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72457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有一个地球主问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提要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水平,同时也能较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只有设计优质问题,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问题设计;有效 如大家所知,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教师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水平,同时也能较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的提问中存有着一种普遍现象,如

2、提问琐碎,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题越多,启发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新课程理念下,实行“主问题式”教学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水准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所以,注重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有的问题根据观察与体会,很多语文教师在使用提问手段实行课堂教学时,还存有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不切实际,空泛无效。所提问题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问题的设计与推出缺少台阶,空洞浮泛,令学生无从下手,反而浪费了很多课堂教学时间。(二)枝蔓繁杂,凌乱无序

3、。一堂课内问题提了很多,呼啦圈般连着往学生头上套,变“一灌到底”为“一问到底”,但因为问题的设计求量不求质,使学生缠入问题的网中,失去了学习目标。(三)方式单一,思维疲劳。教师提问总是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或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要依据文本顺藤摸瓜,总能顺利找到答案,这种提问对启发学生的思维价值不大,学生易产生思维疲劳,疏于动脑,甚至懒于动脑。(四)浅尝辄止,挖掘不深。因为对教材与学生实际缺少深层把握,所提问题仅仅局限于知识目标与水平目标的解析,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忽视了语文作品中隐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忽视了对学生实行情感熏陶,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机器,而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追求真善美的人。二、

4、主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 什么是教学的主问题呢?教学的主问题就是指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它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具有指向语文学科的向心力。主问题的设计要深,要以一驭十,要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要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实际中实行主问题的设计至少要考虑两点。其一,针对教材潜心研读设计出含金量高的教学主问题。以题目为主问题,抓住文眼,感知全文;以中心为主问题,摄取灵魂,突出主题;以思路写法为问题,训练思维,培养语感。其二,问题的设计者避免单一化。教师的设计要在了解学

5、生学况的基础上,必须对学生构成吸引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作者认为,主问题设计不失为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个好方法。科学合理的主问题设计,它能调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潜能。现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对主问题设计的尝试与思考: (一)立足学生,主问题设计力求符合客观性。 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不适宜太宽太大,含糊不清,如果问题问得漫无边际,课堂定然会出现僵局,教师也只有自问自答,包办代替,这就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师生教学双边活动缺腿;问题也不适宜超越学生知识水平,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

6、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假如笼统地设计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呢?”提问学生,很有可能会使学生惘然,难以回答。若实行分步引导,效果则会大不一样。上述问题可作如下分步设计:首先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写地球外观美丽的句子,抓住“晶莹”、“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的外表的美丽可爱,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并能熟读成诵。再引导学生谈地球内在的美丽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的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称地球为人

7、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不过面对养育我们的母亲,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而谈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根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都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保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这样分步设计问题范围比较窄,学生易于理解,理解了这几个问题,再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那么,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二)变散为聚,主问题设计力求理清文章脉络。有效的提问忌散贵聚。散,就是散乱零碎,缺乏整体性。聚,就是简洁凝练,具有整体美。语文课堂提出的问题不能凌乱,以免把教材弄得支离破碎,即,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文章的主线,围绕学习目标,把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

8、键点上,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避免架空分析教材,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三)化顺为逆,主问题设计力求突破重难点。语文课堂设计的问题只有遵从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的原则,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提问,才能开拓学生思路,突破重难点。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化顺为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顺,就是顺问,即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 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比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

9、,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不是顺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而是逆问:“假如我们不保护地球,有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对保护地球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逆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在逆问中,文章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四)挖掘内涵,主问题设计力求追求真善美。学校教育最终目的是教化学生,如果语文教师能深入挖掘作品的真善美,来滋养学生的生命,让他们在真善美的熏陶下,快乐成长,那么,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就要有利于把语文作品中隐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总的来说,语文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提问的问题设计上,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精心构思,恰当运用,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让寥寥几问牵住悠悠课堂,牵住学生的心。愿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主问题设计的手法运用得更纯熟更精炼更高效吧。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北京)。2.(美)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1(北京)。3.徐轶,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贵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