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34518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基本知识点(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生态学 (ecology) :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重心是生态系统2.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的四个层次:个体 :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映。种群: 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 龄结构比、性比、种内关系和空间分布结构等。 60 年代前是研究主流。群落 :栖息在同一区域中的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群落的结构、 演替、 多样性、稳定性。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 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物圈: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 圈和大气圈

2、的下层。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分为野外、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野外 是首选、并且是第一性的。如了解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实验研究 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优点是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比较 可靠,重复性强。 自然条件下试验法,如驱除寄生虫以研究雷鸟种群的动态。理论研究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种群动 态,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预测结果还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根据现实通过修改模 型参数,使研究结果逐步逼近现实等。第二章 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 : 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 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

3、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2 环境 :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3 生境 :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和(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 )。生境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4 限制因子 :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 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 而限制其生存、 生长、 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5 生态幅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 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称为生态幅。6 内稳态 :生物通过控制体

4、内环境 ( 体温、糖、氧浓度、体液等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其作 用是: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7 适应组合 :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 的适应特性,就称为适应组合。8 光补偿点: 植物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种植物的光饱和点。9 长日照植物 :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因种而异)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油菜、萝 卜。10 有效积温法则 :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 常数。11 阿伦( Allen )规律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

5、变小变短的趋势,以减少散热量。12 贝格曼定律 :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个体有增大的趋势;二简述题1 生态因子作用有何特点 ?答:( 1) 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 他因子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 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 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 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 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 如地形因子; 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

6、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 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 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 不可缺少; 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 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 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6) 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 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2 简要说明光周期对动物的影响?答:光周期影响动物的行为方式和繁殖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决定动物的迁徙、迁移或洄游的时间;(2)影响鸟兽换羽、毛(短光

7、照、限食、限水);(3)影响动物的生殖时间。鸟类在长光照一个月后可繁殖;(4)影响动物的冬眠和滞育(常与温度有关)。3 海洋动物是如何调节渗透压的 ?答:海洋是一种高渗环境,其水域盐度在32%38%,平均 35% 。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大致有三种渗透压调节类型。等渗动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胆、贻贝。不存在渗透失水或得水,无须调节。高渗动物 :海月水母、枪乌贼、龙虾等,在体液中保存尿素和氧化三甲胺而略呈高渗。这类 动物增加渗透得水途径,常须调节以排除多余水。多余的水靠排泄器官排除。它肾脏较发达,经常排稀尿; 鳃经常摄盐, 以保证体内水和盐离 子的平衡。低渗动物 :海洋硬骨鱼,甲壳动物、软骨鱼类

8、。这类动物增加了渗透失水途径,常要调节以 使失水得到补充。水分补充途径,主要靠饮大量海水,以排泄器官和腮排出溶质(尤其是钠) ,以保证体内水 和盐离子的平衡。4 陆生动物为了保水形成了那些节水特征?答陆生动物为维持水平衡,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形成了许多节水适应:(1)减少呼吸失水:大多数陆生动物都能进行呼吸水分的回收。即呼吸道较长,且迂回曲 折。鼻腔冷凝水,重吸收。(2)减少排泄失水:有些脊椎动物如鸟、兽的肾脏,重吸收能力强,可以产生比体液的渗 透压高的浓缩尿。(3)排泄含氮废物上的保水性:水生动物:排氨(NH4+ ),氨有毒性,到累积到有害浓度之前须迅速排出,耗水量大。据研 究,鱼的鳃排出

9、1g 氨需吐水 300500ml。陆生动物 :无法为排氮而承受如此大量的水分丧失。排尿素、尿酸。 排泄尿素的动物:少数无脊椎动物、两栖类、龟、哺乳类; 排泄尿酸的动物:昆虫、爬行类、鸟类。(4)减少体表蒸发失水:陆生动物皮肤的 含水量 总是比其他组织少, 同时皮肤中含有 脂类 ,可以限制水分的移动。 如 蜥蜴和蛇。5 简述生物的内稳态机制。 答:内稳态机制,即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 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 它或多或少能够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具有内稳态机制的生 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 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除 调节

10、自身体温的机制以外, 许多生物还可以借助于渗透压调节机制来调节体内的盐浓度, 或 调节体内的其他各种状态。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是生物扩大环境耐受限度的一种主要机制,并被各种生物广泛利用。 但是,内稳态机制虽然能使生物扩大耐受范围,但不可能无限扩大。6 骆驼是如何通过形态和生理途径来适应沙漠环境的 ? 答:骆驼清晨取食有露水的植物嫩枝叶或多汁的植物获得必需的水分,尿浓缩最大限度减 少水损失; 驼峰和体腔中储存脂肪, 代谢时可产生代谢水,以弥补水分不足;白天可吸收大 量热使体温升高,以减缓吸热过程和出汗失水,晚上温度低时,皮下脂肪转移到驼峰中,把 白天吸收的热量加快散发出去,让体温降低;骆驼只要获

11、得一次饮水机会,饮水量很大。7、光质对植物的作用有哪些方面?答: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属于长波光,蓝紫光属于短波光。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 多的部分, 具有最大的光合活性, 红光还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 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所吸收。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 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蓝紫光和青光对植物伸长生长及 幼芽形成有很大作用, 能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其形成矮态, 能促进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 红光影响植物开花、 茎的伸长和种子萌发。 红外线和红光是地表热量的基本来源, 他们对植 物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地以热效应反映出来。8、试述光的生态作用。(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

12、响。(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 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 D 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 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 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 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 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 即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 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 有十分明显的影响。9、论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温

13、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 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 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说来, 生物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升 高而加快, 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 生 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 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 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 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的影响。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 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这是温度对生物的间接影响。10、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4、(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光合 作用的原料。因此,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 热,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动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水量对植物的生长也有最高、最适和最低3 个基点。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只有处于最适范 围内, 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在水分不足时, 可以引起动物的滞育或休眠。(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水分状况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因素通常是以降水、空气湿度 和生物体内外水环境三种方式对

15、生物施加影响, 这三种方式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生物的生长 发育和空间分布。 降水是决定地球上水分状况的一种重要因素, 因此, 降水量的多少与温度 状况成为生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我国从东南至西北, 可以分为 3 个等雨量区, 因而植被 类型也可分为 3 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及干旱荒漠区。填空题1、生理有效辐射中, (红橙 )光和( 蓝紫)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2、光照强度达到 (光补偿点 )时, 植物吸收与释放 CO2 的速率相等; 达到( 光饱和点 )时, 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3、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四个研究层次。4、 光因子主要从 光质光强光周期方面作用于生物。5、生物的大环境包括 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6、 生活在海洋高渗环境中的动物,其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为 直接吞水、食物水、和代谢水。7、 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常表现在 形态上、生理上和行为上。8、 陆生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有 皮肤蒸发、呼吸失水和排泄失水。9、陆生植物可分为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10、生活在海洋高渗环境中的动物,其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为直接吞水、代谢水和食物水。第三章种群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2构件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在此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