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27475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汇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汇编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各班组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2、目的意义:结合我站“四级”安全风险评估,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和排查发电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评估确定风险等级,落实具体管控责任和措施,强化风险预警和教育培训,突出重大风险和隐患的重点管控、治理,确保各类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实现安全风险超前防控。3、工作目标:

2、通过全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坚定“所有风险都可以辨识和控制,所有隐患都可以排查和治理,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理念。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浙江省关于构建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丽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丽安委会201634号),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发电安全生产。4、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准先行、分级推进

3、,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班组运行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5、领导机构为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组 长:站长副组长:副站长成 员:班组长、安全员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设在站部,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副站长及站部安全员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辨识、评估、监督、考核工作。职责分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报告,做好年度和专项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的编制。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1、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建设方针,全面推行

4、安全风险分级辨识、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2、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我站自主组织开展的,对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本制度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3、本制定适用于我站所属各班组。4、组长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我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班组对我站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班组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

5、、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5、副组长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各班组长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三、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6、:按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要求,结合我我站实际,形成“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建设系统控制和岗位行为控制-培训、检查及考核提升”的闭环模式,是我我站落实和执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具体操作规范。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流程图如下:2.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第一条、安全风险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第二条、安全风险辨识指对电站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第三条、安全风险辨识的目的是在电站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

7、的人员配备条件、设备设施配置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电站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以系统性风险、场所风险、工序三个层级等划分,确保风险点辨识全覆盖。辨识的内容主要分为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不安全因素。第五条、系统性安全风险辨识:系统性危险源一般指生产系统、工艺、厂房、库区与周边区域及管理方案中存在的,可能造成区域性危害后果,一定时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安全因素。一般应包括发电、输变电,库区、大坝、引水系统、设备配套及可靠性;地面设施布局、发配电系统、辅助设备、起重

8、设备、尾水、消防系统、超过存储临界量的危化品、自然灾害等。(1)系统性风险对应的风险点应是某个生产系统,如蓄水、发电、配电、油水气系统、消防、检修等。(2)系统性风险不涉及具体作业任务和作业步骤,风险点类别对应的是机、环、管,即由于设施设备的缺陷、环境或管理上的因素,可能对本系统正常运转造成影响甚至事故。(3)系统性风险的管控措施优先选用工程措施,通过工程降低风险等级,通过管理措施管控风险。第六条、场所风险辨识:场所风险是指对存在于该场所的人员、设备造成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因素,主要从设备设施故障、环境缺陷、管理因素进行考虑。(1)场所风险对应的风险点应是某个空间场所,如水机层、管道层、发电层、副

9、厂房、升压站及库区、大坝、引水系统等。(2)场所风险不涉及具体作业任务和作业步骤,风险点类别对应的是机、环、管,即由于设施设备的缺陷、环境或管理上的因素,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3)场所风险管控措施优先选用工程措施,通过工程降低风险等级,通过管理措施管控风险,通过个体防护和应急措施降低伤害和损失。第七条、岗位风险辨识:岗位风险是指具体某个工种在本岗位上实施工作任务过程中,从工作准备、工作期间、工作结束三个阶段中每个作业步骤中存在的风险。(1)岗位风险对应的风险点应是具体某个工种,如运行、检修、大坝管理等;(2)岗位风险辨识步骤:首先梳理岗位工作任务,考虑常规任务和非常规任务;然后将

10、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工序步骤,一般从准备、执行和收尾3个阶段分解;最后识别每个工序步骤中可能存在的人为风险。岗位风险对应的风险点类别一般情况下是人,个别可能是管;(3)岗位风险对应的管控措施重点是管理措施,然后是个体防护和应急措施。第八条、重点工程/工序风险辨识:重点工程/工序是电站企业安全生产管控重点,但在日常生产中不是连续存在的工作,如泄洪、倒闸操作、检修等。 (1)重点工程/工序风险对应的风险点即该工程/工序的名称,如泄洪。如果该重点工程/工序上有特有工种岗位,风险点描述为“*工程/工序*工”,按照岗位风险辨识评估;(2)重点工程/工序风险对应的风险点性质一般为场所风险或岗位风险,可能有人

11、、机、环、管四个类别;(3)重点工程/工序风险对应的管控措施按照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应急措施的优先顺序选择。3.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第一条、安全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确定风险的等级,由此来度量每一个危险源对应的风险水平,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分级。通过分级,进行有重点有先后地选择应对措施,并最终消减安全风险。第二条、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根据事件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频繁程度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是:风险值(D)=可能性(L)暴露程度(E)后果(C)。式中,L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值;E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

12、中的频繁程度;C表示事件发生的后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暴露程度E与可能性L不要产生联系,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即人员暴露程度是工作人员日常生产工作中在该环境中出现的频率,该环境不是特指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造成的危险环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分值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可以预料完全6相当可能可能3但不经常可能性小1完全意外很不可能0.5可以设想0.2极为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分值分数值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表3事件发生的后果(C)的分值确定分数值发生事

13、故产生的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403-9人死亡或10-49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5000万元151-2人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7伤残(严重、重伤、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3重伤(致残、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1轻伤(需要救护、或造成很小财产损失)第三条、风险等级的划分: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其预警颜色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风险等级划分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风险分值风险等级预警颜色D160重大风险红70D160较大风险橙20D70一般风险黄D20低风险蓝第四条、年

14、度重大安全风险评估:每年年底由站长组织各班组长进行年度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估,对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将评估结果应用于确定下一年度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并指导和完善下一年度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预案。第五条、专项重大安全风险评估:发电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及生产系统、生产工艺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总工程师组织站长、副站长、班组长进行专项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估,重点辨识地质条件、重大灾害因素、生产过程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完善设计方案和作业规程,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劳动组织确定等。第六条、专业安全风险评估

15、:每月由副站长和班组长对各专业的系统、设备、设施、环境及人员状况等方面潜在的危险因素逐项进行可操作性分析、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制定相应管控措施。第七条、岗位安全风险评估:各岗位工种上岗作业前,按照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期间和工作结束三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等进行安全评估,对不符合岗位作业要求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进行整改。第八条、作业人员评估。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员工上岗前,站部应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禁忌情况、岗位所需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规程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掌握情况、是否具备上岗资格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估,符合要求后,方可上岗作业。4.重大安全风险公示制度为突出重大风险的管控、治理,确保始终处于受控范围,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实现电站长治久安,特制定重大安全风险公示制度。 一、重大安全风险公示内容:(1)重大安全风险地点的基本情况、可能影响的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督办单位和责任人。(2)重大安全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