山东新 华制药股份等 8 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企业生产工艺 及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治理水平高,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校外实 习提供较好的平台。(二)专业特色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 + 1”模式本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两个时 期(如下图):第一时期(第1、 2学年)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和实验 实训课程的学习,理论课程达到知识必需、够用、面宽,实验实训课 程重视差不多操作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达到操作规范、 熟练、与

7、岗位零距离对接;第二时期(第 3 学年)到医药企业一线岗 位顶岗实习,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安排2 + 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药物制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历史悠久,人才培养成效好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在原中专药物制剂工艺专业的基础上升 建的专业,在中专期间是省级重点示范专业。在过去 20 多年里,为 山东医药企业培养了 6000 余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要紧 分布在省内各大、中、小医药企业。凭借“双师”结构的优势,本专业授课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如主 干课程药剂学将生产工艺要点作为讲授重点,把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 教学始终;药物制剂

8、设备课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是开设最早的,授课 过程中注重设备操作与爱护技能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有用性;培养的 学生专业素养好,独立操作、适岗变岗能力强,毕业生上岗后能够专 门快适应岗位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3%以上。由于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高、口碑好,企业和学生家长普遍 认同本专业的毕业生,形成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双证书获得率 高、报考热门的专业特色。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式。 本专业依靠行业优势,本着为地点、为行业服务的原则,探干脆地与 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实施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2006 年与下列企业签 订订单培养协议:表二

9、 订单培养企业及人数一览表序号订单培养企业学生数1山东鲁安药业37人2山东益康集团6人合计43人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围绕“为药品食 品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主动 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及山东医药经济建设需要,在专业教学条件、人才 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与建设力度,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医药行业和地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养、高技 能的有用型人才,把本专业建设成特色鲜亮、具有较强市场竞

10、争力的 品牌专业。四、专业建设要紧目标依照学院“十一五”期间专业建设规划,结合山东的医药经济和 社会进展趋势,本专业的要紧建设目标如下:(一)招生规模通过对山东医药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依照就业状况和供 求情形,近三年本专业的招生规模规划如下:表三20082010年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招生规划年度2008 年2009 年2010 年招生人数540人600人600人二)师资队伍以自主培养、校内调整为主,适度引进为辅,注重师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素养”结构的合理,建设一支实践性强、敢于创新的 优秀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 2010 年前,专业教师 中“双师素养”师资达到 75%以上

11、,高级职称教师达到 40%以上, 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达到 65%以上。(三)课程开发 为使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就业上岗时达 到学以致用,要大力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发24门技能性、有用性、综合性强的 专业课程。(四)教材建设 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本专业所用的基础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 80%以上要达到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对缺乏好版本的教材、实验讲义、 习题集,要与企业合作,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适合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讲 义。打算编写教材、讲义48本。(五)实验实训建设1、在原有基础上扩建2 3个药剂实验室,满足招生规模日益增 长的需求。2、

12、建设药物制剂 GMP 仿真实训室。3、建设符合 GMP 要求的固体制剂实训车间。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到 2010 年力争建设 20 个左右的校 外实习基地。(六)教科研方面1、开展教学研究,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 篇以上。2、与企业横向硏发课题13项。五、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一)人才培养模式1、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第 1、2 学年)在校 内完成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第二时期(第3 学年)到医 药企业一线岗位,采纳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职业综合实践”和 顶岗实习”,时刻为一年。在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13、和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对“2”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科学地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课 程中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2”中学到“必需、够用”的 理论知识,具备差不多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课要紧培养学生差不多 操作能力,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专项能力,使学生通过两年理论和实 践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达到零 距离上岗,同时将职业素养贯穿于教学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做好“1”的文章,为使学生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充分调 动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形成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良性机 制,学生实习期间我们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治理,确保顺利完成顶岗实习。(1)实行“

14、双导师”制。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教研室为每一 个学生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同时要求专业指导教师与本系签定指导责 任书,负责定期与实习学生联系,指导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兼职指导教师,兼职 指导教师依照企业实际生产情形负责对学生顶岗实习及论文设计进行 指导,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强化了实习学生的治理,而且进一步加强 了顶岗实习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学 院专职教师“双导师”的协同指导,更加完善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全 面治理,有力地确保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成效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2)实习就业指导中心治理。学院设有专职的实习就业指导中心, 指导中心

15、的教师体会丰富、熟悉专业,按工作打算去企业进行巡回指 导,把握学生在企业的全面情形。(3)加强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前,专业教研室与企业相关人员一 起制定实习指导书,就安全生产、厂规厂纪、常见生产工艺及操作 要点、常见设备操作规程等进行指导说明,强化顶岗实习的规范化。(4)班主任直截了当治理制。顶岗实习期间,班主任负责学生的 日常治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职 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就业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与企业的需求吻合,实现药物制剂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因此,实施2 + 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 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培养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2、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主动走出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行订单培养合作。通过订单 培养,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制定教学打算,进行人才 培养,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 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高职教育及企业治理现 代化,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可连续进展。订单培养的学生,由于他们已有了就业目标,在校学习过程中, 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可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见 习,了解企业和生产实际,进一步增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