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36007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直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 ,这局部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教材先让学生认识角 ,再让学生认识直角。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教材 ,先让学生观察实物 ,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 ,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逐步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 ,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 ,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根底。本课的

2、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做画画 ,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安排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 ,以及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 ,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第1题的模仿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7题是“做做画画第3题的模仿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6题是画直角标记 ,练习二十二第

3、8题是让学生找直角 ,练习二十二第9题是让学生指出各个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 ,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

4、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 ,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局部是复习引入:首先 ,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并说明理由。其次 ,让学生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 ,让学生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局部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第二局部是探索求知:首先 ,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 ,抽象出直角的图形 ,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记。接着让学生举

5、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拟、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 ,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直角 ,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 ,但不是直角 ,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学生在矛盾中提出疑问 ,然后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索 ,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

6、决问题 ,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 ,让学生试着自己动手画出一个直角 ,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讨论 ,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一边示范 ,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 ,并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 ,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开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局部是实践应用。首先 ,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 ,让学生拿出一张纸 ,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 ,折

7、好后交流自己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次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 ,进一步稳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再次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 ,通过画直角标记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直角的判断能力 ,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接着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 ,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的角 ,开展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

8、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

9、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 ,并布置作业 ,完成第7题。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

10、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

11、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 ,根本表达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能完本钱课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 ,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表达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 ,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开展。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