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总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278649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针灸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针灸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针灸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针灸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总结五输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耳泄。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五脏原穴: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六腑原穴:大肠原过于合谷,胃原过于冲阳,小肠原过于腕骨,膀胱原过于京骨,三焦原过于阳池,胆原过于丘墟。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临床上郄穴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孔最治咳血,中都治崩漏等。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外丘,胃脘疼痛取梁丘等。背俞穴不但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

2、腑病证,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证。如肝俞既能治疗肝病,又能治疗与肝有关的目疾、筋脉挛急等病;肾俞既能治疗肾病,也可治疗与肾有关的耳鸣、耳聋、阳痿及骨病等。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也;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也;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也;膈俞为血之会穴,因其位于心肝俞穴之间,心主血,肝藏

3、血故也;大杼为骨之会穴,因其近于椎骨(柱骨之根)故也;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因其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也;太渊为脉之会穴,因其为手太阴经之原,居于寸口为脉之大会也;绝骨为髓之会穴,因其属于胆经,胆主骨所生病,骨生髓故也。因此,在治疗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另外,难经四十五难又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八会穴还能治某些热病。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素问咳论说:“治府者治其合”。如足三里治疗胃脘痛;下巨虚治疗泄泻;上巨虚治疗肠痈、痢疾;阳陵泉治疗厥;委阳、委中治疗三焦气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闭、遣尿等。中医病证痹症 病因病机: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

4、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治法:通痹止痛。主穴: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痿证 病因病机:外感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使经络阻滞,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成痿证。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主穴: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夹脊下肢:髀关 伏兔 阳陵泉 足三里 三阴交 腰夹脊穴。配穴: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关元;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腰痛(西医包括腰部软组织损伤

5、、肌肉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因病机:腰部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贯脊属肾)所主,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治法:活血通经。主穴: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寒湿腰痛加腰阳关;瘀血腰痛加膈俞;肾虚腰痛加肾俞。督脉腰痛加腰夹脊、后溪;膀胱经腰痛加志室、昆仑;腰骶部痛加次髎、腰俞;腰眼部疼痛加腰眼。漏肩风 病因病机:肩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阿是穴及手三阳经穴为主。主穴:肩髃 肩髎 肩贞 肩前 阿是穴 配穴:少太阳经证加后溪 昆仑;手阳明经证加合谷 条口;手少阳经证加外关 阳陵

6、泉。外邪内侵加合谷 风池;气滞血瘀加内关 合谷;气血虚弱加足三里 气海。落枕 病因病机: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和足少阳经络受损,气血阻滞。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阿是穴 肩井 外劳宫 后溪 悬钟。配穴:风寒袭络加风池、风府;气血瘀滞加内关 合谷;肩痛加肩髃 外关;背痛加天宗 秉风。中风 病因病机: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则发生中风。1)中经络:治法:醒脑调神,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 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 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 内

7、庭 丰隆;气虚血瘀加气海 血海 足三里;阴虚风动加太溪 风池;口角歪斜加地仓 颊车;上肢不遂加肩髃 手三里 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 阳陵泉 悬钟 太冲;头晕加风池 完骨 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 归来 丰隆 支沟;复视加风池 天柱 睛明 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 曲骨 关元。2)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内关 水沟 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 气海 神阙。面瘫 病因病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噼。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

8、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配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偏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或昆仑)。西医病种颈椎病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和其他型。治法:活血通经。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取穴:风池 颈夹脊 天柱 肩井 后溪 合谷 外关急性腰扭伤 阿是穴 肾俞 腰阳关 腰痛点 委中。正中扭伤加后溪 人中。操作:远端穴位行针时配合做扭伤部位的活动。肱骨外上髁炎(中医称肘劳,又称网球肘、矿工肘)治法: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以肘关节局部手阳明经腧穴为主。主穴:曲池 肘髎 手三里 手五里

9、 阿是穴。配穴:下臂前悬受限者加下廉;下臂后旋受限者加尺泽;肘内侧疼痛加少海;肘尖疼痛加天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慢性劳损见中医腰痛内容。肩关节周围炎见漏肩风内容。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见中风内容。十四经循行: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循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外行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与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止于拇指桡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2.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上走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上走颈,经颈部入下齿,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旁。3.足阳明胃经起于承

10、泣,止于厉兑;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4.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循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踝上8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入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5.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循行: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联系心系

11、、肺、咽及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端。6.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从面颊抵鼻,止于目内眦。7.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循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部,循行于脊柱外侧,经过背腰臀部,入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腘窝部相结合后循行于小腿后侧,经过外踝之后,前行止于小指外侧

12、端。8.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循行: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经舟骨粗隆下、内踝后侧,沿小腿、腘窝、大腿的内后侧上行,穿过脊柱,属于肾,络膀胱,另有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2寸,止于锁骨下缘。肾部直行脉向上穿过肝、膈,进入肺中,再沿喉咙上行,止于舌根两旁;肺部支脉,联络于心,流注于心中。9.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循行: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联络三焦;外行支从胸中出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面的中间,入掌止于中指端;掌中分支止于无名指末端。10.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循行: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沿手背第4、5掌

13、骨间上行于上肢外侧中间部,上肩,经颈部上行联系耳内及耳前后、面颊、目外眦等部;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布于胸中,联系心包、膻中、三焦等。11.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循行: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向上到达额角,向后行至耳后(风池),经颈、肩部后下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经过耳前到达目外眦后方;外眦部支脉,从外眦部下行至大迎,再向上到颧骨部,下行经颊车、经颈部向下与前脉合于缺盆;从缺盆部发出内行支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系肝胆,经胁肋内,下达腹股沟动脉部,再经过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从缺盆部发出的外行支,下经腋、侧胸、季肋部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下行到外踝

14、前至足背,止于第4趾外侧;足背分支止于足大趾。12.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循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经足背、内踝前(在内踝上8寸与足太阴相交而循行于其后侧)上行至大腿内侧,联系阴部,入体腔,联系于胃、肝、胆、膈、胁肋,经咽喉上联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颠顶部。目系支脉下经颊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上膈,注入肺中。13.任脉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在腹内沿前正中线上行,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联系于目。14.督脉起于长强,止于龈交。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向上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

15、府,进入脑内,上行颠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穴。腧穴肺经穴位中府(肺之募穴)定位: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尺泽(合穴)定位:肘橫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病症;肘部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孔最(郗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肘臂挛痛。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肌腱之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头项部疾病;任脉疾病。太渊(腧穴;

16、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腕掌横纹桡侧,桡动脉桡侧凹陷中。主治: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鱼际(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肺系疾患;小儿疳积。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肺系实热证;癫狂、昏迷。大肠经穴位商阳(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三间(输穴)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腹胀、肠鸣等肠腑病证;嗜睡。合谷(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诸疾;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症。阳溪(经穴)定位:腕背横纹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