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439024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学号: 2013331 姓名:刘子豪摘要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 产物,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 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文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华民族的重要 精神支柱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 ; 理论价值 ; 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

2、础。朴素唯物主 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 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 20 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 社会进步, 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 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 然观的重要内容, 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中国在自 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 播和发展, 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改革开放 以来,自然辩证法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突出了 中

3、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和价值取向, 强化了自然辩证法的意识形 态特征和理论教育功能, 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马克思 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 社会实践相结合, 成为我国马克思 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 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马列主义著作蕴涵的真理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要求人们必须高度重视马列主义经典著 作的学习, 全面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指导人们的世界 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要求人们不能拘泥于马列主义的条条框框, 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而是始终要坚持和发扬实践主义精神, 在实践中运用、发展马克

4、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当代中国 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伟大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产生于西方的马 克思主义, 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砸 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并获得伟大的成功,其根本 原因乃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探讨它 的历史地位,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方面的地位, 即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 地位,也就是它与“老祖宗”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地位, 也就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

5、以及在凝聚民族 精神中的地位,也就是它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就第一个方面而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就第二个方面而言, 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 命题包括三层含义 : 一是说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 即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坚持 ; 二是历史定 位即“新阶段”,说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作 的贡献,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它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 发展了马克思主

6、义, 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 三是地域定 位即“在中国”,这是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地域特点, 说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而不是 在其他国度, 其立足点是近现代中国的具体国情, 所回答的是关于中 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理论新形 态都有自己的时代支撑点。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 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时代的需要决定 着理论的内容, 也构成了理论系所体现的时代性。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 理论,新的理论的产生也必将有力地指导新的实践。从世界范围看, 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7、 但冷战结束后, 国际局的确发 生了深刻变化。从国内看,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发 展过程的具体阶段来说,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 略的前两步目标, 从新世纪开始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新阶段有着与以往阶段不同的 特殊性。国际国内的这些重大变化,以及党自身的发展和变化,使党 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 也更需要新的理论来 指导,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 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 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

8、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中国共 产党九十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将马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 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形成 的,反过来,理论对实践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同时,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在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 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自 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 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一

9、直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导, 从而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 胜利,不仅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而且也取 得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建国的科学理 论和行动指南。 它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基础上, 正 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从而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 路,建立了新中国。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理论,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的思想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中 国的一系列根本的或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如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等,以及

10、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 都是 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行动指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 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 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 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它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是我国社会主义自 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正在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 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现当代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民族精 神是衡量国

11、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 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 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 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 民族凝聚力, 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 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 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 更大的作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必须是能够为中华民族在当代世界 上如何自立、 自强和发展指明方向的科学的理论。 历史已经证明并且 将继续证明, 能够担当这历史重任的, 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发展和指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也是激励和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

12、义的, 又是中国化的, 是时代精神和民族 精神的统一, 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 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体现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培育了 几代中国人民,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一致、 振兴中华的强大 精神动力和重要精神支柱。我们坚信 , 在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 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过程中 , 在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 , 马克思主义必将 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 指引我们不断前进 , 最终实现国家繁荣富 强、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参考文献 :1英柯林伍德 : 自然的观念 M 吴国盛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版,第4748页 2英柯林伍德 : 自然的观念 M 北京 : 华夏出版1995社,1999年第2版,第4748页: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38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