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34750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以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二、教学目标:1. 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四、教学准备: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

2、、画纸等。五、教学过程:一. 练习、观察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二. 介绍知识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

3、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明

4、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三. 欣赏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1.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2.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3. 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四. 交流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

5、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五. 创作1. 老师示范: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2. 学生练习: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2. 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六. 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1. 评出“最佳效果奖”。2. 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3. 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七. 延伸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六、教后记:第2课 色彩的纯度渐变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

6、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二、教学目标:1. 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创作图案画。2. 掌握纯度渐变的调色方法。3. 体验纯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学习色彩纯度渐变的知识及色彩调配方法。2. 掌握调色时的渐变规律,绘制丰实、有趣的纯度渐变图案。四、教学准备: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五、教学过程:五.练习、观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渐变需要加入什么颜色?怎样加入?(

7、学生集体回答)老师今天又带来了几幅渐变图,好看吗?这几幅画中有一幅跟别的效果不同,请仔细观察把它找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受明度渐变与纯度渐变的区别)这种色彩的变化虽然也是渐变,但与明度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纯度渐变。(板书课题)六.介绍知识色彩的纯度又称色彩的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灰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掺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

8、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地掺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察觉出来了。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色彩的节奏,节奏所产生的调性同样可以表各种美感及情感。它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生动的;它既能倾诉悲伤,也可以歌颂欢乐。(1)渐变节奏:渐变的节奏能够产生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缓慢、平滑的变化,容易产生统一的动势和起伏柔和的优美姿态,无疑能够在色彩结构中产生凋和性

9、特征。(2)反复节奏:用色彩结构中同一种要素或同几种要素的变化与对比组成一种变化形式,将这一变化形式在画面上反复出现,就能构成丰富而有秩序的视觉效果,形成此起彼伏的优美节奏。(3)无调性节奏:自由变化的节奏往往动感强,富有表情、激动、丰富、有生气,但组织不当容易杂乱无章。七. 欣赏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纯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3.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4.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八. 讨论比较了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不同,做色彩的纯度渐变效果需要逐渐加入什么色?师总结:纯度高的颜色,加入了又黑色和白色调出的灰色或其他对比色,纯度就降低了,就会形成色彩的纯度渐变。四. 创作4. 老师

10、示范:教师用红色加灰色、红色加绿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2. 学生练习: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纯度渐变的图案画。5. 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五. 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1评出“最佳效果奖”。2 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效果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六. 延伸寻找色彩的纯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六、教后记:第3课 风 一、教材分析: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命题画创作题材,为的是让学生更关注生活及自己周围的事物,也让学生由此及彼,放开思路,回忆更丰富多彩,更妙趣横生的内容,从而引发联想。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有给人

11、带来舒适的轻风、微风,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狂风、飓风,各种各样的风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本课旨在让学生体验风、感受风,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表现以风作为主题的作品。二、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奇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2.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3. 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人自然及生活的美好。三、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表达丁画面中。2体验风来时的教学组织及时间的调控。作画大胆、自由,作品生动、富有创造力。四、教学准备:师:范画、彩色皱纹纸条、风车生:课本、画纸、水彩笔、油画棒五、教学过程:九. 实验瞧!这

12、是什么?(老师出示彩色皱纹纸条)漂亮吗?告诉你们如果让它飘起来会更漂亮。那怎么做它才会飘起来? (老师把彩色皱纹纸条发给学生,学生动手尝试)同学们真聪明,用了很多的方法让彩色皱纹纸条飘了起来,真漂亮。是什么让彩色皱纹纸条飘起来的?(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是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风。(板书课题)十. 介绍知识什么叫风?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是一个向量,风包括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十六个方位表示,以拉丁文缩写记录。如N、E、S、W分别代表北、东、南、西风;NE代表东北风,SE代表东南风,SW代表西南风,NW代表西北风。风速是指空气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

13、位。当风速达到170米秒或以上时,称为大风。风是怎样驱动的?风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有叫吹南风,有时吹北风,风为什么有大小?答案很简单,是由于大气压力不均匀造成的。使风驱动的原动力是人阳,而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而使地球卜形成不同的高、低压带和风带,同水往低处流一样,空气也是高压流向低压。然而,由于地球的自转,使空气运动产生偏转(北十球偏右,南半球偏左),再加上地球表面山峦起伏,海陆分布不均。对牛气流动又产十下讲一方的影响。十一. 游戏现在让我们到操场上找找风。(师生一起到操场上,记着带彩色皱纹纸条)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风得感觉。风能看得见,摸得着吗?你借助什么东西找到了风?(风

14、吹得彩色皱纹纸条、风吹得树叶树枝、风吹得衣服) 还有什么东西能看出风得存在?十二. 欣赏风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在画中?让我们来欣赏几幅关于风的作品。5.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6.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五.创作6. 老师示范: 思考:借助什么表现风。勾线:用黑色勾线笔画出物体。上色:多用色彩表现。2. 学生练习: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表现风的想象画。7.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六.评价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评出“最佳表现奖”“最有进步奖”。七.延伸让我们来读读书中得“知识窗”。请运用课后时间查阅资料,搜集有关现在人类运用风能的知识,下节课交流。六、教后记:第4课 风筝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飞行单元的第一课,风筝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理解作为玩具的中国风筝在飞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要求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忆和体会放风筝的情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放风筝的内心感受。教材要求创作时画出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和有趣的放飞感受,以此来表现内心对风筝的真实感受。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风筝的造型特点,理解对称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飞行物体的基本常识,体验放飞活动的乐趣。2. 表现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三、教学重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