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36653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1. 曲突徙薪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132. 治水必躬亲治理水患的

2、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33. 及之而后知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来往于海上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134.蒲元识水蒲元传中说:蒲元生性多奇思妙想。在斜谷

3、的时候,为诸葛亮的部队铸造三千把军刀。刀打好之后,他说汉水既钝又弱,不适合用来淬火(制造的流程之一);蜀江的水很爽烈,是金属的精气所聚。(这种区别是上天注定的。)于是派人到成都去取江水。(回来之后)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说这里面掺了涪江水,不适合淬刀用。取水的人坚持没有掺其他的水,蒲元便拿刀在水里比划了一下,说这里面掺了八升涪江水。取水的人听了之后,叩头说,走到涪江边时,水翻了,洒掉一些。所以把八升涪江水加了进去。 135. 白圭经商有道白圭是西周人。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欠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

4、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武、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136. 避风行船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风。冬天,风是逐渐刮起来的,行船的时候可以做准备;只是夏天,在一转眼间风就刮起来了,往往遭到灾难。

5、曾经听说在江湖上做买卖的人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免这种灾害。一般夏天起风的迹象,在午后发生。想行船的人,一交五更就要起来,看见月亮星星光明洁净,四面一直到天边,一点云雾都没有,就可以出发;到了上午九十点钟就停船。这样,再不会碰到大风了。 国子博士李元规说:“生平游历江湖,没有遇到过大风,用的是这个方法。”137. 裴旻射虎北平那地方老虎很多。裴旻善射,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然后他就在山下修憩,四处张望,显出自得的样子。有一位老头对他说:“你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无能为力了。”裴旻说:“真虎在哪儿呢?”老头说:“从这往北三十里,常常有虎出没。”裴旻催马向北

6、而往,隐匿一个草木丛生的地方,果然有一只老虎跳出来。这只老虎的个头较小,但是气势凶猛,站在那里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马吓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差一点儿被虎吞食。从此他又惭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138. 李泰伯指瑕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惊讶,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

7、“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139. 王安石改诗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140. 王充论文与道有文采的人堪称人中豪杰。写出的文章犹如大树下有根,上有花叶,内有果实,外有皮壳。文词的形式犹如枝叶、皮毛。胸中有思想,落笔成文章,形式和思想内容相一致。情真意切则能

8、够文思敏捷,思想表达明晰。人写文章就像公鸡长羽毛,再漂亮的羽毛也是长的身体上,文章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内容,就如同公鸡白长了漂亮的羽毛。 文言文助读131140篇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每空2分,共40分)1、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突_乡_)2、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掌故_,胼胝_)3、不如估客之一瞥于涪津覆水 (估客_;津_)4、取水者捍言不杂 盖天下治生祖白圭 (捍言_;祖_;)5、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 往往罹难 (风景_;罹_;)6、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 次丛薄中 (有_;次_;)7、公瞿然,握手

9、扣之 于义甚大,于词甚浦 (瞿然_浦_)8、故文见而实露也 繁文之人,人之杰也。(文见_;繁文_)9、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以_;录_)10、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 疏八珍之谱(披_疏_)二、翻译下列句子。(每题10分,共60分)1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有火患。客人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2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力,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3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足以取予

10、,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4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写出的文章犹如)大树下有根,上有花叶,内有果实,外有皮壳。5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6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答案: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11、字(每空2分,共40分)1 突:烟囱 ;乡同“向”,先前2 掌故:故事旧例;胼胝:手脚上的老茧3 估客:此处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津:渡口4 捍言:强调;祖在;效法5 风景:起风的迹象;罹:遭受6 有通“又”;次:驻扎,此处作“隐匿” 7 瞿然:惊讶的样子;浦:大8 文见:文采显现;繁文:文章丰富多彩9 以:按照;录:邀请10 批:翻阅;疏:疏通,通晓二、翻译下列句子。(每题10分,共60分)1客人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2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3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4 (写出的文章犹如)大树下有根,上有花叶,内有果实,外有皮壳。5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6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