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高中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32801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安高中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都安高中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都安高中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都安高中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都安高中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都安高中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安高中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期末练习二答案1、D【解析】D项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ABC三项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2、C【解析】A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属 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相通”。 B 项表述有误,依据原文,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晋唐画家的“才气、学养、心态”以及“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D项强加因果,“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的原因并不是“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3、C【解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B项说“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错,

2、由原文“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可知,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保留了晋唐时期的艺术形式。D项说“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属于无中生有。4、B【解析】宾:服从,归顺。5、C【解析】因:连词,于是,就。A助词,与“署”构成“所”字结构;助词,表被动。B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代词,指代事情。D介词,在;介词,比。6、略【文言文参考译文】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人。起初做郡里的小官,后被举荐为孝廉,被公府征召。孙坚组织义军,黄盖跟随他。孙坚在南部打败了山贼,在北部击退了董卓,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孙坚去世后,黄盖追随孙策、孙权,披甲与敌交战,

3、冒死攻城掠地。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 有贼寇作乱的郡县, 就任命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督察驾驭,黄盖便任命了两个掾吏(副官),分别主管各部门。他教导说:“我这位县令没有什么才德,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凭文官(的才干)而著称。如今贼寇还未平定,而我常有行军打仗的任务,把公文处理的事务全部托付给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管理好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处理公务,签署公文。如果有奸诈欺骗的行为,我最终不只会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应各自尽心尽力,不要成为众人中先犯错之人。”刚开始那两个掾吏都畏惧黄盖的威严,早晚谨守其职。久而久之,掾吏们因为黄盖不看文书,渐

4、渐纵容了一些事情。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觉察,掌握了两个掾吏不奉公守法的几件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酒宴招待,乘机拿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责问。两个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认罪。黄盖说:“以前已经告诫过你们,最终不只会用鞭抽杖击来惩罚你们,这不是骗你们的。”于是就把两个掾吏杀了。全县官吏大为震惊,恐惧不安。后来黄盖转任春谷县、寻阳县县令。凡是他所任职过的九个县,都平安稳定。后来又升任丹杨都尉,黄盖抑制豪强,扶助贫弱,山越都诚心归附。黄盖外表刚毅严肃,善于关心照顾下属,每次出兵作战,士兵都奋勇争先。建安年间,黄盖跟随周瑜在赤壁抵御曹操,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相关文字记载在周瑜传中。黄盖被任

5、命为武锋中郎将。武陵郡的蛮夷造反叛乱,攻打城邑,(孙权)于是任命黄盖兼任武陵太守。当时武陵郡的兵员仅五百人,自以为抵不住敌人的强攻,于是打开城门,让叛军人马进入一半后,才突然袭击他们,斩杀敌人几百个,其余的都逃走了,全部回到各自的村落。黄盖诛杀了叛军的首领,跟随的人都予以赦免。从春天到夏天,叛乱全部平定,各个僻远的地方如巴、醴、由、诞的邑侯君长,都改变节操,捧着礼物前来请求接见,于是武陵郡境内便清平安定了。后来长沙郡益阳县遭到山寇攻打,黄盖又去平定讨伐。被加封为偏将军,最后病死在官任上。黄盖任职处理事情果断,做事从不拖延,吴国人都怀念他。等到孙权登基,追认评定黄盖的功绩,赐给他的儿子黄柄关内侯

6、的爵位。7、(1)A、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B、暗示出整理幽寂孤独的心理。(2)“造句之奇”“奇”在诗人以花拟人。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唾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构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却又无斧凿之迹。8、BD【解析】A中“其中李碧华受的影响最大”于文无依据;C中“这期间再无作品问世”错,原文是“期间再无如四十年代初般惊艳作品问世”;E中“以时间为顺序”不准确。9、(1)张爱玲是幸运的,她身前身后都有名;梵高是不幸的,他只能在死后成名。(意思对即可)(2)两次婚姻都是悲哀的,一次激情如火,一次平淡如水

7、,对比强烈。(意思对即可)10、(1)是全文的线索,是整理对张爱玲一生的概括。(2)是张爱玲对自己的宽慰,不管过去如何,都要忘记,应重视当下,快乐生活。(3)是张爱玲对自己生活和爱情的总结,充满了无奈和感伤。(意思对即可)11、我赞成那样的说法。(1分)她的不幸是指她痛苦的人生经历,她的幸运是指她灿烂的文学成就。(1分)她不幸的爱情使她的作品充满了荒凉与无奈。同时,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痛苦,才会对人生有更清晰的洞察、更敏锐的感觉和更深刻的理解。张爱玲的痛苦的人生经历,使她看见了世人所不察觉的隐性世界,使她对女性的命运有精妙的体察,对世道人心能一语洞穿。而她的作品也因此拥有了无穷的魅力。(4分)(意

8、思对即可)12、B【解析】A项应改为“篡改”,“窜改”的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篡改”的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篡改”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B项“从而” 一般用于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C项使用对象错误,“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班上同学有成绩高低之分,无品质好坏之别;D项褒贬误用,“指日可待”是褒义词,不能表示灾难很快来临;13、C【解析】A语序不当,后两个分句为递进关系,应是“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流通的商品,更是一件经过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

