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3.1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22584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3.1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3.1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3.1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3.1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3.1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3.1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 13.1中国地理概况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六中国地理概况特色杂粮是贵州省的优势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贵州威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线,推进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小杂粮生产和加工,支持小杂粮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把“小杂粮”做成了“大企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此回答13题。1.近年来,影响威宁杂粮种植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和把“小杂粮”做成

2、了“大企业”的因素有()A.市场和交通B.科技和土壤C.市场和政策D.气候和土地2.威宁县城集聚了100多家杂粮加工企业,与乡村相比,县城杂粮产业集聚的最大优势条件是()A.杂粮种类丰富、品质佳B.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价廉D.人口稠密,接近消费市场3.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是()A.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增加其附加值B.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植规模C.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加快种植速度D.加强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提高科技含量【解析】1选C,2选B,3选A。第1题, 由材料可知,杂粮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量大;当地杂粮产业的形成

3、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第2题,县城和乡村中的杂粮种类都丰富,品质都佳;县城比乡村交通便利,便于货物集散,基础设施齐全,便于组织生产,这是企业在此集聚的最大优势;县城劳动力不如乡村的价廉;县城人口多,消费市场相对较大,但这不是企业集聚在此的优势条件。第3题,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二是增加产品附加值。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植规模以及加强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提高科技含量等,属于为“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采取的措施;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属于此类措施,但加快种植速度的说法不妥当。下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

4、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读图回答4、5题。913401844.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D.海陆位置5.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A.水文站以上河段B.水文站之间河段C.水文站之间河段D.水文站以下河段【解析】4选C,5选B。第4题,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下游地区地势较上游地区低,气温较上游地区高,故该地区年均温等值线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升高的特点,所以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第5题,理论上地势落差越大越有利于水电站建设。根据上题可知,影响年均温分布的

5、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而图中等温线密集处即地势起伏较大处,所以水文站之间河段符合题意。其他河段等温线较稀疏,说明地势起伏较小,地势较平坦。(2018武汉模拟)“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主要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建水紫陶”是以心手感应的手工拉坯为成型工艺,其工艺以手口相传为主。目前“建水紫陶”文化产业仍以个体作坊生产经营为主,并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据此完成68题。6.限制“建水紫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工艺复杂B.交通不便C.知名度低D.手工生产7.建水县拟加

6、大对“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由此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加速陶土资源更新B.导致石漠化加剧C.植被覆盖率上升D.区域降水量增多8.目前,限制建水县个体陶瓷作坊陶艺产品互联网销量的瓶颈是()A.劳动力成本过高B.互联网技术落后C.交通通达度较低D.紫陶产品产量低【解析】6选D,7选B,8选D。第6题, “建水紫陶”产业属于手工生产,生产规模小,其工艺以手口相传为主。不能进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第7题,建水县拟加大对“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会取更多的土,大量取土将导致岩石裸露,石漠化加剧。第8题,云南省经济不够发达,劳动力成本不高;目前全国互联网技术都比较发达; 交

7、通条件也比较好;由于主要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小, 紫陶产品产量低,限制建水县个体陶瓷作坊陶艺产品互联网销量。【加固训练】 读沿106.8E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完成(1)、(2)题。 (1)山脉是() A.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 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的分界线 (2)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 A.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 C.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 D.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

8、容易凝结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宝鸡在渭河平原,其南侧为秦岭,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南侧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两至三熟,北侧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第(2)题,为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地形热量在夜晚不容易散失,导致夜晚气温高;温度高则空气上升运动较强,有较多水汽的气流上升冷却而出现降水天气。9.(2018茂名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1340185双峰林场又名“中国第一雪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平均海拔1 200 m以上,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处约2 m,为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

9、。中国雪乡的房屋全为纯木结构,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棱”衍生的俗字)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时,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下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图和“木刻楞房”景观图。(1)简述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2)说明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3)分析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要从总体分布规律,等温线密度及局部变化情况分析。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南北温差小,所以等温线分

10、布较为稀疏。从数值分布来看,大体随着纬度升高,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是由于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在局部地区受地形的影响,等温线略有弯曲。第(2)题,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及地形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中,海拔高,气温较低,从地形看,位于山地东侧,为海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雪量大。降雪时间长主要与气温低有关,除了纬度及地形的影响外,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导致其气温低,也是降雪持续时间长的原因。第(3)题,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整体自然环境特征角度考虑。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间,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修建“木

11、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从材料来源看,位于山脉中,为我国著名的林场,木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答案:(1)规律:等温线分布稀疏,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局部地区发生弯曲。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气温普遍较高,所以分布稀疏;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越少,所以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受到平原和山地地形影响,等温线在局部地区发生弯曲。(2)纬度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中,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山脉东侧迎风坡,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带来降雪;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3)冬季寒冷而漫长,“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处于张广才岭山脉中,木材丰富。下图为我国某地水系和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

12、完成13题。 1.M河沿岸地的自然景观最有可能是()A.冰川、绿洲、荒漠B.绿洲、荒漠、冰川C.绿洲、冰川、荒漠D.荒漠、绿洲、冰川2. M河()A.北段流域宽广,水量丰沛B.南段蒸发量大,水量较少C.北段夏季用水多,易断流D.南段冬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3.近年来,N湖的水位上升,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临湖地区的冰川消融量增加B.临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地下水位上升C.湖水大量蒸发,临湖地区的降水量增加D.M河实行分段用水制度,下泄水量增加【解析】1选A,2选D,3选D。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及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内流河,河流发源于高山地区

13、,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为季节河,注入内陆湖或消失。图中处为河源地区,为冰川地带。处位于河流中游,位于山前冲积、洪积扇地区,为绿洲。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为气候干旱的荒漠。第2题, M河为内流河,河流发源于高山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为季节河,注入内陆湖或消失。M河北段为河流下游,水量小,流域窄,A错。南段为中上游,尤其是上游位于山区,气温较低,蒸发弱,水量大,B错。南段河流地处山前平原地区,发展绿洲农业,夏季用水量大,由于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故冬季易断流。第3题, M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其水源来自M河,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湖泊面积

14、萎缩,湖区及流域生态恶化。水资源的分段用水制度,上中下游调节使用水资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46题。913401864.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岩溶型坍塌B.春汛型洪涝C.夏雨型滑坡D.融水型泥石流5.造成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居民建房B.矿山开采C.修筑公路D.陡坡垦殖6.M村落经常遭到上述自然灾害的威胁,则该村落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4选C,5选D,6选C。第4题,读图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土质

15、疏松,坡度较大,夏季(7月份)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份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第5题,读图可知,该流域ab河段靠近村落,居民为增加粮食产量,开垦耕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且该河段附近等高线比较密集,说明该河段地表坡度较陡,开垦的耕地多位于陡坡地带,因此陡坡垦殖是该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第6题,读图可知,M村落位于该流域下游因滑坡产生的泥石流堆积区,甲地地势较高,距离交通线较远,交通不便;乙地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规划和建设;丙地海拔在1 100米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滑坡和泥石流区较远,距离交通线比较近,适宜村落规划建设;丁地靠近滑坡频发区域,对新建村落威胁较大。(2018福州模拟)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下图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方案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读图完成7、8题。7.选择方案的理由主要是()A.跨河桥梁较少B.沿途站点较少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