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操作规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36269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6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常见操作规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目录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10、穴位贴敷操作规程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12、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13、牵引治疗操作规程14、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操作规程15、低频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16、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操作规程17、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18、超声波治疗操作规程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

2、疏通 经络,从而达到扶正 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 病。【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 伏,棉签 ,棉球,镊 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操作方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 在穴位旁边,右手持 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 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 棉球,夹住针身下端, 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 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 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1.3 舒张进针

3、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使针从左 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 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0-69提揑逬针袪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 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2.2 深度:是指针身刺

4、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 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 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3. 行针基本手法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 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 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

5、重等 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 起到了作用。4. 补泻手法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 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 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 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

6、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 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 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 分钟。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 现意外,紧急处理。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 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 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7、】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 用卧位。2. 妇女怀孕3 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 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 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 亦不应针刺。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 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

8、、胁、缺盆等部位的腧 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 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 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 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 故的发生。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 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 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 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二)、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目的】三

9、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 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常用 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适应症】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 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用物准备】治疗盘、三棱针、0.5碘伏、棉签、弯盘等。【操作方法】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1. 腧穴点刺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3 cm,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2. 刺络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

10、出血,然后用 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3. 散刺 又叫豹纹刺,按不同疾病有两种不同刺法:3.1 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严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3.2 扭伤、挫伤后局部瘀肿,在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 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经 过严密消毒过的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调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 刺入0.5 c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 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 患者取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施针部位,进行皮肤消 毒。3. 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中指

11、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 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 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刺法。4. 在施针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询问有无不适反应, 预防晕针。5. 操作完毕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三棱针刺激颇强,治疗时须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并须与医生配 合,还须注意预防晕针。2. 由于三棱针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3. 点刺、散刺必须做到浅而快,切勿刺伤动脉、出血不宜过多, 一般以数滴为宜。4. 身体虚弱,气血两亏,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止住 的患者,不宜使

12、用。5. 每日或隔日针治1 次,35 次为一疗程。急症也可每日治两次。 如治疗需出血较多者,每周治疗12 次为宜。(三)梅花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梅花针法是以特制的多支短针组成的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 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又称“皮肤针”、 “七星针”,是由 古代九针中“镜针”演变而来。十二皮部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运用 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适应症】梅花针的适用范围很广,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如近视、视神经 萎缩、急性扁桃腺炎、感冒、咳嗽、慢性胃肠疾病、便秘、头痛、失眠 腰痛、皮神经炎、斑秃、痛经等。【用物准备】治疗盘、75%酒精棉球、无菌

13、梅花针(即以57枚不锈钢针固定在略有弹性2030cm长的针杆一端制成)、无菌镊子、弯盘。【操作方法】1,持针式 手握针柄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2叩刺法 将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 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3叩刺的部位 皮肤针叩刺的部位一般分为循经、穴位、局部 叩刺3种。(1) 循经叩刺 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 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阳气;五 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 以下部位,因其分布着各经的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 经络的疾病。(2) 穴位叩刺

14、 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 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上常于各种特定 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处进行叩刺。(3) 局部叩刺 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 的瘀肿疼痛、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4叩刺的强度 叩刺强度是根据刺激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一般分轻、中、重3种。轻刺激 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病人无 疼痛感为度。适用于老弱妇儿、虚证患者和头面、五官及肌肉浅薄处。中等刺激 介于轻重刺激之间,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 者稍觉疼痛。适用于一般疾病和多数患者,除头面等肌肉浅薄处外,大 部分部位都可用此

15、法。重刺激 用较重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患者 有疼痛感觉。适用于体强、实证患者和肩、背、腰、骶部等肌肉丰厚处。5治疗时间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间 隔35日。【操作程序】1、暴露叩刺部位,以75%酒精棉球充分消毒皮肤。2、术者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住针柄前端,运用腕关 节上下弹力进行由轻到重叩击。3、叩刺时要求针尖与皮肤呈垂直点,针尖触及皮肤即迅速弹起, 动作连续,一般每分钟约6080次。4、根据部位大小,掌握叩刺时间,一般每次515分钟。5、叩刺完毕,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叩刺部位。6、将梅花针用棉球擦净,泡入消毒液中。【注意事项】1、叩刺前应检查梅花针有无倒刺或不平整现象,有则不宜使用。2、叩刺时用力须均匀、稳准,切忌拖刺、斜刺。3、根据病情,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手法叩刺,一般初次接受治 疗宜轻刺,即皮肤经叩刺后呈潮红状,不出血为度。中叩刺即以皮肤潮 红有丘疹为度。对某些顽固病症,如神经性皮炎,即可重刺,以皮肤轻 微出血为度。4、局部皮肤有外伤、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