9、术品”。 B项,结构混乱,“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可改为“围绕高考”或“以高考为目标”;D. 搭配不当,“降低”和“流通环节”不能搭配。14、【示例】方言是地域性语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保存、传递着地域优秀文化,同地域人使用时会感到亲切;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们互补分用,互相影响,互相丰富。15、【写作指导】言论类材料作文是近年高考材料作文中的“新宠”。以2013年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就有福建(选用作家冯骥才的一句话为作文材料)、山东(选用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为作文材料)、广东(分别选用历史学家汤因比与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一段话为作文材料)等省采用名人言论作为材料,让考生根据对

10、名人言论的理解以及引发的感悟、联想,来立意构思作文。言论类材料作文因其不易套题宿构,而更有信度地检测考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水平。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材料给出的是爱因斯坦关于生活目的的深刻洞察与精辟见解(其原文是“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安逸和快乐不是生活目的的本身,那么生活目的本身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安逸和快乐不能算是生活目的的本身呢?怎样的生活目的才是有意义的?或者是说理想的生活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而活着,生命才更有价值?这些都是考生可以展开充分讨论,来各抒己见的。这道作文试题因其直指人生意义、人生价值这一每个人都绕不开的终

11、极命题,而具有极强的思辩性与道德教化、情感熏陶的功能。本次作文规定了写作文体议论文。考生应抓住“生活的目的”这一关键词语来深入挖掘,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如何”等不同角度来探讨“人生的目的”这一话题。以下立意,都是符合材料含义范围的。【参考范文】生活的理想与理想的生活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叫它猪栏的理想。”仔细玩味这句话,可以见出爱氏对于“猪栏理想”的鄙夷与不屑。生活的目的,抑或生活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为了在这个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活在人间,浑浑噩噩着虚掷光阴,这是对自

12、我生命的大不敬。而要让此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就必须点亮理想的明灯。我为何而生?这是每个有理智的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我以为,活着,就要活得有价值,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诗意。有这样的理想之灯的照耀,生命的航船才不致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迷途、倾翻。张立勇曾经是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的一个小小的卖馒头的厨师,只有高中学历的他硬是凭着刻苦自学,获得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学本科文凭,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在托福考试中取得了630的好成绩!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激励更多的人发愤图强。一些清华大学的学生尊称他为张老师,更多的清华学子亲切地称呼他是“馒头神”。学习改变命运,拼搏成就幸福。小张师傅以高远的理想来磨砺自我,奋发向上,攻

13、坚克难,追逐梦想。他活出了生命的价值,活出了自己的尊严,活出了生气盎然的诗意。可见,宏伟的理想正是达成理想生活的动力源。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不仅仅为改变自我命运,充实自我人生;更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周恩来从少年起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投身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数十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万众景仰;袁隆平怀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济世理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近半个世纪,埋头耕耘,孜孜不倦,取得累累硕果。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他们生活的理想是定位于造福人民,造福社会,造福国家乃至世界。这样的一种为全人类谋福利的理想,比之于仅仅为了一己之安

14、逸与快乐的猪栏的理想,简直判若霄壤。相反,有些人活着,是把自己的安逸与快乐建立在他人的辛劳与痛苦之上。夏桀的广建宫室,商纣的酒池肉林,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隋炀帝的龙舟巡游,慈禧太后的祝寿排场桩桩件件,哪一样不是为一己之安逸享乐而罔顾黎民百姓妻离子散、遭苦受难!正如臧克家诗云:“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为了多数人的理想生活而默默奉献的人,他的生活才更有意义,更具价值。只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而蝇营狗苟的人,他的人生处处流淌着极端私利的淋淋脓血,终将腐蚀的岂止是他的肉体,更是他的灵魂!19世纪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曾说:“一想到漫长的

15、、庸俗的一生等待着我时,我不寒而栗。”一个人若不像让此生过得庸庸碌碌,就得燃亮壮丽的理想之灯,去驱散人生征途中的重重阴霾,去照亮前方的泥泞道路,就必须用它的光与热来温暖我们卑微的一生,让生活充盈隽永的诗意!【佳作评析】57分本文从材料中“生活目的”这一关键词切入,引申出“生活的理想与理想的生活”这一富有思辨性的论题,立意符合材料内容。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引论部分先引述爱氏之名言,由爱氏“猪栏的理想”引发感悟、评点,然后提出中心论点,扣题并挈领下文。本论部分两层,第一层论述“宏伟的理想是达成理想生活的动力源”的道理;第二层,递进一层论述生活的理想不仅仅在于改变自我命运,充实自我人生,更在于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道理。整理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与对比论证法,事实论据典型丰富,论据使用手法灵活,或单用,或组合,或正反对照,或例前分析,或例后分析,或夹叙夹议,观点与材料契合,都具有雄辩的说服力。结论部分引屠格涅夫的名言,号召人们燃亮壮丽的理想之灯,让生活充盈隽永的诗意,情理并茂,颇有感染力。全文语言表达流畅,句式灵活,用词丰富,修辞得当,较有文采。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