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31378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全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5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观察在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想一想,空气不流通,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请写出你的解释。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小老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2、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鹰 (1)属于生产者的是 (1)草;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2)兔子、老鼠; (3)请根据图中给出的生物写出2条条食物链:草兔鹰,草老鼠鹰,草兔狐狸,草兔狐狸鹰;(4)如果大量捕猎狐,你认为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加)你这样推测的理由是: 狐狸大量减少,兔子少了主要天敌大量繁殖,从而鹰的食物充足,从而加快繁殖

2、,数量增加。3、阅读蜥蜴在沙漠高温环境下的观察记录,观察思考:活动描述时间气温地表温度体温从洞中钻出6-7时202825晒在太阳底下7-9时272932.6到处活动9-12时2730.836.6回洞12-14时40.353.839.5腹部离开地面14-18时34.247.439.5回洞18-21时252625(1) 从6时到21时,蜥蜴的体温是怎样变化的?上午,蜥蜴体温升高,到下午时达到最高39.5摄氏度,傍晚时又下降到25摄氏度。(2)在白天,哪些时间里蜥蜴的体温不断升高?(2)6-18时蜥蜴的体温不断升高。(3)在一天最热时间段中,蜥蜴的体温能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下的原因是什么?在最热的时候

3、回洞降温,在后来出来活动时减少身体和地面的接触。4、准备两盆豆苗,两个纸盒,在盒的底部一端开个窗户。把两盆豆苗放在阳光下,各扣上一个纸盒,让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左,另一个纸盒的窗户朝右。经常浇水,保持盆内土壤湿润,浇水后仍然把纸盒扣上。如图:(1)三四天后,把盆上的纸盒拿掉,两盆豆苗的生长发生了什么变化?两盆豆苗都朝着纸盒小窗户那边生长;(2)你能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吗?那里阳光充足或有向光性;(3)通过上面的研究,你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什么环境?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5、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据图回答。(图一) (图二)(1)图

4、一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能。(2)图二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不能。 (3)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光是直线传播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6、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设计我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的设备。目前,技术水平较完善的太阳能热水器是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真空集热管的内、外管之间是真空夹层,以确保冬季管内不结冰,能够正常工作。真空集热管的内管上有一层选择性吸收镀膜,膜层能充分吸收太阳光。真空管里的水吸收热量后,通过循环,加热储箱内的水(1)需要的材料: 大纸盒,小饮料瓶,锡箔纸,泡沫塑料等。(2)升温和保温的措施

5、: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箔反光;对着光的一面用塑料纸罩住;盒子可以改变角度;盒子内外全涂成黑色。(写出其中的几点就可以) (3)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设计图: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7、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猜想的?请简单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实验材料:酒精灯、大理石块、镊子、冷水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石块。将石块在酒精灯中烧热并立即放入冷水中,使石块冷却,反复操作几次。实验现象:大石块出现裂缝,甚至看到石屑(小颗粒)掉落实验结论:冷和热的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水土流失近357万平方公里经

6、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历时3年的科考,我国水土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科考报告指出,当前水土流失突出表现为四大危害: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当前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为防止水土流失

7、,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植树种草,修挡土坝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减少过度放牧,控制牲畜数量等。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9、请设计实验证明土壤中有水,简单地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实验材料:酒精灯、土壤、试管、试管夹,玻璃片实验步骤:把土壤放入试管里,点燃酒精灯,加热,把玻璃片盖在试管口。实验现象:玻璃片上面出现水珠。实验结论:土壤中有水。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2008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

8、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座,小(二)型水库受损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1)雨水对土地有没有侵蚀作用? 有侵蚀

9、作用。 (2)什么样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缺少植被的土地和沙地,坡度大的土地,最容易被侵蚀。(3)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侵蚀后给我们带来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灾害,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1、下图的小车是利用什么力前进的?说说其中的运动原理。(1)反冲力。(2)运动原理:当气球里面的气体喷出的时候,气球就得到一个反方向的作用力,推动小车前进。12、下图装置在地毯上拉动与在桌面上拉动,哪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大?简要说说理由。(1)在地毯上拉动弹簧秤的读数大。(2)理由:地毯比桌面粗糙,所以产生的摩擦力就大,从而使弹簧秤的读数大。13、观察数据,填写表格:橡皮筋缠绕的

10、圈数 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关系的实验记录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实验次数小车运动的距离(米)平均距离我们的发现1012.82.9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22.933.020166.326.436.530110.410.7211310.7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4、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些什么?(1)根据被测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不能超量程测量,又不要量程过大;(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进行检查和调零;(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等;(4)拉动弹簧测力计时,一定要沿着水平方向,而且必须悬空,测力计不要与物体表面发生摩擦等。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5、外观一样的两杯液体,一

11、杯是浓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1)放入马铃薯,观察其在水中的沉浮;(2)采用蒸发的方法,观察其在铁片上的痕迹;(3)各取相同多的液体,在天平上称出其重量,然后进行比较。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6、同一个马铃薯先后放入两个水槽中,在甲槽中马铃薯是沉的,在乙槽中马铃薯是浮的。这可能是什么原因?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原因:(1)甲槽中的液体是清水或是油;(2)乙槽中的液体是浓盐水或浓糖水等。方法:(1)加入足够多的清水;(2)绑上一些能在浓盐水、浓糖水下沉的物体。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7、怎样测量一块泡沫塑料或木块在水中受到多大浮力? 泡沫塑料或木块上连

12、一根细线,在水底安放一个有小孔的物体,再让细线穿过小孔,另一端挂在测力计上,当往上拉测力计时,泡沫塑料或木块受到的浮力就会显示出来了。当然更准确的话这个读数还应该减去泡沫塑料或木块本身的重量。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8、如下图,用手把一块木块按入水中,然后放手。(1)请在图中用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受力情况。(2)在刚松手后,木块受到的浮力 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木块怎样运动?( )(3)最后,木块的位置怎样? 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见图。 (2) 大于。 向上浮。 (3) 浮在水面上。等于。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

13、9、用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及自己的计算结果回答有关问题。物体名称体积(立方米)用天平称得结果(千克)在水中状态钢铁17800沉铝0.51350沉蜡0.5450浮干松木41600浮酒精1800浮某种混合物22000悬浮水中水1100O(1)有人说,重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轻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上浮。也有人说,大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上浮,小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这些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两个说法都不准确,比如干松木(1600千克)比铝(1350千克)重,但比较重的干松木沉,而比较轻的铝浮。大块的钢铁(1立方米)沉,小块的蜡(0.5立方米)浮。(2)还有人说: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水轻的物

14、体在水中上浮,与同体积水同样重的物体会悬浮在水中。这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这个说法比较准确。比同体积水重的钢铁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水轻的酒精在水中上浮,与同体积水同样重的某种混合物悬浮在水中。20、看图,回答问题(1)右图的气温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单位)?50。(3)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单位) 30。(4)现在测量的温度是多少(单位)? 26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热21、看图,回答问题。(8分)(1)请画出加热后烧瓶内小玻璃管中水位变化。(2)说用文字描述这个实验现象:(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1)看图(2)烧瓶加热后,里面的水受热体积膨胀,水面上升(3)水受热体积会膨胀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22、两个彻底相同的秋千,一个大人(较重)和一个小孩(较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