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7492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 z.-摘 要随着社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因此,矫正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应当从监护人、学校、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关键词:不良行为习惯;现状分析;转化策略. z.-目 录一、引言1(一)留守儿童概述1(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1二、行为习惯的理论

2、分析1(一) 习惯1(二)行为习惯2三、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2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21.做人根本态度方面32.生活方面33.心理品质方面34.交往方面35.学习方面36.情感方面4四、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4一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41、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缺乏42、家长素质不高,难以指导、教育好孩子43、家庭环境不理想44、局部家长太过依赖学校的同时又不完全信任学校5二农村学校教育的失误与弊端51、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52、不能够跟孩子真正的交流53、教师与家长沟通难度大5三社会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影响61、社会关注度不够62、孩子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63、互联网、电

3、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传播的腐蚀内容对孩子影响6五、转化策略与建议6一学校方面71、学校的管理措施72、班主任的管理措施7二家庭方面71、给予孩子该有的关心关爱72、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73、家庭教育讲究方式方法7三社会方面的教育策略81、加强社会关注度82、优化周边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教育功能8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8总结9参考文献9. z.-一、 引言(一)留守儿童概述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开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锋利。在市场经济迅猛开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局部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

4、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安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又一障碍,严重

5、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安康成长,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二、行为习惯的理论分析(一) 习惯在汉语里,从辞源上看,习惯最早也写做习贯,有两种根本的含义。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汉书四八:贾谊传中记载孔子曰:少成假设天性,习惯如自然。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当代心理学对行为习惯的解释。陈会昌教授认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行为动作。张雨青副研究员认为:习惯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就是比较典型的、有倾向性的行为特点。王健敏博士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也就是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心理学大词典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展*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

6、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展*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稳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1。(二)行为习惯所谓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着与自己的经历和教育程度相似的固定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强的的潜意识作用,在沈国中会成为在他行动时的当然、首要选择。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地自动地变现出来的全部行为方式的总和。综合前人的解释,不难得出习惯有如下特点:1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响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

7、立有密切关系。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4习惯满足人的*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行为习惯还可以分为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好习惯,一般指能促使人往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开展的行为方式,反之则为不良行为习惯,即通常所说的坏习惯。三、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2013年9月2014年1月,教科系5年制专科09级学生进展了毕业前长达4个半月的实习工作,作为其中一员,我很荣幸也参加了此次实习工作。我们被分配到一所乡镇六年制完小实习,我曾任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同时也教授五年级一个班的

8、语文,于是,我便有了与留守儿童亲密接触的时机。在这几个月里,我发现很多留守儿童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少许问题是极个别同学身上才有的,但是也有很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1.做人根本态度方面从几个月的相处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比高年级学生自制力差很多,但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各个方面表现都好,随着年纪与年级的增长,很多孩子逐渐出现撒谎、不保护公物、甚至偷盗的行为等。很多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动辄打骂恫吓,甚至向低年级学生索要财物,在很多共性问题上无爱心,怕吃苦,不敢承担责任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不利于孩子的健 康成长,甚至影响其人生之路。2.生活方面相对于有父母陪护

9、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占了挺大的优势,大局部留守儿童会自己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当然也有小局部孩子被家里惯得甚至连穿衣服等根本的动手能力都没有。当然,生活方面的问题也不少,很多家里条件稍好的孩子用钱无节制,将钱滥用于吃零食、进网吧,甚至是小小年纪就开场赌博。3.心理品质方面总控能力差,不会正确排解不良情绪,任性,要么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些性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些则蛮横霸道,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经不起挫折打击,容易破罐子破摔。害怕教师,有心理障碍,不能很好的与教师沟通。有个别同学在小学就出现早恋现象。4.交往方面很多孩子被家里视为中心,是家庭生活的主宰,家长则围着孩子团团转。

10、在与有些家长对话中,不少家长感慨,现在的孩子管不住,不愿与家长交流,嫌家长啰嗦;与邻里间关系冷淡,见面不肯打招呼,说话没礼貌,年纪稍大点的甚至因为别人一句逗弄的话就对别人恶语相向;同学相处中也警察因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不懂谦让。而很多内向的孩子则过分沉默,对什么事都不发表意见,在与人相处中容易被欺负,面对委屈时通常也只以泪相对,不会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5.学习方面学习被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小话,做小动作。不喜欢做作业,心里总想着玩着玩那,因此作业马虎、应付、拖拉,很多同学不做家庭作业甚至骗家里说没有家庭作业,有的学生不会抓紧时间,做作业不动脑筋,总是依赖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学习,缺乏

11、刻苦精神不积极思考,得过且过。6.情感方面自我认识不成熟,情感缺乏。自我认识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一个人假设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便会促进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因为留守儿童都是父母不在身边,大都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居住,长辈关注度不够,更难认识到自我存在价值及优缺点所在,更谈不上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态度了。四、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一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1、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缺乏农村大量留守型孩子离开父母,倍感孤独,往往性格内向,感情脆弱。他们要么与祖辈老人朝夕相处,要么在舅父、姨妈等亲戚家寄人

12、篱下,感情不易沟通。有的父母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在孩子的经济上通常都很大方大方这使得局部留守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多数留守孩子的父母很少和孩子联系,祖辈们对孩子只管吃穿,过度包容或过度苛刻,做不到像父母那样关心关注孩子,时刻留心留意孩子的开展状况。2、家长素质不高,难以指导、教育好孩子在农村,父母在身边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大局部文化素质低,对教育孩子重视度不够。一些家长的自私自利、贪婪、唯利是图、赌博等不良习气让孩子耳濡目染,导致局部家庭出现孩子不听话、与长辈对着干等问题。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孩子由于祖辈的溺爱或亲戚的管理不得当使孩子更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3、家庭环境不理想

13、受农村风气影响,一般家庭都有2个或以上的孩子,家庭负担跟孩子的数量成正比。在如此家庭环境下,很多孩子都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关爱。特殊家庭单亲、无亲或再婚家庭等的家教出现空白,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正当的要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粗暴的压制。4、局部家长太过依赖学校的同时又不完全信任学校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在身边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大局部文化素质低,不能很好的辅导学生,家长把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统统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师,但在依赖学校的同时局部家长却没有做到信任学校。

14、有些家长当面质疑教师,不给孩子买作业本,甚至在校外议论学校跟教师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所作所为孩子会依样学样,他们无意所表现出的行为或他们习惯性的动作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家庭教育的缺失,出现了5+2=0不正常现象:学校教育5天,学生回家2天即被抵消,以至于教育效率低下,低水平地重复。二农村学校教育的失误与弊端1、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学校重智轻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刚刚开场,社会、家长对学校、教师教育成绩的评价观,以及家长、社会在教师聘用中的强大舆论作用,使教师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居高不下。2、不能够跟孩子真正的交流农村师资力量匮乏,班级人数众多,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跟每个孩子心对心的交流与沟通。留守儿童多数内向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教师的严厉恐惧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怕教师心理严重,孩子们不愿意敞开心扉跟教师交流,教师也是束手无策。3、教师与家长沟通难度大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