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679412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1、 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2、 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3、 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4、 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 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6、 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7、 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

2、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8、 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9、 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10、 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1、 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

3、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2、偏科现象严重。我们现在高考施行的是“3X综合”,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自

4、己所选的科目很重视,但是对综合科中的非主修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虽然非主修科的成绩在综合科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如果忽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导致偏科,一科拉后腿,总成绩就不行,同样会使自己在高考中吃大亏。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非主修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

5、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

6、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4、恋爱现象增多。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7、,也是不科学的。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

8、”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

9、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在东莞中学,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

10、?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能够考上东莞中学,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莞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

11、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即使在莞中是最棒的,走出莞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是人群很普通的一个,但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

12、地方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关于心理健康问题,国内外不少专家有过研究和论述。麦灵格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要三者都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我国著名医学家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下列因素:1、 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2、体质坚强, 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较高的效率;4、意志坚

13、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这全面说明了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的内容与作用等问题。按照以上专家们的原则论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等特征。当然,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相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按照前面谈到的一些原则,并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认为,要区别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特点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人在一生中,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着与之相应的心理特点。一个人的认识、情感、言谈举止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例如,中学生一般来说活泼好动,精力充

14、沛,勤学好问,喜欢探索。如果某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还象个小孩那样,喜怒无常,经常耍小孩脾气,或者对任何问题都拿不定主见,处处依赖家庭,人们一定会认为他的心理有点失调。2、个人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如果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就要及时自我调节,以求和社会协调一致,而不要逃避现实,更不能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健康,甚至成为违法犯罪者。3、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生活?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表现。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总是乐于学习的,而且能

15、将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去,从而取得良好或优异的成绩。这样的学习对他们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但有的中学生就不是这样,他们或盲目地认为自己太笨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或抱怨自己某学科没学好是老师差劲,于是怨天忧人,苦闷失望。由于思虑过度,产生失眠,以致神经衰弱,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4、是否有完整的人格? 心理学家勃痕说:“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即他所想的、说的、做的是统一的。所以只要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上具有某些特点,一般就可以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怎样去行动。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私欲和良心冲突,行为和思想矛盾,主体的自觉意识统一不了等,就会导致人格分裂,甚至造成心理(精神)

16、疾病。应该指出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这里提到的只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特征。造成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致使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生理原因主要有传染病、中毒、外伤和躯体病症等,它们可以引起大脑机能活动失调乃至脑组织损伤,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精神障碍。另外,精神创伤在致病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明显心理疾病的占5.477.6。再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惊险的遭遇,父母的离异,亲人的死亡,生活中的某些急剧变化,导致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还有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中学阶段,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可能引起一些同学的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神经衰弱症状。学习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