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28416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双轴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01二、编制依据 02三、工程地质情况及水文条件 02四、施工准备工作 05五、施工技术措施 06六、施工设备及人员配置 10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3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桩基施工(分包)单位:工程简述:围护设计定位参照建筑物轴线,参照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邻近 工程的经验和有关资料,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 境的特点,并经多方案比较确定南侧湖边采用双轴。600450水泥土搅拌桩 作

2、止水帷幕,部分电梯井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加固。二、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2、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3、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33/1051-2008)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79-2012)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6、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QB/BY 10301-2003三、工程地质情况及水文条件地势平坦,地面标高4.126.45m,区内水网纵横,湖泊散落,水面约占用地的15%, 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第-1层:杂填土(mlQ4),杂色,松散稍密状,稍湿湿,主要由碎石、块石、 砖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组成,局部块石粒径较大,可达3060

3、cm。该层在场地 基本均有分布,个别上部为0.20m厚水泥路面。层顶埋深0.00m,层厚0.006.80m。 Z16Z18、Z200附近存在暗塘,填土较厚。第-2层:粉质粘土 (l-h Q43),黄灰色,软可塑,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 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见铁锰质浸染,局部粉粒含量高。该层局部缺失,层顶埋深2.30 5.62m,层厚 0.004.40m。第-1层:粉质粘土(al-mQ43),灰色,软塑,局部为淤泥质土,切面稍有光泽, 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土质不均。含星散有机质团块。该层局部缺失,层顶 埋深 0.805.31m,层厚 0.006.90m。第-2层:粘质粉土(al-m

4、Q43),灰色,稍密为主,饱和,局部为砂质粉土,局 部夹粉质粘土或淤泥质土,切面粗糙,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土质不均。该 层局部缺失,场地中东部该层较厚,层顶埋深-3.064.13m,层厚0.0021.30m。第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Q42),灰色,流塑,局部为淤泥质粘土或淤泥,切面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含星散有机质团块,有机质含量约35%。 该层局部缺失,场地西北部及西南部该层较厚,层顶埋深-20.903.45m,层厚0. 00 23.00m。第层:粉质粘土(al-l Q41),局部为粘土,青灰、灰黄色,硬可塑为主,切面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见有

5、铁锰质浸染。该层局部缺失,场地东 南部该层较厚,层顶埋深-23.39-0.41m,层厚0.0023.40m。第层:粉质粘土(mQ41),局部为粘土,灰色,软塑为主,切面稍有光泽,无摇 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星散有机质团块及少量贝壳碎屑。局部层底含少量含钙 质结核,局部胶结性较好呈坚硬状。该层局部缺失,层顶埋深-23.85-15.41m,层厚 0.007.70m。第-1层:粉质粘土(al-l Q32),局部为粘土,青灰、黄灰色,软可硬可塑为 主,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局部含铁锰质结核,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 性中等。该层局部缺失,层顶埋深-27.66-16.95m层厚0.007.

6、70m。第-2层:粉质粘土(al-l Q32),局部为粘土,灰黄色,硬可塑为主,局部软可 塑,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局部含铁锰质结核,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 性中等。该层局部缺失,层顶埋深-28.86-16.61m层厚0.007.40m。第-3层:粉质粘土(al-l Q32),局部为粘土,灰黄,黄灰色,硬可塑为主,局 部粉粒含量较高,局部含铁锰质结核,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该层小部分孔分布,层顶埋深-28.05-21.11m层厚0.007.50m。第层:粉质粘土 (mQ32),青灰色、灰色,软可塑硬可塑,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相变为粉土,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

7、,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小部分孔分布,层 顶埋深-29.29-20.13m,层厚 0.007.10m。第-1层: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al-l Q32),灰黄色,硬可塑为主,局部粉粒含 量较高,相变为粉土,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局部缺 失,层顶埋深-32.66-24.39m,层厚0.009.60m。第-2层:粉质粘土(al-l Q32),灰黄色,硬可塑为主,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切 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局部缺失,层顶埋深 -36.82 -25.11m,层厚 0.0011.20m。第层:粘土(dl-pl Q2),局部为粉质粘土,黄褐、棕红色,硬可塑

8、为主,局部 硬塑,局部含少量砾石,切面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该层局部缺失,层 顶埋深-44.17-29.11m,层厚 0.0015.00m。第-1层:全风化凝灰质砂岩(K1c),灰紫色,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风化成硬可 塑硬塑状粘性土,局部含强风化残余岩块,原状结构尚可分辨。风化不均匀,局部夹 强风化岩块。遇水易软化崩解。该层深孔区域均有揭露,层顶埋深-49.01-30.38m, 揭露层厚0.8016.00m。第-2层:强风化凝灰质砂岩(K1c),灰色、灰红色,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块 状,局部为短柱状,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风化较不均匀。该层深孔区域均有揭露, 层顶埋深-49.81-

