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53509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霖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霖铃教学设计一、概述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教读诗歌,作为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的这首词抒写离情,通过对惜别场面和别后情景的描写,抒发深沉和离情别绪;通过秋景的衬托,写出男女恋人分别时的万千愁绪。它做到了雅不避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和谐共容。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把握意象,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

2、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情分析:1)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于诗词等文学类的阅读就更加少得可怜。2)高一年的学生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较贫乏。而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3)山区学生诗词基础差,朗诵能力不强。2学法指导:1)诵读法;2)讨论法;3)点拨法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本课综合运用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各种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3、。、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聆听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中凄美的意境,从而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1、一进感觉:初步感受。(1)听录音,全班跟读(2)初步感受刚才我们第一次共同走进这首词,听了录音,自己也读了一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首有关什么内容的词?(送别词)哪个词可以体现这一主旨?(伤离别)你们觉得这首词美吗?学生发言,言之成理即可。我的感受这首词很美,它是一种凄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3)知人论世是谁创作了这样一首凄美的词?柳永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

4、,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现存有乐章集。写作背景: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4)明确基调:通过我对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

5、介绍,结合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什么?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基调:低沉、哀婉、悲伤、凄清。2、二进文字:整体把握。下面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基调诵读这首词,让我们再次共同走进这首词的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是走进这首词的第一感觉的话,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这首词的文字,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上阕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3、三进意境:(通过分析意象去品味意境,进而分析词中所用的艺术手法)1)学生朗读全文2)通过几次

6、朗读,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幅爱人离别图,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词,通过分析意象去品味意境,掌握词的艺术技巧。(学生朗读、分析,教师点拨)明确:词中描写的景物 意象意境上片实写:寒蝉、长亭、骤雨凄切悲凉 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下片虚写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4、课外延伸(课堂练习):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滔。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请作简要分析。(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明确: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亦可)的手法,借助眼前烟水、飞鸟、青山和白滔等意象,通过遥望和凝思,想象别后友

7、人的情景,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来表达离情别绪。5、柳永的雨霖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离情别绪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通过前面的诵读、感悟,想必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深刻的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并作简要分析。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明确:此句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诗人想象与恋人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越发增添了凄清、伤感的情调。此句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6、四进本词:熟读成诵7、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

8、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从表现手法上看,有值得我们借鉴的: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设想别后场景,是虚写;铺写别时之情,是实写。七.课后作业:自读语文读本上的柳永的望海潮,感受其意境。附:板书设计词中描写的景物意象意境上片实写:寒蝉、长亭、骤雨凄切悲凉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下片虚写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师鉴赏技法指导探究讨论教师演示明确情景交融鉴赏方法开始导入新课学生美美地读教师演示学生归纳探讨教师出示例题演示图象学生思考得出结果简略介绍本诗其他抒情手法结束学生美美地听教师演示课件八、教学评价设计设计思想:我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