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35824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0 引言21 人事风险的含义、特征及危害21.1 人事风险的含义21.2 人事风险的特性31.3 人事风险的弊端改成危害32 人事风险的主要表现42.1 企业内部人员职业操守42.2 商业机密的外泄42.3 “中央集权”制的存在52.4 信息失真和阻滞52.5 重点人才流失52.6 企业内部派系林立,争权夺利62.7 违反客观规律的冒险行为62.8 任人唯亲,庸才难以胜任62.9 违反安全生产条例行为73 人事风险产生的内外原因分析73.1 内因73.2 外因84 人事风险的规避措施94.1 正确认识人事风险,增强预防措施94.2 加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员工道德建设94.3 建立职业

2、道德水平评估体系104.4筑起职业道德和法治体系两道防线104.5 任人唯贤,唯才是举114.6 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留住重点人才流失114.7 多人掌握企业核心业务分散风险系数124.8 合理分权,权责分明124.9 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建设12结论14致谢15参考文献16企业人事风险问题研究0 引言我们常说商场如战场,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风云中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实在少之又少。70年前,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十大上市公司如今只剩通用电器一家!40年前的世界500强企业现在只剩下差不多200家!不计其数的企业在市场这片急流险滩上遭遇风险的礁石,或倒闭或沉默。市场风险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现在几乎所有企业的管理者都始终对企业或已经悄悄面临,或正在一步一步靠近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但是不少企业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上,而忽略了人事风险。经过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乃至衰落,消失,都与没有正确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关,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最为关键的,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人又是企业中一个最大的变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企业的管理。然而即使企业注意到人事风险,但由于人事风险是一个新课题,学术界正在不断的探索中,企业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没有一套系统有效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因而在实

4、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常常无法正确地规避风险,最终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试图从人事风险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人事风险的含义、特征和危害、表现,分析人事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规避原则,以期对企业化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提供有益的借鉴。1 人事风险的含义、特征及危害1.1 人事风险的含义人事风险是企业经常面临的风险之一,首先它是一种风险,具有破坏性;其次这种风险与人紧密相连,是人事领域中存在的风险1155。人事风险不同于保险学范畴的风险。它从企业的角度看是指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上的不善或制度上的缺陷而导致员工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从员工的角度看是指企业员工的行为指向偏离企业期望和目标,或

5、由于员工的行为违背客观规律、越轨等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人事风险的这个定义表明,首先,人事风险的险源潜伏于企业自身。其次,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原因它最终是由员工造成的,受当事人主观意志支配。第三,它并非不可抗力,只要企业制度健全,措施到位,化解和减少人事风险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人事风险属于内部的、人为的、主观的风险。1.2 人事风险的特性1.2.1 可控性人是人事风险的始作俑者。无论人事风险的表现形式如何,或为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不及时,或为制度不健全为人所利用,都是组织内部从业人员造成的,受当事人主观意志支配。它并非不可抗力,只要制度健全,管理严格,措施到位,化解人事风险是可能的1161-1

6、62。1.2.2 隐蔽性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而动机又由需求而产生。组织之所以会有人事风险,缘于当事人有越轨行为,而这种行为是其非分需求的外在表现,当事人的非分需求才是人事风险的根源所在。但当事人要满足其非分需求,绝不会明目张胆的公开为之,而常常采取一切手段加以伪装、掩盖,以逃避惩罚。这种伪装和掩盖给识别、判断和防范人事风险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换而言之人事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1.2.3 突发性天有不测风云,企业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在很短时间内突然爆发风险,让人措手不及,造成的危害往往难以挽回。比如像企业重点人物的突然跳槽,这是平时难以观察到的,它的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场突发性的致命人事风险。

7、 1.2.4 相对性人事风险的大小与当事人的职位高低相关。就组织内的权利结构状况而言,一般是职位越高,权势越大,引发风险的等级就越高。因为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位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掌控和调动资源的数量,也决定了其所受监督的多少。一个人可以断送一个组织,尤其是企业,这决非危言耸听。1.3 人事风险的弊端 改成危害1.3.1 企业资源严重浪费,有形资产被非正常损耗用人不当,人浮于事等现象可能会造成企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资源闲置或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资源的利用,降低企业效益。公司人员还可能通过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中饱私禳等来侵吞企业资产;钻法律和财务制度的漏洞,将企业利润转移出去以供个人享用;

8、在正常的业务活动中,牺牲企业利益,向交易对方无原则让步,以公换私。而信息失真或阻滞、官僚主义的存在都会导致公司决策层的判断和投资失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葬送了整个企业前途和命运。 1.3.2 企业组织文化遭破坏企业内部派系林立,争权夺利,拉帮结派,会使良好的企业文化遭到人为破坏,扭曲利益关系,偏离价值取向,工作环境复杂和人际关系恶化,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激发,群体优势得不到发挥。重点人物的跳槽也可能会令企业人心涣散,破坏企业良好环境。2 人事风险的主要表现2.1 企业内部人员职业操守丧失我们常会听到与金钱密切挂钩的银行业监守自盗。像这种就是内部人针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它的常用手法包