9、38.59m,揭露层厚0.0011.40m。第-3层:中风化凝灰质砂岩(K1c),青灰、灰红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少量 碎块状,敲击声哑,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钻孔岩芯采取率在 6075,岩石 RQD 指标为5060%。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319.8MPa,平均值为6.51MPa,标准值为 4.71MPa,岩石属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局部区域岩质较硬, 如BZ283、Z4、Z33位置。该层深孔区域均有揭露,层顶埋深-51.99-40.99m,揭露最 大层厚 8.50m。四、施工安排1、施工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认真做好施工测量放样工作,以 保证施工

10、顺利进行和确保施工质量:(1)、施工前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根据设计提供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 复测,编制成测量成果书,提交监理、业主代表,测量成果经监理复核后 方可使用。(2)、先依照施工图纸放出搅拌桩的中心线,并用细绳或石灰标识。 施工所测放的轴线经复核后妥善保护,桩位布置与设计图纸误差不得大于 5cm。(3)、所有的测量点复核验证,做到正确无误。(4)、对所有的复核测量的资料,整理成测理成果,提交监理工程师 复核,签字认可后方能对加密点进行使用。(5)、对于施工时所要用的水泥进行取样,并且送检分析,合格后方 可取用。水泥每500 吨进行一次取样并送检测单位进行试验。(6)、整理好有关设备的各项资

11、料,进行设备报审。2、施工进度计划 由于工程桩为预应力管桩,双轴搅拌桩施工需等影响区域内管桩施工 结束后才能施工。2020年 3 月8 日至2020 年 6 月10日3、施工顺序双轴止水围护先从 4-4 剖面开始施工,完成后施工主楼电梯井加固, 设备从南侧往北侧依次向前推进,桩机最后从西北角退出场地。五、施工技术措施深层搅拌桩施工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掺入量或水泥浆的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的水泥掺入比或水泥浆水灰比。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施工。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框图如下:2施工工艺流程:ora预搅下沉34重复 搅 拌 上 升QDII53、施工目的(1) 、基坑加固的目的:减少挡

12、土围护墙的水平位移;增加基坑底部抗隆起稳定性; 在基坑中,防止因分段开挖造成纵向失稳;使基坑移动区增加土抗力;止水;控制建筑 物的变形;增加挡土墙的垂直承载力。(2) 、设计加固的深度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加固深度。本工程 4-4剖止水, 有效桩长8.2 m,电梯井加固有效桩长为4-5m左右,实搅部分水泥掺量为18%,桩 顶以上截桩部分水泥掺量 5%。4、双轴搅拌桩施工方法(1) 、就位对中:移动深层搅拌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对中误差不大于5cm,搅 拌轴达到设计深度后,再将深层搅拌机边搅拌边提升,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L。(2) 、预搅下沉:待深层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深层搅拌机,

13、使深层搅 拌机沿导向架搅拌下沉,下沉速度由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不大于 额定电流,如果下沉速度太慢,可从输浆系统补给清水以利钻进。(3) 、制备水泥浆: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的同时,后台按设计确定配合比拌制水泥 浆液,搅拌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18%,水灰比为0.5,每次投料后拌合 时间不得少于3min,待压浆前将浆液倒入集料斗中。(4) 、喷浆、搅拌、提升: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待浆液到 达喷浆口,严格按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边喷浆边提升深层搅拌机。(5) 、重复搅拌:深层搅拌机喷浆提升至设计顶面标高时,关闭灰浆泵,集料斗中 的浆液正好排空,为使软土和

14、浆液搅拌均匀,再次将深层搅拌机边搅拌边下沉,至出地 面,重复搅拌按设计要求为二上二下共四次搅拌完成。(6) 、清洗机具、管路: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 残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的软土清洗干净。(7) 、移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5施工要点 施工前应平整场地,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干净,做到桩机地基平整、坚实、稳固 和适用。经复核后的搅拌桩轴线进行样槽开挖,样槽开挖深度:地坪以下 1m 左右,发现障 碍物及时清除。(1) 、挖好后,搅拌桩机根据定位准确就位,做到对号入座,同时利用搅拌桩机 上设置的线锤和水平尺调整搅拌机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搅拌机钻杆保持垂直。垂直 度(2) 误差不应超出0.3%L (采用经纬仪跟踪)。(2) 、必须平直稳固,走管上任意两点的高差不可大于5cm。(3) 、预搅下沉时,钻头转速控制在60rpm以内,钻速控制在0.5m/min,提升速度 不大于80cm/min,预搅下沉电流控制在70A以内。(4) 、在配制水泥浆液时,要求搅拌均匀,每桶水泥浆搅拌不小于3分钟,水灰比 按0.5配制,水泥掺入量为18%,采用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5) 、在喷浆搅拌提升过程中,应做到送浆在前,提升在后。做到均匀提升,与注 浆同步提升到顶,送浆不得中途停浆。(6) 、提升过程中不得停止送浆,如果出现断浆情况,必须重新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