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368565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法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 总论.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制度:(1)著作权()专利权()工业版权()商标权()商号权()产地标记权()商业秘密()反不合法竞争.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体现:()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2)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容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产权存在 知识产权的特性:()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性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2)知识产权的法定性(3)知识产权的非密封性(4)知识产权的人格性和财产权的融合性()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知识产权的有限性,涉及知识产权的地区性,具

2、有严格的领土性,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尚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子自行消失,有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共同使用 知识产权的地位:指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它与否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或者是归类于何种法律部门。在国内,其属于民法的范畴,尅也采用民事特别法的立法体例,不必归于民法典第二编 著作权 第一章 著作权概述 . 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标的不同。前者的标的是无形的人类精神和智力活动的成果,同一作品可以同步被多数人使用;后者的标的是动产和不动产等有体物,在一定期空条件下,不能同步为许多人使用(2)权利的

3、完整性不同。前这也是一种绝对权力,但受到地区.时间权利自身的种种限制,直至进入公有领域,是一种不完整的绝对权利,后者属性是完整的,既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受地区的限制. 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1)保护对象不同。前者是通过保护作品的体现形式,而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思想.事实.措施等不是其保护的直接标的;后者所保护的是有新颖性发明性.实用性的发明发明,它抛弃体现形式而直接进一步到技术方案自身()保护条件不同。前者规定保护的作品是独创的;后者对同一内容的发明只授予先申请人()权力产生程序不同。前者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毕而自动产生,不必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后者必须采用国家行政授权的措施拟定权利人

4、,其产生需要专利机关的她别授权,进过某些程序才干产生(4)合用的领域不同。前者所保护的作品重要波及文学.艺术领域;后者重要保护在工业领域,与产品的技术方案息息有关. 国内著作权法的重要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原则()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3)作者权利与公共权利协调一致原则(4)与国际著作权法律制度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原则第二章 著作权的主体. 合伙作品的著作权如何行使:合伙作品的著作权归全体合伙人共有,行使著作权时要征得全体合伙人员的同一,对于尅也分割的合伙作品,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伙作品整体的著作权;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伙作品,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作品,合伙

5、作者对著作权的行使如果不能达到一致,则任何一方无合法理由不得制止她方行使. 汇编作品与合伙作品的区别:(1)前者的各作者之间不具有合意;而后者规定作者有共同创作的愿望()前者中各作者的成果是可以辨别的;而后者以合伙者的共同名义刊登. 国内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的规定:()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事实作者,即自然人作者,但法人或其她组织有权在业务范畴内的优先使用:(2)某些特殊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签名权,著作权的其她权力由法人或其她组织享有著作权的继受主体获得著作权的途径:()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合同获得著作权(2)因合同而获得著作权:A委托合同B著作权的转让(3)著作权的特殊主体国家:A

6、购买著作权B接受赠送依法律规定:自然人死亡后无人继承有无人受遗赠,或者法人.其她组织变更终结后无其她单位承受,其权利义务的著作财产权归国家所有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 作品成为客体必须具有的条件:()独创性。又称原创性,是指一件作品的完毕是该作者自己的选择.取舍.安排波及.综合的过程,即只要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复制,也不是以来既定的程式或程序推演而来的()可复制性,同一作品可以印刷.绘画.照相翻拍.翻印.复印等方式制作一份或者几分的特性. 不合用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策.决定.限令和其她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献,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表格.公式.

7、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种类及因素:种类:(1)违背一般法律原则的作品(2)违背社会公德和社会伦理的作品(3)故意妨害公共秩序的作品 . 国内著作权法的保护客体:()文学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等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照相作品()电影作品,以及类似制作电影措施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像作品和模型作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9)计算机软件(0)其她作品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1刊登权的内容:(1)将作品公之于众(2)授权她人将作品公之于众(3)严禁她人擅自将作品公之于众 刊登权特点:(1)只能行使一次,即告穷竭(2)一般不能转移(3)如因作

8、品的产生的权利波及第三人的,刊登权往往受到第三人权利的制约2.签名权的内容:(1)所行使可以用真实姓名,也可以用笔名别名.艺名()不签名,也是签名权行使方式之一3著作权财产权的内容:复制权,发行权,出版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演绎权,其她财产权利论述著作权的获得制度:自动获得原则。合格人的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的作品,不管与否刊登,根据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常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合同或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公约规定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一方面在中国境内出版的,根据本法享有著作权。 位于中国签

