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29732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篇一】XX高牛村位于XX中西部,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属于典型的 高寒山区,距XX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县城90公里。长期以来受闭塞的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高牛村大部分贫困户存在思 想观念落后、精神消极、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给脱贫攻坚工作造成 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政府、乡村干部缺乏信任,对脱贫攻坚 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政府依赖性较强, “等靠要”意识较重;二是贫困 户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存在“争当贫困户”攀比心理,缺乏邻里之 间的友好感情基础, “以贫为荣”意识较重;三是部分贫困户目光短浅,甘 于贫穷,安于现

2、状,不思进取,甘于落后, “得过且过”意识较重。针对存 在的三种消极制约因素,高牛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坚持思想先行, 攻坚克难,通过高强度引导、宣传和教育,彻底剜除了贫困群众的思想“沉 疴”,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力更 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益。其主要做法是:一、加强政策指路,用好宣传“法宝”,消除“等靠要”意识,树立“穷而 有志”观念。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高牛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 “有志”对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高牛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 教训的基础

3、上,逐步探索出了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体贫困户大会制度。该 会是一个以贫困户为主角的谈心会,贫困户在会上可以畅所欲言,谈想法、 谋发展、话感情、拉家常、说意见、提建议。干部在倾听谈心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简短、朴实的语言在大会上向贫困户传达政策精神,解读最新的 惠民扶贫政策。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真正了解党的扶贫政策的宗旨、目的和 意义,让“浑水摸鱼”和“坐吃山空”者无所遁形,自感惭愧。真正营造“辛勤 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浓厚氛围,引导失志贫困户转变观念,练好“内 功”,丢掉“等、靠、要”思想,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和自身造血能力,走上致富之路。二、注重典型引路,打好感情基础,消

4、除“以贫为荣”意识,树立“穷则 思变”观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贫困户要转变,必须学有样板。要用看得见、 摸得着的身边“活典型”、“活经验”形成脱贫示范,引导、感染、带动发展动 力不足的群众,增强其“穷则思变”的奋斗精神和决心。高牛村把“自力更生、 勤劳致富、率先脱贫光荣”纳入乡风文化内容。广泛传承优良传统,开展“道 德模范”、“脱贫之星”、“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等评比活动,编印个人 脱贫先进事迹汇编,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组建 5 支农民文娱宣传队, 把农户从“麻将桌”引向“乡村舞台”。利用十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举办高牛村 农民文艺联欢晚会,将脱贫攻坚的典型实例搬上舞台,自编自演脱贫故事

5、, 自娱自乐,寓教于乐。同时,以每月一次全村贫困户大会制度为基础,邀 请本地产业大户和已脱贫户为大家传授致富经验,宣传脱贫“正能量”。三、增强技能铺路,抓好培训之效,消除“得过且过”意识,树立“穷更需勤”观念。俗话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掌握一技之长。 高牛村在抓好县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的同时,善谋善思,采取多种方式、 多种手段开展技能培训,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 “扶智”的强技增收脱贫之路。不定期组织邀请种养殖专家深入贫困户家家 户户的田间地头,实地指导种养殖技术。利用每月一次全村贫困户大会制 度,邀请本村诸如汪如亮、曹祥芝等种养殖大户,在大会上传授种养

6、殖经 验。定期组织贫困户到周边产业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地方去开拓眼界, 看看外面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贫困户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的 主动性。通过技能的培训,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让贫困群体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斗志,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实 现由“我不干”、“不会富”到“我愿干”、“我先富”的转变。【篇二】XX县开觉村昔日被称作“三无三多空壳村”,辖18个小组565户2389 人,有贫困户 211 户、820 人。全村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像样村道, 贫困户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破旧房屋多,被xx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精准 扶贫贫困村。然而,现在的开觉村却是另外一番

7、景象: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层层 梯田云集点缀,干净整洁的羊肠小道牵连万家。一幅 “天蓝、山绿、水清、 地净”的美丽新村画卷呈现在眼前。据开觉村党支部书记张小珍介绍, “开觉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开觉郎,红苕拌饭酸菜下。”这是我们开觉村以前的真实写照,是 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而如今开觉村紧扣“村集体有收入,老百姓得实惠” 的目标,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切实破解“空壳村”难题,不 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分享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山旮旯里的小山村演绎出这样的跨越传奇? 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分类指导,政策 扶持,把开觉村打造为村级集体经济

8、示范点,大力推进发展壮大开觉村级 集体经济工作。XX年,开觉村获国家财政专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 资金,采取利润40用于滚动发展,55用于村民红利,剩余 5用于贫 困户专项资金的资金管理模式,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盘活闲置资源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开觉村根据集体资产管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村集体的闲置土地、 废旧办公场所等存量资产,采取单独经营、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集 体资产,实现集体资产增值,筑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基。 XX 年该村对原 大沟乡政府的办公楼进行了重新整修,把闲置的一楼办公室改建成门面 8 间,以每间每年进行出租,XX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同时该村开展了以 农民承包土地经