9、括:内外勾结,里应外合,合伙坑害企业;在正常的业务活动中,个人索要、收取好处费,作为利益交换则是牺牲企业利益,向交易对方无原则让步,以公谋私;钻法律和财务制度的漏洞,将企业利益转嫁供个人享用,占有侵吞企业资产;利用公权和工作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换取个人物质利益221。较为典型的就是巴林银行因其设在新加坡分行的明星交易员尼克李森进行未经授权的证券价格的套利交易而亏空高达14亿美元的交易损失,最后落得以1英镑卖给了荷兰国际集团的悲惨下场。2.2 商业机密的外泄内部员工因为对公司信息十分了解,所以如果背叛公司,给公司带来的损害应该会是最严重的,尤其严重的就是商业机密的泄漏。商业机密是企业打硬仗的致命

10、武器。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强有力的手段。如果掌握企业知识产权或核心机密的人员把信息和机密出卖给了竞争对手,那么就很容易引爆企业风险系数。例如先前轰动一时的台湾Y公司的辞职员工刘某在任职时,先后传送三封电子邮件,将Y公司的晶圆制作流程与配方,以及八寸晶圆技术资料,寄给其竞争对手上海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公司的一名大陆籍高级职员而导致Y公司惨败。2.3 “中央集权”制的存在企业中的某些高层领导大权在握,高高在上,听不得大家的半点意见;偏听偏信,处事偏私,对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彻,盲目武断,最终导致企业衰退的也不在少数。福州龙华大厦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它是一个以经营宾馆业为

11、主的综合性服务企业,1992年4月1997年6月,王学光任龙华大厦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期间,引进了所谓“能人”原亭江粮站副站长江爱梓任龙华大厦贸易一部经理。龙华大厦从巅峰状态一下掉入谷底,难以起死回生,其中最大失误就是王学光对江爱梓过份信任,放弃监管,使他完全失控,独揽大权 。根据龙华大厦与江爱梓签订的承包合同规定,龙华大厦每月提供100万元流动资金给贸易一部做铺底资金,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年龙华大厦提供贸易一部的资金就高达4000多万元,王学光既没有做仔细的市场调查分析,更没有严密的科学论证,只凭个人经验,主观意识、草率行事、盲目审批,叫财务付款,对贸易一部经营状况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致使企

12、业资金管理失控,龙华大厦“轰然倒塌”。2.4 信息失真和阻滞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词叫“信息孤岛”,企业要谨防出现这种现象,对信息的处理一定要准确、及时。企业如果组织结构偏直线型,那么信息的传递就更是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像跨国企业信息的传递更需要准确及时。现代企业的决策、运营、监控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网络如同企业的神经系统,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没有畅通无阻的信息网络,科学决策与风险监控只能是一句空话1159。打个比方,如果企业人员为了某种目的提供虚假的情报、截留信息,或者颠倒是非,人为造成信息失真和阻滞,企业再基于这些不真实信息做出决策,就会给企业带来风险。2.5 重点人才流失一个企业总

13、会有自己的重点人物,“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谈过这样的感受:“即使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技术人员和组织人员,4年之后,我将仍然是钢铁大王”。这句话就道明了企业关键人物的重要性,如果企业关键人物跳槽势必要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现在的公司讲究团队合作,因此,跳槽可能是一个人,也有可能会是一个小组、一群骨干技术人员甚至是公司主要经理人员集体出走。当一个关键人物离职时,企业有时还能应付,但如果是后种情况那么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就会极大。整批人马一旦离开,就会使企业组织涣散,人心惶惶,公司的正常运作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离职人员加入新企业或自己创办的新企业往往会对原企业形成

14、强有力的竞争。他们往往掌握了原企业的技术机密、了解原企业的运作方式、销售渠道以及原企业的优势与劣势,他们离职的同时往往也带走了原企业的大批客户,他们所拥有的技术资源以及关系资源常常会使新企业比原企业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它加剧了原企业内部的恶性循环:企业员工离职建立新企业越多,就会使得企业老板越不信任外部专业人才,这种不信任又会导致更多的员工离开企业,原企业就更加得不到发展。2.6 企业内部派系林立,争权夺利企业内部的争权夺利,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内部如果分成几个派系,彼此之间不互相帮助,钩心斗角,反而互相打压肯定会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由于企业内部彼此之间发生名利

15、之争,彼此排斥对方,相互拆台,钩心斗角,导致大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不重要的地方而忽视了工作。更有甚者为了个人恩怨,不惜损害公司的利益,在工作中打击对手,破坏对方成果,导致大量的资源大量浪费,企业内部人心涣散,最后导致大家工作效率下降,使个人和企业都受到很大伤害。2.7 违反客观规律的冒险行为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才可能获得成功并规避所存在的风险;反之,则注定要失败。如果领导者不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不掌握客观规律,不了解有关规则或者有的人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有意违背,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原不该承担的风险带给企业,就会把事情做坏,造成损失。所以不顾客观规律、缺乏科学态度的蛮干行为,不管其动机如何,都是人事风险1160。就好比A产品今年销量特别好,某公司经理看到后就想投入大笔资金建生产线生产A产品,但没考虑到现在的供求关系已经得到了满足,结果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灵,最终拖垮整个企业。 2.8 任人唯亲,庸才难以胜任 任人唯亲无疑是对企业最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种情况在私营企业尤为严重。著名的王安电脑公司就因为任人唯亲而倒闭。1986年王安因身体原因将公司的管理大权交给了自己两个缺乏管理经验的儿子,当时董事们极力反对,但王安仍一意孤行。其子上台后,缺乏王安所具有的科学家头脑和科学管理能力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而且刚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