9、订合同或者共同参与国际公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初次在中国参与的国际公约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步出版的,受本法的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境外初次出版后,30日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职位该作品同步在中国境内出版第五章 邻接权. 国内图书出版者的权利:专有出版权,版式.装帧设计权 义务:()与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2)按期按质出版作品()重印再版作品(4)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有权严禁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复制音像载体. 邻接权的内容:()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和期刊的版式.设计享

10、有的权利(2)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3)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权利(4)广播电视台对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 论述邻接权和著作权的关系:联系:后者是前者产生的前提,但如无前者的保护,后者的保护又是不完全的 相似点:(1)都与作品有直接关系(2)都是法律规定的权利(3)都具有严格的地区性 不同点:(1)主体不同。后者的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涉及自然人和法人;前者的是出版者.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除表演者外,几乎全是法人(2)保护对象不同。后者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前者是通过传播者艺术加工的作品(3)内容不同。后者重要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刊登.签名等人身

11、权利和复制发行等财产权;后者见简答4(4)受保护的前提不同。后者是作品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已经产生就可获得保护;前者的获得须以著作权人的授权及对作品的再运用为前提(5)保护期限不同第六章著作权的运用名词解释:简答1、 著作权转让的特点(1)转让的对象仅限于著作的财产权(2)转让与作品载体所有权无关(3)著作权转让导致著作权主题的变更(4)著作权转让标的可以做多种选择(5)著作权转让与著作权许可使用有严格区别2、 著作权转让与著作权许可使用的区别(1)定义(2)前者导致著作权主体变更,后者并不变化著作权的归属(3)前者中的任何受让人均有权对侵害其财产的权利的行为提起侵权之诉,后者一般许可中的被许可

12、人对第三人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一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向侵权人提起诉讼,除非著作权人许可的是专有使用权。3、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特性(1)并不变化著作权的归属(2)被许可人的权利受制于合同的商定(3)被许可人对第三人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一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由于被许可人并不是著作权的主题,除非著作权人许可的是转有使用权。4、 著作权的其她运用:著作财产权除转让以及许可使用以外,还可以用来作为债的质押、信托、破产财团、强制执行、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以及继承的对象。第七章著作权的限制名词解释简答1、合理使用的条件:(1)使用标的须为已出版作品(2)使用的目的应仅限于个人的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是为了教

13、学或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需要()使用她人作品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她权利,并且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1、 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与合理使用制度,相似之处(1)其目的都是侧重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限制著作权人的权利(2)都只能使用别人已刊登的作品,凡未公开刊登的作品不再她们之内(3)使用她人作品时都无需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必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同之处:()前者的使用者只能是录音制作者广播组织,报刊社,后者却无主题范畴的限制(2)前者使用作品后应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后者不必()在前者著作权人声明不准使用的不得使用,而后者未附加这样的条件3、强制许可使用与法定许可使用的

14、区别:后者合用于乐意使用法律所规定的作品的特定人,不通过著作权人批准,但要向其支付报酬,如果著作权人声明不准使用的则不得使用。而前者程序较为啰嗦,在向著作权人申请许可未成功时还要向主管部门申请授权,通过强制许可证的形式获得作品使用权,并同样要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论述题1、 合理使用的法律要件:()使用标的须为已出版作品()须尊重被使用作品的人格权状态(3)须限于下列十二种场合与目的使用范畴(1)个人使用(2)引用()新闻使用(4)传媒转载转播(5)讲演作品的传媒看波报纸期刊,()教学与科研使用(7)公务使用国家机关在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畴内使用已经刊登的作品()“五馆”复制,本馆馆藏品图书馆档案

15、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免费表演免费表演已经刊登的作品该表演未向观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10)公共场合,美术作品的非接触式使用(1)汉译(12)以盲文出版将已经刊登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2 法定许可使用的法律要件(1)须作品以合法出版(2)须权利人无不需使用的意思表达(3)予以法律规定的目的和范畴是用范畴:(1)编写出版教科书(2)报刊转载。其她报刊刊载的作品(3)录音制作者制作录音制品(4)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她人已刊登的作品(5)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出版的录音制品第八章 著作权的保护简答1、 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要有侵权的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论述题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种类1、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刊登其作品的行为、未经合伙作者许可,将与她人合伙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刊登的行为、没有参与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她人作品上签名的行为、歪曲篡改她人作品的行为5、抄袭她人作品的行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措施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行为7、使用她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报酬的行为8、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措施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的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9、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