9、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在村级集体经济 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 300 余户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发 展青钱柳、茶叶、核桃等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200 余亩,其中青钱 柳和茶叶 1200 余亩已进入初产期,经测算初产期每亩可实现收入,入股农 户通过约定的 2:8 比例分红,每亩可实现收入,按平均每户入股 5 亩计, 可实现户均增收。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农民成了股民开觉村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破除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 金难”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引导贫困户办理“特惠贷”,贫困户再 以“特惠贷”资金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成了股民,为精准扶贫户注入 强劲的

10、发展动力。该村根据村情实际,采用“支部+信合+合作社+贫困户” 模式,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8 户贫困户 通过“特惠贷”向信用社贷款,入股到村“两委”引办的高山农产专业合作社的 黑毛猪养殖产业,钱变股金,贷款由合作社直接偿还,贫困户不担任何风 险,直接分红,每年 1 万元可直接获利。同时注重产品深加工,分别成立 开觉村苗家黑毛猪老烟刀加工厂和开觉村苗王刨汤体验店,极大拓宽了黑 毛猪产品的销售渠道。潘才秀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由于身患疾病,根本 无法发展产业,通过“特惠贷”,他不仅参与合作社做起了股东,还使他的 就业问题有了保障。同时该村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 xx 亩,投

11、入 50 余万元发展稻田养鱼规 模产业。积极协调 5户精准扶贫户“特惠贷”,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参与 养殖场分红。目前,已投放鱼苗 1 万尾,预计 xx 年底产值达以上。此外,该村还着力打造 380亩集体经济蔬果园,成立果蔬种植农民专 业合作社,种植金秋梨、草莓、核桃、生姜、辣椒、无公害蔬菜等作物。 村集体出资金占主要股份,50 余农户以流转后的土地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 一方面到种植基地务工,另一方面年底收股金,有效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 增收的问题。选好路子做大产业分好蛋糕惠及群众开觉村“两委”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好村级 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子,与群众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12、,既壮大了村 级集体经济,又惠及到广大村民。该村找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机遇,积极组建村级建筑施工队 1支,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企业(合 作社)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占有产业发展 70% 的收益权,群众以自 己的土地入股,占有产业发展20% 的收益权,村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代办手续等事宜,占有产业发展10% 的收益权。同时依托民族文化旅游优 势,着力发展旅游综合服务业。XX年采取村集体和村民集资入股等方式, 成立XX县西江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农家乐、旅店、旅游咨询服 务、产业促销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业务;并与省内外多家旅行社合作, 提供餐饮、住宿、导游等旅游综合服务

13、,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该村 还采取“村集体+旅游协会+群众”的方式组建开觉民族旅游文艺队,在吃新 节、苗年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在举办“苗寨好声音”和“千名姑妈回娘家”等活 动,旅游旺季每周可收入 2 万多元,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 部分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一部分资金按入股份额以 红利的形式分给了群众。实践证明,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保证,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可以预见,已经走上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之路的开觉村,正在迎来村 级集体经济的新飞跃。截至目前,开觉村已全面脱壳”村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增至XX 年的6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且越发壮大的转变

14、,村级固定资 产积累达 200 多万元。篇三】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 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要下“绣花功夫”。目前,我国脱贫攻坚 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作为脱贫攻坚有力举措的驻村帮扶 更要以“绣花”功夫来做,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富家岔村位于八里湾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XX公里,流域面积XX.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万亩。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07户xx60人,其 中劳动力793 多人。有党员36 人(其中:女性党员5名,大专以上学历党 员8 名)。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相 对恶劣, XX 年

15、底建档立卡贫困户 211 户 924 人, XX 年以来累计减贫 63 户 2xx人,贫困发生率68.73%,现有未脱贫户141户670人,贫困面54.16%。 全村以种植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小杂粮(亚麻)为主,养殖安格斯肉 牛、小尾寒羊、肉驴为主。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xx 年为。精准帮扶,以勤勉打基础自古以来,凡绣艺超群者,无不勤勉刻苦,在反复的练习中练成就扎 实的基本功。帮扶干部作为部门工作人员,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兼顾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确实难度较大,常会出现 顾此失彼的现象,xx市委组织部以勤勉奉献自励,按照乡党委统一部署, 配合乡村干部,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退出程序,坚持入户现场“四看四

16、问” 识真贫,聚焦贫困人口和发展短板。 “一看房,一看粮,三看劳动力,四看 读书郎”,一看房,了解农户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二看粮,了解农户耕地 及收成情况和生产生活条件;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了解农户劳动力强 弱和掌握生产技能情况;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郞,就是了解农户可持续发 展能力和掌握科技知识情况;现场“问生活、问生产、问收入、问期望”。并针对各户的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精准聚焦贫困人口和发展短板达 标短板,开展到户“一对一”精准施策。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和退出程 序,XX年脱贫退出6户18人,XX年29户90人。贫困人口减为141户670 人,贫困发生率由68.73%降至54.16%。xx年脱贫退出29户90人,贫困 人口减为141 户 67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4.16%。聚焦帮扶,以用心显真诚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想要绣一副精美的绣品并不难,但要绣得生动、 绣出神韵就不是技巧能解决的,还需用心。xx市委组织部用心了解贫困户 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