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28824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一、优质 _ 线影像标准 优质影像的评价标准为:1.适当的影像密度:包含组织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背景密度是指完全感光的最大密度 Dma_ 和未感光或极少感光区的最小密度Dmin;其标准为:Dma_ge;2.4,Dmin0.25。人体组织影像密度标准因各部位体位不同而异。2.组织影像层次分明,有良好的清晰对比度:骨骼能辨别骨皮质、骨小梁、肌肉、关节腔的层次;腹部能分辨肾脏、腰大肌、腹壁脂肪线;胸部能分辨肺野与纵膈,肺野与胸壁,外带肺纹结构的层次;脊柱能分辨椎体与软组织,椎体的各组成部分,骨小梁可见;头部能分辨颅板和颅腔、颅腔和岩部、颅腔与窦腔的层次

2、。3.摄影体位正确:摄影体位正确的标志就是欲摄的部位在影像上孤立显示或有极少的其他结构重叠影,即使有重叠,但也能清晰地分辨出其轮廓。所见结构影像没有严重失真。4.无技术操作缺陷:_ 线、日期号码排列成线;左右标号明确;号码不与被摄体重叠。无遮线器边影和体外伪影;无划片、污片、粘片、指纹、漏光、屏斑等阴影。凡具备以上四条,方可评价为优质 _ 线影像。二、_ 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人体 _ 线摄影所得的影像是通过不同的密度差而成像的。适当的密度可以显示出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轮廓,形成良好组织对比层次,显示出正常组织和病灶间的不同影像密度、形态和范围。因而 _ 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3、。_ 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技术就是掌握诸多影响因素的程度和规律,从而达到相关因素改变时影像密度保持不变。1._ 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 (1)电条件; (2)_ 线机; (3)暗室条件,包括:安全灯的安全性; 胶片; 增感屏; 显影液; 冲洗方式; 显影时间和温度的匹配; 患者年龄、性别、体型的差异; 病理:高密度增生性病变,低密度稀疏性病变的差异。2._ 线影像密度的控制 (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 O0.25)。(2)胶片感光性能的控制:不同牌型号和乳剂批号的胶片感光性能有明显差异,胶片感光性能主要指标有:感光度(比感

4、度)、平均斜率(反差)、宽容度、最大密度、灰雾度。(3)显影温度和显影时间匹配的控制:胶片在显影液中应定温定时,若显影温度过高或显影时间过长均可增大灰雾度和影像黑度,丧失清晰对比; 若显影温度过低或显影时间不足,则背景密度不能达标,组织影像过白也要丧失对比,甚至废片。(4)增感屏与胶片匹配的控制。(5)洗片机冲洗影像密度的控制:在一定的显影液中,当确定显影温度和时间的匹配后,所取得的正确摄影曝光条件在今后的冲洗加工中具有相当的可靠性的影像密度的稳定性。这样避免了人工冲洗时凭视觉来决定显影时间从而对影像密度产生误差,同时也避免了划片、污片、水渍等缺点。(6)冲洗机维护和保养质控:衡量冲洗机的性能

5、,归结起来是:恒温、定时、不卡片。恒温标准是显影温度plusmn;0.3。定时标准是标定时间plusmn;5%。不卡片是指在冲洗运行中无机械性原因的卡片。要保证质量取决于:冲洗机本身的质量; 对冲洗机是否实施了良好的维护保养。使用中应采取的保养内容为:a.每日清洁冲洗机外表和送片托盘。正式冲洗片前先用清洁片试冲洗看有无异常,若有划痕应清洗输片滚轴。b.更换显、定影液时应清洗显、定影和水洗液槽;用柔软布清洗显影、定影输片轴架上的滚轴,检查滚轴上的弹簧。水槽内沉积物洗不净时可使用次氯酸纳(漂白粉)15ml,在槽内注满水,开机 30 分钟,排干后再用清水冲洗。若水藻太多时,可适当增加漂白粉。此法既可清洗水槽,同时可冲洗管道。c.配制显、定影液时严防配液外溅腐蚀机器部件,同时严防定影液混入显影液中。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