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365540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揠苗助长,完成下面各题。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谓其人曰:“!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默写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句子:_。意思:_。句子:_。意思:_。2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续写。看到“苗则槁矣”,农夫的儿子急匆匆地跑回家,他对父亲说:_。望着满地已经枯死的禾苗,农夫不禁感叹道:_。3“揠”、“苗”、“助”、“长”这几个字在新华字典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揠苗助长B.苗揠助长 C.苗揠长助D.揠苗长助4小明才三岁,妈妈就每天逼着他练钢琴,这让小明很不开心。请你用上“揠苗助长”

2、这个成语,劝说小明的妈妈。_两小儿辩日的写作特点。_2.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弈秋(_) 鸿鹄(_) 弓缴(_) 弗若(_)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思/援弓/缴而射之3说说整句话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_5这篇

3、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扬州清明(节选)张岱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注释展墓:扫墓。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饮胙(zu):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城中男女毕出 毕:_(2)席地饮胙 席地:_2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_3张岱的这篇文章反映了明清之际扬州人扫墓的哪些习惯?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清明当日,要拜扫

4、先人的坟墓。B.一日可以扫多处坟墓,不辞往复。C.祭祀先人,须备肴核纸钱。D.祭祀完毕,祭品要留给先人享用,扫墓的人不能食用。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 东:东方 问其故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 以:认为 始:始于C.去人近 去:距

5、离 孔子不能决决:判断,判定D.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知:知识2按要求改写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孰 为 汝 多 知 乎?4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

6、(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5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谈谈你的体会或感悟。_5.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两小儿辩斗(_)(2)我

7、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3)及其日中如探汤(_)(_)(4)孔子不能决也(_)(5)孰为汝多知乎(_)(_)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6.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岁寒三友)(材料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一,可以知道“古人

8、称岁寒三友,即_、_、_也”。在霜雪之时,此三者没有枯落,是因为“_,_”(填写原文语句)。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落的。B.天气冷了,就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落。C.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落的。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匡衡字稚圭(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匡(kun)衡:西汉经学家。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凿洞。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衡乃穿壁引其光。_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

9、(选一选)( )A.囊萤映雪B.凿壁借光3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推敲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1对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

10、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炼之未定(_)观者讶之(_)岛具对所得诗句(_)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_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_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9.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1)反归取之(_)(2)至之市(

11、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宁信度,无自信也。_3“郑人买履”由于_一书。同样出自这本书的成语还有_。10. 小古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读小古文完成填空。人物观点现象依据一儿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_远者小而近者大一儿_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两小儿分别从两个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儿以_的角度,一儿则以_的角度。两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可见他们是_的孩子。2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写一写。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笑曰:_。3文言文篇幅短小,事中见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